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長假結束,市場并未等到五月A股市場的開門紅走勢。在五一小長假后的首個交易日,A股市場出現了開門黑的走勢,但從各主要市場指數的表現來看,呈現出明顯的滬強深弱的走勢。截至收盤,上證指數微跌0.16%,深證成指與創業板指數分別下跌1.58%和2.48%。
在節后首個交易日內,創業板指數跌近2.5%,但在此之前,創業板指數已經3月下旬的2600點快速反彈至3100點附近,短期上漲近20%,基本上完成了前一輪非理性下跌行情的技術修復需求。
經過了今年2、3月份的短暫急跌行情之后,今年4、5月份的A股走勢趨于平穩。但是,對A股市場來說,卻一改過去一兩年的單邊上漲走勢,今年上半年A股市場的運行主基調還是震蕩蓄勢的走勢。
在海外市場屢創新高的背景下,A股市場并未跟漲。但是,在海外市場出現急跌的走勢時,A股市場的跟跌動力卻明顯下降。歸根到底,還是與近年來A股市場相對獨立的行情走勢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性。從更具體的內容分析,這些年來國內市場的貨幣政策相對獨立,同時國內金融市場已經提前完成了去杠桿化的過程。從整體上分析,目前國內金融市場的潛在杠桿率不高,很難觸發系統性的風險,當前的市場狀況比2015年安全不少。
然而,從市場指數的表現分析,各主要市場指數的分化程度卻明顯加劇。以五月份首個交易日為例,滬市微跌0.16%,但深市主要指數跌幅均超過1%,創業板跌幅更是達到2.48%。實際上,對深市指數的急跌,很大程度上受到部分權重股的下跌拖累。其中,疫苗股大跌,成為了市場下跌的導火索,且疫苗股在創業板市場中占據了一定的權重比例。
雖然市場一直處于相對平穩的運行狀態,但從目前的市場指數點位來看,并不算高,也不算低,估值正處于相對合理的狀態。但是,與2019年的估值水平相比,目前市場的投資吸引力并不算很高,所以場外資金入場意愿也不會太強烈。至于場內資金,仍以存量博弈為主,內外資的分歧壓力明顯加劇。
站在當前的市場環境分析,國內金融市場最大的任務還是防風險,守底線,去杠桿已經不是當前國內金融市場的首要任務。但是,目前國內金融市場所面臨的最大挑戰,還是來自于外部未知風險的影響。例如,美聯儲加息提前、印度疫情的急劇擴散等,這些因素都會從某種程度上影響到國內資本市場的走向。
雖然說股市屬于經濟晴雨表,但與經濟晴雨表功能相比,股市更直接反映出貨幣政策的松緊狀況。如果貨幣政策持續處于逐漸收緊的預期,那么股市行情難有過于亮眼的表現。在國內市場貨幣政策相對獨立的背景下,實際上對股市向上的空間起到了一定的牽制影響,市場行情更傾向于持續平穩運行。
經歷了2015年的去杠桿過程之后,國內金融市場的政策環境相對謹慎,在貨幣政策上,也是相對獨立與相對慎重。在此背景下,股市仍然以存量資金博弈作為主導,或讓市場指數維系在相對的高位,保障IPO融資功能的持續發揮,這可能是今年A股行情的運行主基調了。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郭施亮。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