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1月,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的每日交易量為92億歐元,倫敦為86億歐元。 ]
倫敦的交易時段處于全球交易日中間,是一個理想的時區:在亞洲市場收盤時開盤,還與美國市場有幾個小時的重疊。
脫歐之后,倫敦金融城從業務到招商情況都慘遭法德等國“挖墻腳”。為保住倫敦的金融業務,據英媒報道,英國財政部擔憂,日前七國集團(G7)達成的全球稅改協議將影響眾多總部設在倫敦金融城的跨國銀行,因此希望獲得在“金融服務方面的豁免”,將倫敦金融城從全球稅改的協議中剝離出來,撫慰眾多跨國銀行的情緒。
在G7會議上提出豁免倫敦金融城
在本月4~5日舉行的G7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各方支持把全球最低企業稅率設為至少15%,并將在改革國際稅收規則、取消數字服務稅等領域進行協調。
不過,據了解會議情況的人士透露,英國財政大臣蘇納克在倫敦的G7財長會議上提出,在稅收方面,需要有“金融業務豁免”,且在下月的二十國(G20)峰會上,他還將繼續提出這一問題。
一位英國官員表示:“我們的立場是,希望金融服務公司獲得豁免,歐盟國家也處于同樣的境地。”據悉,G7確定了改革稅收規則的兩大支柱(Pillar)。第一,規模最大、利潤最豐厚的跨國公司將被要求在其經營活動所在國納稅,而不僅僅是在其總部所在地,其納稅原則為對最大、最賺錢的跨國企業給予利潤超過10%的至少20%的征稅權利。第二,各國承諾設定至少15%的全球最低企業稅率,打擊避稅行為。
此次英方所提出的對金融部門的豁免,同第一支柱有關。在2020年10月出爐的第一支柱相關計劃中,曾提出金融服務業屬于一種特殊情況,即“它們通常需要在每個司法管轄區有適當資本實體,因此已經支付了適當水平的地方稅”。
不過,美方在4月份拿出的提案,將在第一支柱計劃中的公司類型,簡單定義為“跨產業的”,其數據庫則基于全球100家最大和最賺錢的跨國公司,這也就將金融服務企業再次帶回了征稅領域。
以目前美方的立場來看,拜登政府也希望稅收范圍可以盡力擴大,而不只是針對美國的科技巨頭。
目前,英國的企業稅為19%,此前英國曾表示將在2023年4月后將英國企業稅增至25%,為應對疫情后經濟重建增加政府開支。
維護倫敦金融城并非杞人憂天
如果金融服務業無法得到豁免,對于英國而言,全球稅改恐怕是一個“賠本生意”。
此前英國已經開征數字服務稅。隨后英國財政部表示,如果加入全球稅改,這將同樣增加英國國庫收入,不過英國財政部沒有對此給出任何數字。
根據智庫TaxWatch 的計算,如果按照G7計劃中的稅率,大型科技公司在英國繳納的稅款將低于在該國數字服務稅下繳納的稅款,即根據各科技巨頭2019年的收入計算,在G7的全球稅改計劃下,亞馬遜、eBay、臉書和谷歌將可以向英國少繳納2.325億英鎊的稅款。
在此情況下,如果金融業無法得到豁免,英國還要面對倫敦金融城重要機構流失的前景。自從英國脫歐以來,對于英國金融城風光將不再的討論始終不斷。
金融業對英國經濟和倫敦經濟至關重要:金融業在倫敦的經濟產值占比達到49%。英方數據顯示,全世界有超過40%的外國股權、30%的外匯交易發生在倫敦。
與此同時,在英國脫歐后,隱憂不斷。2021年1月1日,英國正式脫歐,在隨后一個月的時間內,阿姆斯特丹取代倫敦成為歐洲最大的股票市場。
數據顯示,今年1月,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的每日交易量為92億歐元,倫敦為86億歐元。
而在2020年,倫敦的平均每日交易量為175億歐元,阿姆斯特丹只有26億歐元。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Ernst & Young)于6月7日發布了歐洲國家在國際投資吸引力方面的年度晴雨表,其中法國蟬聯第一,且受英國脫歐影響,以及同時得益于巴黎金融中心的吸引力,法國金融領域的投資項目在2020年增長了23%。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在年度晴雨表中寫道:“這些活躍項目已使巴黎成為歐洲一流的金融中心。”
數據顯示,自脫歐公投以來,截至2019年年底,已經有332家金融公司將其核心業務遷出倫敦。其中,花旗銀行和摩根大通將歐盟業務中心遷出倫敦。美國銀行也將約125名員工遷至位于愛爾蘭都柏林的新歐盟區總部,另有400名員工將遷至法國巴黎。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發布的另一份同英國脫歐有關的報告顯示,未來,倫敦恐將流失約7000個金融工作崗位以及約1萬億英鎊的銀行資產。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