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股是國內激光設備行業全領域龍頭,具備優秀的垂直整合能力,已展現出跨行業持續成長特性。未來增長具備三重邏輯:宏觀層面上,受益制造業復蘇;行業層面上,下游消費電子及PCB等需求旺盛拉動主營業務快速增長。
編輯 | 藍貓 王瑾熙
該股是國內激光設備行業全領域龍頭,具備優秀的垂直整合能力,已展現出跨行業持續成長特性,未來增長具備三重邏輯:宏觀層面上,受益制造業復蘇;行業層面上,下游消費電子及PCB等需求旺盛拉動主營業務快速增長。
要點:
◆該股是國內激光設備行業全領域龍頭,具備優秀的垂直整合能力,已展現出跨行業持續成長特性。
◆未來增長具備三重邏輯:宏觀層面上,受益制造業復蘇;行業層面上,下游消費電子及PCB等需求旺盛拉動主營業務快速增長。
◆公司營收復合增長20%,凈利復合增長望達30%,ROE望達15%。
激光行業:優質賽道,龍頭率先受益制造業復蘇
激光下游應用領域廣泛。激光較之普通光源具有單色性好、亮度高、方向性好等特點,廣泛應用于制造、醫療、軍事等眾多領域。應用方面,激光正從廣度和深度兩方面日益拓展應用領域,逐步滲透到國民經濟的多個領域。
在高端制造領域,高功率激光設備在切割、焊接、測量、打標等環節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此外,激光與生物學、醫學治療及診斷、制藥科學相結合,激光抗癌和物理治療、激光手術、激光診斷、激光眼科治療、激光美容已普遍進入醫學各分診療科室。
激光器:激光器是激光的發生裝置,是激光設備中最核心的零部件,在成套激光設備中,激光器的價值占比超過25%,包含激光器在內的激光元部件占比接近50%。從發展歷程來看,中國激光產業已走過黃金十年。
從時間節點來看,2008年是一個分水嶺,全球金融危機后,中國激光產業迎來快速發展期,十年間規模擴大十倍。
從發展階段來看,我國激光產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強的過程,目前已成為全球激光產業應用最大的國家之一,并已在某些領域領跑世界。政策方面,激光是國家戰略新興產業,支持力度一以貫之。
全球來看,2019年激光器銷售額達147.3億美元,呈穩步增長態勢。激光器是激光設備中最核心的零部件,全球激光器市場規模呈現穩步增長態勢,2019年達到147.3億美元,同比增長7.05%,較2018年增速提高1.77pct。未來隨著飛機、汽車等工業領域向復合材料轉變,高功率激光器滲透率將持續提升,全球激光器市場有望繼續保持增長。
2019年全球工業激光器銷售額為51.5億美元,光纖激光器占比過半。工業激光器主要應用于材料加工領域。國內來看,2024年激光設備市場規模有望超1700億元。
2024年,我國激光產業(即上游元器件和材料、中游激光設備,下游激光加工服務)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4301億元,按照中游激光設備占比40%計算,其市場規模有望超1700億元,2018-2024年CAGR約為19%,具備廣闊的成長空間。
工業領域激光設備銷售占比最高。2019年,國內工業領域激光設備銷售收入為386.6億元,同比增長2.0%,占比近60%,為最大下游應用領域。
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是龍頭公司成長壯大的選擇路徑。激光產業鏈不同層級對應不同公司,復盤行業龍頭的成長路徑可以發現,多數龍頭會選擇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來提高行業競爭力和市場份額。以激光設備全球龍頭德國通快通快于2008年收購業界知名的光纖激光器制造商SPI公司,目前MOPA 脈沖光纖激光器國際領先。
激光器:競爭激烈,龍頭占比下降,國產廠商競爭力提升。全球來看,IPG是激光器龍頭,2019年收入規模為92億元,全球占比約為46.8%,
市場份額過半,但較2018年49.8%的占有率有所下滑,表明激光器市場競爭較為激烈。此外,2019年營收超過5億元廠商還有銳科激光(300747,股吧)、恩耐、創鑫激光和杰普特,市占率分別為10.3%、6.3%、3.6%和2.9%。其中國產廠商如銳科激光、創鑫激光、杰普特的市占率有所提升,反映出中國激光器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正在逐步增強。
此外,在結構上,目前國內已在中小功率激光器領域實現國產替代。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統計數據,截至2018年,低功率(
行業發展趨勢:
1、在制造業的多數細分領域,激光將逐漸替代傳統加工方式。激光加工作為集光、機、電及計算機自動化控制等技術于一體的新興加工方式,將對各種傳統加工設備產生替代性的沖擊。
以沖壓加工為例,金屬激光切割機加工的鈑金件,精度更高且智能化程度更高,只需在電腦上作圖即可實現加工,節省了開模的時間和成本。此外,很多復雜的工藝是沖床無法完成的,比如曲面切割,而這些卻是激光切割機的強項所在。
2、激光器向高功率、超快方向發展。在激光精細加工領域,例如脆性材料打孔、藍寶石玻璃切割等,需要更高功率、超快的激光器。根據Mordor Intelligence預測,2018年全球超快激光市場規模33.7億美元,預計到2024年將達到128.2億美元,CAGR高達25.02%。目前固體超快激光器是研發熱點。
3、對比歐美國家,我國激光對制造業的滲透比例有望持續提升。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統計數據,目前,美國、日本、德國激光在制造業中的應用比例超過40%,其中德國高達46.4%,而我國僅為30%,較德國低16.4個百分點,這也是導致我國工業結構升級緩慢的原因之一。
未來隨著激光在各個領域的不斷拓展,以及應用深度的加大,我國激光的滲透率有望持續提升,具備廣闊前景。
宏觀驅動邏輯:制造業復蘇動能充足,行業龍頭優先受益
整體制造業復蘇進度加快。11月份,國內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收窄至-3.5%,折算當月回升至12.5%,較10月份提升8.8pct,復蘇進度加快。
分行業看,3C行業受益5G手機換機潮及可穿戴設備蓬勃發展,資本開支增速持續加快,11月累計同比為14.5%,較10月提升2.5pct;汽車行業結束2018年下半年以來的下行周期,4月以來,月度產銷同比持續為正,疊加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提升,行業固定資產投資降幅持續收窄,11月累計同比為-15.1%,較10月提升0.3pct。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累計同比為0.0%,已與去年同期持平。
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加速修復,龍頭股有望充分受益
一般來講,盈利好轉會促進企業資本開支意愿的提升,因此利潤增速一定程度上會領先于投資。我國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從2020年下半年來開始加速修復,或將對2021年的制造業投資產生一定推動作用,改龍頭股的激光加工設備是工業企業生產所必須的設備之一,因此有望充分受益。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巨豐投顧。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