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PPI同比上漲9%,預期漲8.3%,前值漲6.8%。
5月CPI同比上漲1.3%,預期漲1.6%,前值漲0.9%。
1
CPI的兩條主線:
豬價下行,傳導上行
怎么看5月份CPI整體走勢?5月份,從環比看,CPI下降0.2%,降幅比上月收窄0.1個百分點;從同比看,CPI上漲1.3%,漲幅比上月擴大0.4個百分點,主要是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影響擴大所致。
5月CPI同比漲幅擴大,翹尾因素起到了很大作用,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影響約為0.7個百分點,比上月擴大0.6個百分點;新漲價影響約為0.6個百分點,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
但CPI漲幅仍低于市場預期,主要與豬價下跌較多有關。豬肉供給持續增加的情況下,5月豬肉價格同比下降23.8%,環比下降11.0%。除了豬肉以外,CPI略上行,反映了上游價格向下游的傳導開始顯現,大宗農產品(000061,股吧)價格上漲,導致飼料成本的上升,帶動淡水魚和雞蛋價格環比和同比均上漲。另外,工業消費品價格也受原材料價格上漲而上漲。
隨著服務業逐漸開放,疊加國際油價上漲,服務項價格開始上漲,飛機票、汽柴油價格同比漲幅均超20%。
未來CPI走勢如何?
首先看豬價,目前新發地市場豬肉批發整體供應充足,養殖場出欄意愿進一步增強。豬周期總體處于“深跌”階段,年內很可能難回上漲狀態。其次看傳導,PPI向CPI快速傳導的機制近幾年來較弱,此次也不會出現快速傳導的現象。一是由于下游市場更加競爭,集中度不比上游,定價能力相對較弱。二是由于農產品價格周期與國際大宗周期畢竟不同,且隨著農產品生產工業化,周期波動較之以往已經明顯減小。
從根本上看,中國逐漸轉為消費品生產大國,產業鏈體系愈發變長和復雜,上下游需求和價格傳導再也不像往期那樣快速了,傳導過程中的衰減也更加明顯。全年來看,市場也普遍預測CPI同比漲幅在1.5%左右,明顯超過1.5%的概率很小。
2
PPI的三條主線:
石油、煤炭和金屬
5月,國際原油、鐵礦石、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國內需求穩定恢復,我國工業品價格繼續上漲。從環比看,PPI上漲1.6%,漲幅比上月擴大0.7個百分點;從同比看,PPI上漲9.0%,漲幅比上月擴大2.2個百分點。怎么看5月份PPI整體走勢?
5月PPI同比漲幅超市場預期,創2008年9月以來的新高,環比1.6%,也是歷史最高值。去年內外需復蘇互相接力,疊加全球供給彈性變小,2020年三季度以來的全球上游價格上漲壓力逐步顯現,到5月份這種影響迎來高峰。一是國際原油價格波動上行,帶動國內石油相關行業價格環比上漲,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價格上漲1.7%,漲幅擴大1.3個百分點;二是進入夏季,火力發電加碼,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價格環比上漲10.6%,漲幅擴大7.8個百分點;三是國際市場金屬價格繼續上漲,影響國內黑色金屬工業價格上漲6.4%,漲幅擴大0.8個百分點,國內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上漲4.4%。
未來PPI走勢如何?
未來短期內,由于全球供需缺口仍然具有一定剛性,可能會維持價格漲幅維持高位。但隨著疫苗接種繼續加碼,全球疫苗分配向公平化前進,發達國家供給能力的持續回升,有可能被新型市場所接棒,會對后續上游價格走勢起到下拉作用。
國內方面,保供穩價措施實施,環保限產措施適度放寬,價格違規行為也將被嚴厲監管,“產供儲加銷”各環節的綜合調節能力在持續加強,能夠在全球上游價格企穩的基礎上,穩定市場預期,進一步壓制PPI上漲趨勢。由于大宗商品漲價幅度有限,PPI同比將在上半年內見頂。但更短時期內的價格擾動,仍然取決于全球疫情演化、航運通暢程度等不確定性因素,因此三季度以后,環比的波動依然可能為正。
3
大宗還有超級周期嗎?
