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
5.8 豆子打架,老爸也很郁悶
——如何做一位好父親
小豆子故事場景/7歲
我的生日聚會上來了一位我不喜歡的小朋友,我很不開心,當著大家的面把他推開了。爸爸建議我們用掰手腕的方式解決沖突,最后我贏了。當時我很生氣地說不想跟他做朋友了,但后來我們還是成了好朋友。
不一樣的7歲生日會
豆子在他7歲生日那天,邀請了班上很多小朋友來參加他的生日聚會。豆子班上有一位小朋友平時調皮、愛欺負人,豆子非常不喜歡他,所以沒有邀請他,但那位小朋友還是來了。豆子很不開心, 當著大家的面憤怒地把那位小朋友推開。我意識到,他們在學校里可能有過一些沖突,我認為有必要顧及豆子的感受,因此和男孩的媽媽商量,讓他們比賽掰手腕,三局兩勝,誰贏誰來處理這件事。結果,豆子贏了。我問他:“你想怎樣處理這件事?”他說:“可以讓他吃蛋糕,但以后他不再是我的朋友了!笨墒沁^了兩天,他們又成了朋友,而且兩個人的關系更親密了。
我這樣做,既保護了豆子的感受,同時也傳遞給了他價值觀和為人處世的方式:我們可以維護自己的感受,但必須是在有序的競爭環境下。
檢驗好父親的五個標準
從今天的視角看,“養不教,父之過”這句話把父親對孩子的教育職能夸大了。但也確實有很多父親忙于工作、養家,把教育孩子的責任全推給了母親,這也是完全不可取的。
0~3歲是孩子成長發育的黃金時期,媽媽如果能高質量地陪伴孩子,給孩子建立好的安全感和依戀感,那么孩子將來在各方面都會表現良好,媽媽也會很省心。而在孩子 3 歲以后,到青春期之前,父親如果能真心實意地陪伴孩子,發揮父親的作用,孩子將建立屬于自己的完整的、堅固的世界觀。所以說,我們可以將“養不教, 父之過”解釋為在孩子 3 歲以后,父親在孩子的教育中非常重要。
很多時候,“養不教”不是因為父親角色的缺失,而是父性的缺失。父性是父親身上具備的某些職能特性。父親的角色能否比較完整地發揮父性職能取決于以下 5 個方面:
父性職能是否完善
一些人認為,在家庭中男性的職能是掙錢養家,真的只是這樣嗎?父親在一個家庭里真正需要做的是什么呢?
在一般情況下,父性職能有五種:第一種,為家人提供物質基礎,陪伴他們,即“供養”職能;第二種,保護家人免受天災人禍的侵擾, 即“護佑”職能;第三種,設定家庭規則,維護家庭結構,即“規訓” 職能;第四種,將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傳遞給孩子,即“傳道”職能; 第五種,給孩子做榜樣,即“榜樣”職能,“虎父無犬子”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父親的榜樣職能在有男孩的家庭中尤為重要。
前段時間,我和某物流公司的總裁交流過。他不僅是一位成功人士,也是一位稱職的父親。他在兒子讀一年級的時候就給他買二年級的課本,并告訴他:“你可以挑戰一下自己,這會對你的學習很有幫助!彼膬鹤悠綍r就視父親為榜樣,很渴望自己能像父親那樣強大,并且把對父親的認同轉化成了自主學習的態度,常在學習和挑戰中得到強烈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父親是否經常采用回避策略
一位來訪者一直無法和男性建立親密關系。在和男性交往的過程中,她表現得非常強勢。她特別瞧不起男性,甚至鄙視男性。她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于是找我做咨詢。
她的媽媽比較強勢,在她小的時候,媽媽對她非常嚴厲,總是非打即罵。父母之間的關系也不是很好,因為她媽媽太強勢了,她爸爸沒辦法和她媽媽溝通,甚至害怕她媽媽,所以,她爸爸往往采取回避的方式。有一次她媽媽又在打她,她用求救的眼神看向爸爸, 爸爸卻以一個木然的眼神回應了她。那個木然的眼神讓她明白了: 這個男人無法保護她。她進而認為:世界上所有男人都是不可信的, 沒有男人可以保護她,男人都是靠不住的。
