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博鰲亞洲論壇的現場,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在“城市群帶動發展: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例”的主題討論上表示,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加強粵港澳產學研協同發展,完善港深、廣深港、港珠澳創新走廊和深港、粵澳橫琴等科技創新級的架構體系,推進綜合性的國家科技中心建設,為“十四五”時期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指明了重要方向。
他指出,功能定位是粵港澳大灣區發揮最大優勢的關鍵,大灣區內各城市和特區要有合理的布局和分工,根據不同的功能和定位做好自身的規劃,錯位發展,互補共贏,利用好香港的金融服務業、深圳的創新、珠三角的制造業、澳門與葡語國家的關系,以技術創新推動產業創新,推動珠三角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增強區域產業的技術創新能力。開拓粵港澳經濟合作新模式,促進產業鏈升級,將推動大灣區一體化發展達到更高水平,發揮更大的作用。
何厚鏵表示,當前新產業的革命和新經濟發展正在改變全球經濟格局,區域合作帶動優勢互補,通過整合和優化配置粵港澳的創新資源,讓大灣區九市和兩個特區發揮各自所長,彌補各自的不足,就可以形成更強的創新合力,顯現新的綜合優勢。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何厚鏵認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的戰略機遇期,隨著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區域經濟發展格局和區域的空間結構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下一個階段的經濟發展要進一步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作為主要的空間載體,從提升城市綜合的承載能力走向提升城市群綜合承載能力,促進區域間要素流動,協調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
在何厚鏵看來,城市群是城市的集聚體,它超越了城市內部的專業化經濟和多元化經濟,能夠有效的減少市場的分割,產生1+1大于2的城市群經濟效應,從世界級的城市群發展經驗來看,高質量發展的城市群是可以優化區域發展格局,帶動整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他表示,“內融外通”和“拼船出海”,將引領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邁上新臺階。通過建設大灣區,增強大灣區的內聚力,推動大灣區內部創新資源向內集聚,吸引全球創新資源向粵港澳集聚,在自主創新、基礎創新和原始創新方面取得新突破,并以技術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在各領域形成自主創新能力,成為經濟高品質發展的示范區,帶動全國的開放創新和產業升級。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