PPI走勢以外,市場更加關注大宗商品的價格走勢。大宗商品在前期已經走出了一波超級周期,盡管5月有所回調,但后續又有所上漲。
然而,我們從需求、供給和流動性三大因素來看未來大宗商品價格走勢,這三個因素都指向了大宗商品的頂部已經不遠了。
首先看需求。前期的上漲存在中美需求接力的因素。但對于中國而言,隨著中國工業生產見頂、消費復蘇緩慢以及基建和房地產的資金限制,中國需求已經在去年四季度見頂。更重要的是,市場普遍認為中國經濟復蘇的重要驅動力是外需,而全球需求共振不再的情況下,外需的長期支撐是有限的,這有可能形成中國外需減少、工業生產弱化,工業原材料需求降低的螺旋式下降效應。
對于美國而言,其政策逐步退出的背景下,居民可支配收入勢必有所回調,疊加耐用品消費逐步被服務消費替代,對金屬和石油的需求將逐步調整。拜登基建預期對于大宗商品市場的影響已經反映在價格中,而基建的實際落地可能要到2022年,且還存在政府融資的“擠出效應”。因此,市場很可能高估了基建帶來的大宗商品需求規模。
不過,拜登基建計劃可能在2022年開始大規模實施,將拉動美國固定資產投資和居民收入回升,屆時可能再次拉動能源和金屬價格回升,若彼時全球疫情得到撲滅,新興市場經濟復蘇的接力,也有可能在長期推升大宗商品需求。
其次看供給。長期看,供給彈性的恢復是大概率事件。目前,主要產油國有能力、有動力增加石油供給,這意味著國際油價急漲形勢或難持續。銅、鋅等金屬的供給彈性有限,使其供需矛盾在短期難以得到緩解。但是,以原油為代表的能源類商品,其供給端客觀上具備較強的調節能力。據EIA最新預測,2021年一季度OPEC的閑置產能(EIA將“閑置產能”定義為30天內可投產并至少持續90天的產量)仍超過700萬桶/日,遠超2009年下半年400萬桶/日的歷史高位。EIA預測,2021年三季度以后,OPEC閑置產能可維持在480萬桶的水平,對應的WTI原油真實價格在45美元/桶左右。此外,根據美國達拉斯聯儲數據,當WTI油價超過50美元后,美國主要原油產商將能通過新鉆井來獲利。這說明,除閑置產能外,主要產油國亦有能力創造新的產能,而高企的油價將成為其增加供給的動力。
第三看流動性。首先,當前美日歐M2總計同比已經在今年2月見頂,3月及以后的下行趨勢明顯,這可能限制大宗商品投資的資金來源。5月美聯儲議息會議首提縮減購債規模,這一方面將繼續壓制全球M2同比增速,另一方面將明顯影響大宗商品市場的金融資本預期。
前期市場普遍預測美元已經進入長期貶值周期。但2021年以來,美元走弱的邏輯有所弱化、甚至短期有可能階段性走強。隨著拜登上臺、疫情防控加嚴、疫苗推廣加速,美國經濟基本面加速恢復。同時,隨著1.9萬億美元財政刺激落地、未來大規模基建計劃有望推行,美國中長期經濟增長有望獲得新動能。疊加美聯儲加息,美元很可能在中期維度上呈現升值趨勢,這對于中期維度的大宗商品而言,是明顯的利空。
再者,流動性收緊也很可能打擊碳中和政策對應的銅、鋁等新能源金屬,甚至戳破“綠色泡沫”。未來,以銅為代表的新能源金屬的需求能否快速釋放,目前尚有不確定性。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市場對于該類商品持極樂觀的態度,以至于市場投機情緒空前高漲。2020年3月以來,原油和銅的價格均進入了快速上漲階段。不同的是,在此過程中,WTI原油期貨多頭持倉占比持續下降,而COMEX銅期貨多頭持倉占比上升。這說明銅價漲價背后,除了真實供需矛盾外,還有來自資本市場的炒作與助推。也意味著,“綠色泡沫”破裂風險已然上升。假如日后銅的需求釋放節奏放緩、供需矛盾沒有進一步擴大,銅價很可能在市場風險偏好的回落中經歷波動與下挫。
本文由公眾號“蘇寧金融研究院”原創,作者為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封面圖來自壹圖網。
【公告】蘇寧金融研究院系蘇寧金融旗下大型研究智庫,聚焦金融科技、互聯網金融領域,長期專注行業研判、業務發展、金融科技轉型等領域研究,對外提供業務轉型咨詢&培訓、用戶體驗提升咨詢、研究報告定制、投資理財&商業保險方案定制、商業推廣、業務合作咨詢等服務,相關需求請發送郵件至sncfzx@suning.com,感謝您的支持!在蘇寧金融研究院公眾號后臺回復“研究院”,一鍵獲取研究院服務和產品詳細介紹。
編輯:胡偉 毛德芬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蘇寧金融研究院。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