很明顯,這位來訪者的父親沒有保護好孩子,導致孩子成年后無法建立起正常的親密關系。如果父親無法很好地發揮父親的職能,那么孩子就將無法認同他,甚至會對所有男性都不信任。
父親是否堅持原則
在兩個孩子 6 歲的時候,我都對他們說過尊重別人、為自己承諾的事負責、不撒謊這三個原則,然而有一次,我的大兒子把這三個原則都違背了。他回老家過暑假時,沒有把暑假作業帶回去。我打電話問他時,他說帶回去了,可他的暑假作業明明在我手上。后來, 他怕被責怪不接我的電話了。他不僅撒了謊,無法完成自己要做的事情,而且不尊重我。因此,等他暑假結束,回來的時候,我懲罰了他一次。
他并沒有因為那次懲罰記恨我,相反,他后來更加信任我,更喜歡和我交流了。
人總是在犯錯的過程中學會成長。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應該堅持原則,孩子有內心強大且有原則的父母是非常幸福的。
父親是否經常帶孩子探索外部世界
我經?吹侥承└赣H陪伴孩子時心不在焉,一邊說陪孩子玩, 一邊打電話、發郵件、玩手機,沒有真正參與到孩子的活動中。
在陪伴中,重要的不是時間多少,而是質量高低。父親帶孩子進行探險是培養孩子好奇心和堅持精神的好辦法。
我的大兒子龍龍情感細膩,不太愿意嘗試,以前他經常說:“哎呀,這個很難,我可能做不到!币虼,在他初中畢業時,我帶他進行了一次艱難的徒步登山探險。7天時間,我們在山里風餐露宿,手機接收不到信號,四周只有山林。當我們攀登到海拔將近5000米的一個埡口時,他露出了堅定、自信的眼神。其實,在沒走到那個埡口之前,每走一步,他都喊:“哎呀,快不行了,我堅持不住了!边^了埡口之后,他變得非常自信,而且,這種自信延續到了他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
父親是否認同別人的價值
不愿認同他人的價值是因為自我認同的渴望非常強烈。夫妻倆爭論在家庭中誰付出得更多就是不愿意承認對方價值的表現。
比如,妻子對丈夫說:“你不知道我養孩子有多辛苦,比你在外賺錢辛苦多了,也累多了!闭煞蛘f:“所有女人都要養孩子,怎么沒聽到別人說累?”相信,所有女性聽到這句話都很憤怒,因為這位丈夫根本不認同妻子的付出,家庭關系出現裂痕是必然的。只有夫妻雙方均認同對方的價值,感謝彼此為家庭的付出,互相尊重,孩子才能在和諧的環境中成長得更健康。
教育孩子從來就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夫妻共同的責任。家庭中男性給孩子帶來的堅強、博大的力量不僅給孩子提供了一個安全可靠的港灣,也使妻子安心。
父親是家庭的重要支撐,孩子的規則意識很大程度上由父親建立,但前提是孩子對父親有認同感。因此,父親們,請先強化你們的父性職能,成為孩子的榜樣。
幫助孩子社會化
不容忽視的人生七年
正如老化所說:七歲看老
知名心理學家武志紅、《爸爸去哪兒》制片人謝滌葵傾情推薦
◆ 本書賣點——————————————————————————————————————
1、本書是心理學家的育兒感悟,融合了新手爸爸和心理專家的雙重視角,既能理解廣大新手父母的困惑,感同身受,又從心理學角度對新手父母非常關注的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兼具實用性和專業性。
◆ 作者簡介——————————————————————————————————————
胡慎之
知名關系心理學家,從事心理咨詢長達二十余年,《蔡康永的201堂情商課》《馬東的職場B計劃》首席專業顧問;入選“2017年中國心理學最有影響力50人”;曾任CCTV《心理訪談》特邀嘉賓、 湖南衛視《變形計》特邀心理顧問、《奇葩說》知識合伙人、《家庭教育指導師》教材副主編。
著有《高情商溝通術》《如果父愛缺席》等書。
◆ 編輯推薦——————————————————————————————————————
