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秀中
[ 要推進都市圈建設,一方面,需要加快中心城區與周邊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在于快速路、軌道交通等,使交通網絡進一步向外擴張;另一方面,要推動城市功能外溢和公共服務優質資源進一步向周邊擴散。 ]
都市圈規劃建設今年迎來了提速和擴大。
繼南京都市圈在年初獲批復同意之后,國家發改委發文明確,今年將再支持福州、成都、西安等都市圈編制實施發展規劃,另外還將支持其他有條件中心城市在省級政府指導下牽頭編制都市圈發展規劃。
國家發改委近日印發《2021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下稱《重點任務》),提出增強中心城市對周邊地區輻射帶動能力,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增強城市群人口經濟承載能力,形成都市圈引領城市群、城市群帶動區域高質量發展的空間動力系統。
多地積極規劃建設都市圈
2019年,國家發改委出臺了《關于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培育發展一批現代化都市圈,形成區域競爭新優勢,為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經濟轉型升級提供重要支撐。到2035年,現代化都市圈格局更加成熟,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都市圈。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陳耀向第一財經表示,城市群、都市圈建設是城市化發展的必然趨勢,都市圈建設又是推動城市群一體化的抓手。自從國家發改委出臺都市圈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來,各地都紛紛行動起來。
目前,幾乎每個省份都有提出規劃建設都市圈。而國家發改委印發的《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也提出,支持南京、西安、福州等都市圈編制實施發展規劃,這是首次從全國層面對中心城市“畫圈”。今年的《重點任務》則又明確,支持福州、成都、西安等都市圈編制實施發展規劃。
今年2月,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同意南京都市圈發展規劃的復函》。批復函提出,把南京都市圈建設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現代化都市圈,助力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發展。南京都市圈成為國家發改委批復的首個都市圈。
今年1月28日,福建省委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福州都市圈發展規劃》。規劃范圍包括福州、莆田兩市全域,寧德市蕉城區、福安市、霞浦縣和古田縣,南平市延平區、建甌市和建陽區,以及平潭綜合實驗區。
今年2月,西安市發改委在人民網(603000,股吧)地方領導留言板上答復網友時稱,目前,《西安都市圈發展規劃》已編制完成,陜西省發改委擬于近期報國家發改委申請批復。下一步將加強與省發改委溝通銜接,配合省發改委做好《西安都市圈發展規劃》的批復工作,爭取盡早獲批。
陜西省“十四五”規劃綱要也提出,未來五年將以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設為重點,提升新型城鎮化質量和水平。培育建設西安都市圈成為重中之重,將構建“一核一軸、兩翼三區、多組團”發展格局。其中“一核”即西安主城區、咸陽主城區和西咸新區組成的都市圈核心區。
2月27日,為健全成都都市圈、成德眉資4市重大規劃謀劃、編制、實施全過程銜接協同機制,四川省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制定了《成都都市圈規劃協同工作機制》。
這一機制目的在于進一步推動成都都市圈和成德眉資4市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和重大專項規劃、區域規劃的統一融合。明確要求協同構建以都市圈發展規劃為統領,國土空間規劃為基礎,各領域專項規劃、重點區域規劃為支撐的成都都市圈“1+1+N”規劃體系。
推進交通與公共服務“同城化”
除了被國家發改委點名的這幾個都市圈外,其他省份也在加緊推進。陳耀表示,現在單一城市內的規模發展,從資源配置上講是不優的,有一定規模之后,尤其是30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其輻射帶動范圍超過了其行政區劃范圍。
陳耀還表示,都市圈絕大部分都在一個省份范圍內,通常是圍繞省會中心城市規劃,原則上講是省域范圍內的事情。國家發改委的批復是備案性質,涉及土地、跨市區交通基礎設施等方面還要經過國家發改委。
近年來隨著新型城鎮化推進,都市圈建設在提速。實際上,從國家發改委的措辭就可以看出。國家發展改革委2018年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提出“穩步開展都市圈建設”;2019年則是“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2020年表述為“大力推進都市圈同城化建設”。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也在完善城鎮化空間布局上提出,發展壯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分類引導大中小城市發展方向和建設重點,形成疏密有致、分工協作、功能完善的城鎮化空間格局,并且制定了都市圈建設的推進路徑。
陳耀表示,國內對于都市圈范圍的界定比較普遍的是中心城市與周邊的“一小時通勤圈”。要推進都市圈建設,一方面,需要加快中心城區與周邊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在于快速路、軌道交通等,使交通網絡進一步向外擴張;另一方面,要推動城市功能外溢和公共服務優質資源進一步向周邊擴散。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以城際鐵路和市域(郊)鐵路等軌道交通為骨干,打通各類“斷頭路”、“瓶頸路”,推動市內市外交通有效銜接和軌道交通“四網融合”,提高都市圈基礎設施連接性貫通性。
在公共服務方面,規劃綱要提出,鼓勵都市圈社保和落戶積分互認、教育和醫療資源共享,推動科技創新券通兌通用、產業園區和科研平臺合作共建。鼓勵有條件的都市圈建立統一的規劃委員會,實現規劃統一編制、統一實施,探索推進土地、人口等統一管理。
今年的《重點任務》還提出,充分利用既有鐵路開行市域(郊)列車,科學有序發展市域(郊)鐵路,打通城際“斷頭路”。推進生態環境共防共治,構建城市間綠色隔離和生態廊道。建立都市圈常態化協商協調機制,探索建立重大突發事件聯動響應機制。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