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廣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下稱《規劃綱要》)正式發布。“十四五”期間,廣州經濟年均增長6%左右,到2025年地區生產總值達3.5萬億元。
廣州提出,未來五年把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經濟工作的“首要工程”,同時,將進一步加強與深圳、佛山等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產業協同發展。同時,把廣州建成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和國際交往中心,成為全球企業投資、國際人才匯聚首選地和最佳發展地。
“未來城市的競爭,已經進入都市圈的競爭,強者恒強的態勢將更為明顯。”暨南大學教授、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胡剛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未來無論是產業、經濟還是人口的競爭,都將基于都市圈來競爭,都市圈中的核心城市將擁有更大的發展潛力。
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在廣州的《規劃綱要》內,“八新”一詞頗引人注目。所謂“八新”,涵蓋了經濟、創新、民生、生態與城市治理等多個方面。
“八新”包括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創新驅動取得新成效、改革開放實現新突破、城市文明實現新提升、生態環境取得新改善、民生福祉取得新進步、鄉村振興實現新跨越、城市治理達到新水平。
《規劃綱要》提出的具體目標第一條就是“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在受訪專家看來,這與廣州提出的年均增長6%左右目標一致,既是對廣州總體經濟實力的要求,也更加強調了經濟發展步調的穩健,“高質量發展”仍是廣州未來五年的發展主基調。
而實現這一目標的“原動力”便是創新。《規劃綱要》提出,要突出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切實推動廣州科教資源優勢轉化為技術和產業發展優勢,支撐引領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
具體到指標上,廣州提出到2025年,研發經費支出(R&D)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3.4%左右,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突破1.2萬億元。
而要實現這些指標,廣州要付出相當努力。廣州市科技局一級調研員李江表示,廣州就是要把提升原始創新和技術創新能力擺在更加突出位置。
一方面,廣州要充分發揮大院大所大裝置大平臺的集聚優勢,探索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廣州路徑”,實施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健康、新能源、新材料、腦科學與類腦研究、深海等重點領域研發計劃,著力突破一批掣肘經濟和產業發展的科技共性問題。
另一方面,廣州將以更大力度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探索將廣州大學城、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及南沙周邊地區打造成各具特色的開放式科技成果轉化的“科技創新特區”,探索賦予科技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打通科技成果轉化“中梗阻”,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李江透露,廣州接下來將構建以中新廣州知識城、南沙科學城為極點,以“一區三城”為主陣地,鏈接全市科技創新關鍵節點的科技創新軸,進一步釋放對區域創新的引領作用和對創新企業、人才等的吸引集聚效應。
實際上,廣州在提升原始創新和技術創新上已有基礎。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穗深港創新集群”排名全球第2位(廣州2017年排名63位、2018年排名32位、2019年排名21位);廣州在“自然指數-科研城市”排名已躍升至全球第15位。
超級都市圈呼之欲出
在廣州“十四五”規劃中,廣州都市圈、廣佛同城、廣深“雙城”聯動等成為眾人專注的重點。
廣州提出,“十四五”期間,廣州的高水平開放進一步擴大,自貿試驗區制度深化創新,全球資源要素配置中心功能明顯增強,廣州都市圈更具影響力,建成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和國際交往中心,成為全球企業投資、國際人才匯聚首選地和最佳發展地。
胡剛指出,廣州都市圈盡管相比此前有所“瘦身”,但相比之前更加精準,而且定位在提升,廣州“十四五”規劃提出要共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廣州都市圈。
具體來看,著力打造空間結構清晰、交通往來順暢、產業分工協調、要素自由流動的現代化都市圈。加快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等軌道交通和干線公路項目建設,強化支線交通網絡連接。
例如,探索“研發+制造”“總部+基地”“前端+后臺”“總裝+配套”等合作模式,支持佛肇清云韶在汽車、鋼鐵、能源等領域強化對廣州的產業配套。以人力資源市場、技術市場、金融服務、市場準入為重點,打造一體化市場環境。加強與深圳都市圈聯動,協同提升區域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
“城市已經不單單是生產中心,也已經成為消費中心,尤其是現在提出要擴大國內消費,一線城市需要建成為國內乃至國際的消費中心。”胡剛說,“廣州有自身的優勢,比如說廣州整體商業規模較大,市民較為富裕,有消費的動力。”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在廣州“十四五”規劃中,19次提到“廣佛”,而廣州與佛山的同城化進展,也將成為廣州都市圈發展的關鍵因素。
胡剛指出,廣佛同城的兩大要素是交通同城化和產業同城化。“廣州與佛山的產業互補性較強,廣州的研發和品牌實力較強,佛山的制造業較強,這兩者可以形成一個產業鏈條,并進一步發展。”
根據廣州“十四五”規劃,將優化提升廣佛區域產業鏈供應鏈,構建產業協同創新生態系統,重點打造先進裝備制造、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與健康等萬億級產業集群。將“廣州南站—佛山三龍灣—廣州荔灣海龍”先導區打造為廣佛高質量融合新極核,推動形成“一核引領、四區協同”的廣佛高質量發展融合試驗區發展格局。
據悉,廣佛兩地將在接下來探索建立統一的規劃委員會,實現規劃統一編制、統一實施,探索推進土地、人口等統一管理。
而《規劃綱要》還指出,廣州將在探索廣深“雙城”聯動上做出努力,包括加快推進以改革聯動為牽引的“雙城”聯動,共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灣區“雙子城”。
廣州市發改局負責人透露,在加強廣深綜合改革聯動方面,廣州將全力支持和學習深圳綜合改革試點,率先復制應用試點成功經驗,與深圳攜手探索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提升市場和公共服務一體化水平,促進廣深之間人員、物資、信息、技術、資金自由高效便捷流動。
(作者:李振,陳潔 編輯:林虹)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