兒童心理發展有很多關鍵期,一旦把握不好,就會給孩子造成難以彌補的創傷。一位心理學家爸爸怎么養孩子?本書作者胡慎之就是知名的心理咨詢師、婚姻家庭指導師和青少年心理咨詢專家,作為一個兩個孩子的爸爸,他從心理學角度,勾勒出了孩子3歲之后的心理發展軌跡,將自己在養育孩子過程中的經歷、心得、總結及深刻思考匯成了這本育兒手記,幫助父母們掌握打開孩子心靈的密碼,培養出適應社會的孩子。
◆ 內容簡介——————————————————————————————————————
教育的本質是讓孩子成為自己。
在孩子3~7歲時,給予孩子嘗試的機會,陪伴孩子探索、冒險、學習新技能、全面地認識世界,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務。在這個階段,有力量的爸爸會提高自己的能力,讓自己成為孩子的榜樣,帶領孩子體驗新奇的事物、建立責任意識。厚重的父愛,是孩子社會化最堅強的后盾。
胡慎之老師以自己的兒子為記錄對象,讓心理學理論寓于生動的兒童成長故事之中,將專業性與趣味性巧妙結合。通過閱讀本書,父母不僅能了解3~7歲孩子的需要,也能幫助孩子學會自我負責、自我照顧,與世界、社會、他人和諧相處。
◆ 簡要目錄—————————————————————————————————
第一章 好父母,放手讓孩子成長
1.1 父母要成全孩子
1.2 有力量的父親更容易給孩子建立規則
1.3 能夠控制并覺察自己的媽媽給孩子安全感
1.4 父親影響孩子一生的幸福
第二章 好的親子關系培養高價值感的孩子(3~4歲)
2.1 豆子學吃飯
——內心強大的父母敢于讓孩子嘗試
2.2 豆子有點怕
—— 孩子容易把父母吵架的原因歸結在自己身上
2.3 爸爸接小豆子放學
——兌現承諾遠比承諾重要
2.4 睡前小故事
——給孩子用心的互動陪伴
第三章 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才是親子教育最好的方式(4~5歲)
3.1 我喜歡親媽媽
——適當分離有利于孩子建立性別認同
3.2 幼兒園里的“死黨”
——讓孩子自己交朋友
3.3 拉著爸爸去演講
——孩子需要以爸爸為榜樣
3.4 洗澡引發的家庭戰爭
—— 過度的掌控不是愛
3.5 幫外婆收拾碗筷
——給孩子獨立自主的成長機會
3.6 打碎了湯碗
——孩子做“壞事”是本能地探索不同事物
3.7 我愛玩水,不愛洗澡
——父母適當放權,尊重孩子的自我意識
3.8 學圍棋
——接受孩子本來的樣子
3.9 不想成為鋼琴家
——不要用孩子的能力滿足父母的自戀
3.10 去學輪滑啦
——父親的參與讓孩子在探索時更有安全感
3.11 我很喜歡狗狗
——寵物帶給孩子存在感和成就感
第四章 為孩子建立與世界良好接觸的橋梁(5~6歲)
4.1 我想去游樂場
——幫助孩子順利度過成長過渡期
4.2 小朋友受傷了,我很害怕
——出現意外,首先要安撫孩子的情緒
4.3 我把房間的墻刷成綠色了
——讓孩子在家里獲得充實的存在感
4.4 和家人一起去旅行
——讓孩子勇敢地面對未知
4.5 騎車摔倒了,很痛
——鼓勵和肯定讓孩子更有力量
4.6 有個女孩,是“青梅”
——如何更好地講解性
4.7 第一次獨自飛行
——孩子需要作為獨立的個體去經歷風雨
4.8 教爸爸玩游戲
——有序的競爭幫助孩子發展能力
第五章 好父母給孩子愛與自由(6~7歲)
5.1 語文考了87 分
——權威,不是絕對的存在
5.2 壞爸爸,我恨你
——懲罰孩子,父母意見要統一
5.3 在學校里遇到了麻煩
——膽小怕事,不是善良,而是恐懼
5.4 生病了,我想吃冰激凌
——不要讓孩子為獲益而生病
5.5 老爸比我想象的還厲害
——陪伴是雙向的
5.6 重做手抄報
——孩子的世界里不能只有對與錯
5.7 我的房間是我的私人領地
——尊重邊界,讓孩子擁有自己的空間
5.8 豆子打架,老爸也很郁悶
——如何做一位好父親
附錄一 心理師爸爸給孩子的一封信
——孩子,愿你自由探索自己的價值
附錄二 關系優于教育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