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溫和修復,PPI或繼續沖高
2021年5月CPI和PPI數據點評
全文共1928字,閱讀大約需要3分鐘
文?財信研究院 宏觀團隊
李沫
核心觀點?
一、非食品是5月CPI上漲主要推動力,預計6月份CPI同比增長1.4%,核心CPI 回升可期,全年漲幅溫和。在服務業加快修復、油價上漲、上游漲價擴散效應增強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非食品價格同比繼續回升,影響CPI上漲約1.28個百分點,幾乎貢獻了CPI的全部漲幅。但豬肉拉動CPI下降約0.5個百分點,抵消了其他食品分項的上漲,導致食品價格上漲幅度偏低,對CPI的貢獻度較小。在服務業修復加快、原材料漲價擴散效應增強的帶動下,預計年內非食品價格和核心CPI將進一步上行,但豬肉下行周期啟動和居民收入恢復偏慢將制約CPI回升幅度,年內CPI將溫和修復,預計6月份CPI同比增長1.4%左右,全年約增長1.3%。
二、預計6月份PPI繼續沖高概率偏大,不排除破10%的可能性,達到全年最高點,三季度高位震蕩,四季度回落。5月PPI同比漲幅擴大2.2個百分點至9.0%,其中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導致的新漲價因素是主要推動力,同時翹尾因素貢獻了3個百分點的漲幅。往后看,拉長的全球商品需求修復周期和受限的供給能力,決定此輪大宗商品周期持續時間偏長,輸入性通脹壓力將持續一段時間,預計6月份PPI同比將上行至10%左右,或為全年最高點,三季度PPI繼續高位震蕩的概率偏高。但考慮到國內需求恢復持續慢于供給、國內產業鏈相對較長、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能部分對沖輸入性通脹壓力,加上翹尾因素的較快降低,預計四季度PPI將小幅回落。
正文
事件:2021年5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環比下跌0.2%,同比上漲1.3%,較上月提高0.4個百分點;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環比上漲1.6%,同比上漲9.0%,漲幅較上月擴大2.2個百分點。
一、非食品是CPI上漲的主要貢獻力量,核心CPI回升可期
豬肉是食品價格的主要拖累項。5月食品價格環比跌幅收窄0.7個百分點至1.7%,同比由下降0.7%轉為上漲0.3%,影響CPI同比上漲約0.05個百分點(見圖1)。其中受豬肉供給端繼續恢復影響,豬肉價格環比下跌11%,同比降幅擴大2.4個百分點至23.8%,影響CPI下降約0.5個百分點,是食品價格的主要拖累項;其他食品價格漲跌互現,如受市場供應充足影響,鮮菜、鮮果等食品價格環比繼續下跌,但受成本上升、供應不足影響,水產品、蛋類價格環比均出現上漲(見圖2-3)。
服務業修復、油價上漲、漲價擴散效應增強,共同推升非食品價格。5月非食品價格同比提高0.3個至1.6%,影響CPI上漲約1.28個百分點,與CPI漲幅基本相當(見圖1)。非食品價格同比繼續提高,原因有三:一是受服務消費場景逐漸放開和五一假期需求增加影響,服務類價格如旅游和交通工具等價格同比降幅繼續收窄,CPI服務價格較上月提高0.2個百分點;二是低基數和國際油價上漲共同作用下,水電燃料和交通工具用燃料同比漲幅擴大較多;三是上游漲價擴散效應增強,如受原材料上漲影響,家用器具等工業消費品價格出現上漲。
核心CPI回升可期。5月剔除食品和原油的核心CPI同比增長0.9%,較上月提高0.2個百分點,反映出兩個信號:一是居民消費在服務業加快修復的帶動下有望進一步改善,未來核心CPI回升可期;二是核心CPI整體依然低迷,尚未恢復至疫情前水平,顯示出居民消費需求恢復依然偏慢。
預計6月CPI同比增長1.4%左右,全年約增長1.3%。一是預計6月食品價格環比降幅將有所收窄。如根據農業部數據,截止到6月8日,28種重點監測蔬菜、7種重點監測水果、豬肉價格分別環比下降3.0%、2.7%、10.3%,蔬菜、豬肉降幅較4月有所收窄,但水果由漲轉跌,預計6月食品價格環比降幅將繼續收窄;二是零散豬瘟疫情對豬價的推升作用有限,在去年全年豬肉價格中樞水平偏高的情況下,豬肉對CPI的下拉作用不容忽視;三是服務業加快恢復、低基數效應、上游漲價傳導作用逐漸增強共同影響下,非食品對CPI的拉動作用將有所提高;四是6月份CPI翹尾因素與5月基本相當(見圖5)。
