經濟觀察網 記者 胡艷明 3月29日據外媒報道,美國當地時間27日傍晚,美國阿拉斯加州南部克尼克冰川地區一架觀光直升機墜毀,機上5人死亡、1人重傷。死者中包括PPF集團創始人、捷克首富彼得·凱爾納(Petr Kellner)。
彼得·凱爾納是PPF集團創始人,同時也是中國頭部消費金融公司捷信集團的實際控制人。
(圖片來自:PPF官網)
(圖片來自:PPF官網)
北京時間3月29日下午,PPF集團官網發出公告,其中表示:PPF悲痛地宣布,PPF的大股東彼得·凱爾納(PetrKellner)先生于2021年3月27日在阿拉斯加山區的一次直升機事故中不幸去世。 造成5人喪生的事件正在調查中。
公告稱,彼得·凱爾納(PetrKellner)今年56歲。他的職業生涯因其出色的職業道德和創造力而享有盛名。但他的私人生活屬于他的家人,他的葬禮將由家人舉行。
PPF官網顯示,彼得·凱爾納于1964年出生;1986年畢業于布拉格經濟大學工業經濟學院。彼得·凱爾納是PPF集團的創始人之一,負責監督集團的戰略發展及其未來方向。
彼得·凱爾納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創立投資基金PPF,隨后通過一系列收購成為了橫跨金融、電信、制造、媒體和生物科技的大型集團。
PPF 集團的金融業務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消費金融業務——捷信集團(Home Credit Group B.V.),在捷克、中國、俄羅斯、菲律賓、越南、印度等國家和地區均有業務。
PPF集團截至2019年末的年報顯示,集團借貸業務營業收入為60.07億歐元,其中在中國區的收入為36.72億歐元,占比61%。
2019年,捷信集團曾計劃赴港IPO,花旗、匯豐、摩根士丹利為當時上市的聯席保薦人。不過,此后捷信集團宣布撤回上市申請,并表示,由于一系列不可預見的挑戰影響了全球宏觀經濟環境,撤回上市申請是市場環境所致,目前公司資本充足,尚不需要通過上市保持業務增長。
PPF集團在國內最受關注的部分莫過于捷信消費金融公司。資料顯示,PPF集團于2004年在北京設立代表處,2007年在中國深圳市福田中心區CBD設立了捷信中國總部,并于2008年分別開啟了在深圳、成都、天津等地的消費金融服務;2010年2月21日,PPF集團正式在中國獲得監管批準,并在中國啟動建立第一個外商獨資的消費金融公司——捷信消費金融(中國)有限公司。
2010年11月10日,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成立,主要經營個人消費貸款業務,是中國首批四家消費金融試點公司之一。
不過,捷信消金近年總資產、凈利潤等關鍵指標大幅縮水,交出“消費金融”頭把交椅,捷信消金高管亦變更頻繁。前CFO郭劍霓、前CRO兼總經理Tomas均“跳槽”馬上消費金融;董事長Ondrej Frydrych、首席財務官王濤分別在2月8日、2月28日離任。
據捷信消費金融發行的捷贏2021年第一期個人消費貸款資產支持證券募集說明書顯示,截至2020年6月末,捷信消金注冊資本為人民幣70億元,總資產為877.82億元,較2019年末的1045億元縮水16.02%。
2020年1-6月實現凈利潤0.53億元,同比減少93.3%,不及2019年全年凈利潤11.4億元的5%。上半年,新增貸款發放量約為182.72億元,與2019年同期的467.68億元相比減少60.9%,營業收入75.54億元,同比減少12.25%。
截至2020年6月末,捷信消金不良貸款率為3.77%,較2019年末的3.6%有所上升;資本充足率為12.03%,撥備覆蓋率為150%。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