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侯潤芳)博鰲亞洲論壇再次回到全球視野,今日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正式啟動。今日(4月18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發布的《亞洲經濟前景與一體化進程》報告顯示,2021年亞洲經濟增速有望達6.5%以上,但銀行業、資本市場和外匯市場蘊含的風險不容低估,并且不排除個別經濟體出現貨幣危機的可能性。個別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也可能因違約引發主權債務危機。
《報告》指出,在疫情沖擊之下,亞洲經濟體經歷了經濟增速大幅下降,但經濟表現明顯好于世界其他地區。總體看,2020年亞洲經濟體經濟增速為-1.7%,較2019年下降5.7個百分點,比撒哈拉以南非洲高0.2個百分點,比歐洲發展中經濟體高0.3個百分點。相對較好的經濟表現,使亞洲經濟總量占世界的份額進一步提升。按購買力平價計算,2020年亞洲經濟體總量占世界的份額比2019年提高0.9個百分點至47.3%。
另據《報告》,受疫情沖擊影響,亞洲經濟體總體債務水平進一步攀升,金融市場出現大幅波動。2020年亞洲地區有41個經濟體公共債務率上升,馬爾代夫、日本和巴林的公共債務占GDP的比重分別較上年上升了40.3個百分點、28.2個百分點和24.9個百分點。此外,受疫情沖擊影響,亞洲地區各經濟體的股票市場曾經歷猛烈下挫,但得益于刺激政策和相對寬松的宏觀環境,絕大多數經濟體的股票市場出現上漲行情,且部分經濟體的股票市場指數漲幅較大,并且亞洲主要經濟體的匯率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升值。
2020年在疫情沖擊之下,全球產業鏈的變化狀況引發關注。《報告》指出,亞洲主要經濟體仍然高度依賴亞洲工廠,并且絕大多數亞洲經濟體對亞洲工廠的依存度逐漸遞增。“盡管2020年疫情導致亞洲工廠部分生產網絡中斷,但并未使亞洲的全球價值產業鏈中心出現轉移,亞洲工廠對中國的依賴程度遠高于美國、日本和亞洲其他經濟體。在亞洲貿易額前22位的零部件產品中,亞洲仍有18種零部件產品主要依賴中國。”
《報告》展望2021年指出,2021年亞洲經濟體將出現恢復性增長,經濟增速有望達到6.5%以上,疫情仍是影響亞洲經濟體的主要變量。但是RCEP的簽署和落實將在貿易投資領域為亞洲經濟帶來新的積極因素。2021年亞洲經濟復蘇還面臨各種非疫情因素的影響,尤其是銀行業、資本市場和外匯市場蘊含的風險不容低估,并且不排除個別經濟體出現貨幣危機的可能性。個別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也可能因違約引發主權債務危機。
新京報記者 侯潤芳 編輯 李薇佳 校對 危卓
攝影 新京報記者 侯潤芳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