二、預計6月PPI增長10%左右,或為全年最高點
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繼續上漲、翹尾因素提高、上游漲價向中下游傳導增強影響,5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漲幅擴大2.2個百分點至9.0%。其中,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分別同比上漲12.0%和0.5%,較上月提高2.9和0.2個百分點,生產資料漲幅明顯高于生活資料,是PPI漲幅擴大主因(見圖6)。
從行業看,上游漲價擴散效應有所增強。在低基數和國際油價上行的工同帶動下,石油相關行業出廠價格提升幅度排名靠前;國內外需求共振復蘇但供給端產能恢復偏慢的作用下,銅、鐵礦石等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幅度較高,帶動“三黑一色”行業出廠價格繼續上漲;受國內消費需求漸進修復影響,造紙及紙制品、化學纖維制造業、紡織業等下游行業出廠價格也有所上漲,上游漲價擴散效應有所增強(見圖7)。
預計6月PPI增長10%左右,進入全年頂部區間,三季度高位震蕩概率偏高。一是6月PPI翹尾因素將較5月回落0.4個百分點左右(見圖8);二是疫苗接種和疫情演進分化決定本輪全球經濟復蘇周期被拉長,同時受制于2014年至今主要礦企資本開支放緩,大宗商品供給端新增產能擴張幅度有限,加之中澳關系緊張,全球大宗商品上漲勢頭大概率延續;三是隨著國內經濟恢復轉向消費端,上游漲價向中下游傳導的擴散效應將有所增強,但我國產業鏈相對較長,下游產品競爭比較充分,加之疫后國內供給恢復持續快于需求,國內價格全面大幅上漲的概率不高;四是人民幣匯率彈性不斷增強,能降低以人民幣計價的進口產品成本,部分吸收輸入性通脹壓力,從而起到壓降國內通脹水平的作用。
三、PPI和CPI剪刀差走闊,擠占中下游利潤空間
5月份PPI和CPI的剪刀差由5.9%擴大至7.7%,處于歷史高位區間。PPI和CPI剪刀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工業企業盈利空間的變化。PPI和CPI剪刀差的擴大通常意味著企業利潤和經濟動能的持續修復(見圖9-10)。但本輪PPI上行結構性特征顯著,在國內需求恢復偏慢的情況下,上游向中下游行業轉移成本能力較弱,導致上游原材料上漲對中下游利潤的擠占作用較強,進而壓制中下游企業投資擴產意愿,不利于國內經濟動能的恢復。
免 責 聲 明|
本微信號引用、摘錄或轉載來自第三方的文章時,并不表明這些內容代表本人觀點,其目的只是供訪問者交流與參考。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微信號所載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閱讀者的一切商業決策不應將本微信號內容為投資決策唯一參考因素,亦不應認為本微信號所涉內容可以取代自己的判斷,在任何情況下,本人及本人所在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微信號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直接或間接后果承擔任何責任。
本微信號涉及的本人所有表述是基于本人的知識和經驗客觀中立地做出,并不含有任何偏見,投資者應從嚴格經濟學意義上理解。本人及本人所在公司對任何基于偏見角度理解本微信號內容所可能引起的后果,不承擔任何責任,并保留采取行動保護自身權益的一切權利。
本微信號內容(除引用、摘錄或轉載來自第三方的文章),未經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復制、發表、引用或傳播。
本人對本免責聲明條款具有修改和最終解釋權。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明察宏觀。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