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機構:普益標準?詮資管研究中心
本文來自“普E智選APP”-“系列周報”,獲取更多精彩內容,請長按下方二維碼下載普E智選APP。
一、現金管理類產品規模快速增長,收益高于貨幣基金
自2018年以來,我國現金管理類銀行理財產品存續規模快速上漲,2019年增速為76.9%,2021年一季度較2019年末也增長了76.4%。截至2021年1季度末此類產品存續余額達到7.34萬億元,其占凈值型產品的比重達到了40.15%,比重較2019年略有下降。同樣,貨幣基金市場也表現強勢,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貨幣基金份額達到9.11萬億份,較上一季度增加1.05萬億份,占基金規模的比重上升至47.56%。
圖1:現金管理類產品存續余額及占凈值型產品的比重
資料來源:銀行業協會,普益標準整理
收益率方面,現金管理類銀行理財產品領先于貨幣基金。從2019年末以來,貨幣基金收益率波動較大,貨幣基金主要投資品種為短期國債、金融債、高信用等級債券、存款、存單等高流動性和低風險的資產,這類資產的收益受央行政策影響較大。2020年2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央行向金融市場投放大量流動性,短期利率下降,例如3個月存款利率從春節前2.8%附近一路下調,隔夜回購利率更是一度下降至0.8%的低位,各類資產收益也大幅下降。2季度,貨基七日年化收益率僅在1.5%左右;其后隨著央行貨幣政策常態化,貨幣市場利率顯著回升,從而帶動貨幣基金收益率回升,2020年年底收益率到達一個小高峰,在2.8%左右;2021年以來貨基市場再次震蕩下跌。相比于貨基,現金管理類產品的收益率雖然整體也呈震蕩下跌趨勢,但其抵御風險的能力較貨幣基金強,波動較貨幣基金小,2020年上半年現金管理類產品收益率與貨基保持一致趨勢,震蕩下降,其后收益率基本保持在3%,波動率較小。
2019年銀保監會和人民銀行對標貨幣基金,發布《關于規范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現金管理類產品朝著規范化之路前進。2019年末,現金管理類產品較貨幣基金的收益率高70-80bp左右,2020年上半年二者收益率之差最高時可達150bp,但從下半年開始二者之間的差距逐步縮小,差距最小的時候僅有35bp。2021年以來,二者的差距漸趨穩定,在60-80bp之間。
圖2:現金管理類銀行理財與貨幣基金七日年化收益率對比
資料來源:普益標準金融數據平臺
圖3:現金管理類銀行理財與貨幣基金七日年化收益率的波動率對比
資料來源:普益標準金融數據平臺
二、現金管理類產品持倉情況仍存不少問題
持倉情況方面,近6個季度現金管理類產品投向標品固收市場的產品占比總體呈上升趨勢,截至2021年1季度末,這一比重達到98.7%。
圖4:現金管理類銀行理財大類資產持倉情況
資料來源:普益標準金融數據平臺
注:其中標品固收類產品包括:拆放同業及買入返售、同業存單、現金及銀行存款、以及債券類;非標類包括: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私募基金和另類資產。
2021年6月11日銀保監會正式發布《關于規范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中除了對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在投資范圍、估值方式、期限匹配等方式做了詳細規定,還將過渡期延期至2022年。對比通知中的規定,普益標準根據公開的數據,對現金管理類產品的規范性進行了分析。
(1)仍有少數產品投向權益市場
通知中明確規定,現金管理類產品不得投資于股票,從目前的持倉統計結果來看,截至2021年1季度,仍有少數產品投向權益市場,但比重較小,僅有兩款產品,占總資產的比重僅為0.1%。具體來看,投向權益市場的兩款產品分別為農業銀行(601288,股吧)的“農銀私行·安心快線天天利”開放式人民幣理財產品和興業銀行(601166,股吧)的興業金雪球-優先1號產品。其中“農銀私行·安心快線天天利”投向股票的資產占總資產的比例為1.97%。
(2)投向AA+以下債券的產品占比5.0%
通知中同樣明確禁止現金管理類產品投向“信用等級在AA+以下的債券、資產支持證券”。根據各銀行公布的現金管理類產品前十名持倉資產來看,現金管理類產品的底層持倉中債券類資產的評級如圖5所示(其中短期融資券的債項評級均為A-1,為最高等級,因此將其統一劃分至AAA級),截至2021年1季度,仍有6只產品投向AA+以下債券,占比5.0%。其中AAA類債券占比最高,例如"交銀·現金添利"1號凈值型人民幣理財產品,該款產品底層資產均投資于貨幣市場工具和債券類產品,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該產品前十名持倉的資產有四只AAA級債券以及一只AA+債券(其他債券信息無法獲得)。
圖5:現金管理類銀行理財持倉債券評級
資料來源:普益標準金融數據平臺
(3)部分產品杠桿率超過規定
關于杠桿率,通知中也做了明確規定,因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具有高流動性,當出現大規模贖回時容易引發流動性風險,因此監管部門對單只產品的杠桿率上限做了規定:每只現金管理類產品的杠桿水平不得超過120%,發生巨額贖回、連續3個交易日累計贖回20%以上或者連續5個交易日累計贖回30%以上的情形除外。截至2021年1季度末,現金管理類產品的平均杠桿率為97.1%。其中浦發銀行(600000,股吧)和農銀理財各有兩款產品杠桿率超過120%,中郵理財有一款產品杠桿率超過120%。其他銀行的產品杠桿率均控制在規定上限之下。
三、現金管理類產品收益優勢將不復存在,銀行投研能力面臨考驗
在資管新規頒布后,銀行凈值化轉型開始加速,同時監管部門對現金管理類產品也做了規定:暫時按照貨幣市場的“攤余成本+影子定價”方法估值,相比于貨基,現金管理類產品的投資范圍更廣、門檻更低、收益更高,加上此類產品具有T+0和使用攤余成本法計價的優勢,因此該類產品一度成為銀行產品凈值化轉型的首要選擇。《關于規范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頒布之后,對現金管理類產品的估值方法和投資范圍做了更詳細的規定,在文件正式出臺后,現金管理類產品與貨幣基金的政策基本一致,未來銀行將面對減少低評級債券投資、降杠桿等壓力。
從目前來看,現金管理類產品的投向中仍存在少部分不合規的產品,部分產品的底層資產仍包含股票和低評級債券,且仍有產品通過加杠桿的方式增厚收益,因此其收益較貨幣基金有優勢。但隨著通知正式頒布,不合規產品將逐步減少,現金管理類產品的收益優勢將不復存在。后期現金管理類產品的資產配置難度將有所加大,因此銀行除了要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也需加強投研能力建設。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普益標準。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