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海
[ 《義烏市光伏產業發展規劃》提出,至2025年,光伏產業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并形成5家產值超100億元的領軍型企業,一批超10億元的成長型企業。 ]
自今年4月中旬起,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輛滿載貨物的火車從義烏西站出發,駛向寧波舟山港,再通過海運接駁,銷往海外。所運的貨物不是義烏傳統的小商品,而是光伏。
光伏,指的是利用半導體材料,將太陽光輻射直接轉化為電能的產品。“公司義烏生產基地是從去年5月份破土動工,9月底實現了組件車間的投產。”晶澳科技(002459.SZ)位于義烏的生產基地數字信息部負責人王方鋼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伴隨著義烏基地的設立,公司將自研的數字化生產管理系統“晶豹”、MES(制造執行系統)等接入釘釘,并將全面應用在晶澳義烏的40條產線上。
2020年3月,晶澳科技宣布投資102億元在義烏建設光伏智能制造基地,項目用地約700畝,主要建設年產10GW太陽能(000591,股吧)電池和10GW太陽能組件。不只是晶澳,近年來,義烏引進了愛旭股份(600732.SH)、晶科能源(JKS.NYSE)、天合光能(688599.SH)、東方日升(300118,股吧)(300118.SZ)等光伏企業,已在電池和組件環節形成較大產能規模。
《義烏市光伏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將以打造“世界光明之都”為總體戰略定位,至2025年,光伏產業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并形成5家產值超100億元的領軍型企業,一批超10億元的成長型企業。
讓數據驅動生產效率
數字化、智能化對于企業的生產效率、自動化程度的提升已成為共識。
第一財經記者近日在晶澳義烏生產基地的組件二廠看到,場內有14條自動化生產線,38臺AGV(自動導航裝置)實現自動化物流搬運,所有產線的運行情況都會在廠區內16塊數字大屏組成的區域實時更新,其中包括MES駕駛艙、AGV運行系統、生產網格化管理系統晶豹、小時產能指標、安全指標、工藝流程介紹、實時監控等。
以晶豹為例,任何一道工序出現問題,系統中可視化地圖上的相應位置,就會按照故障類型亮起不同顏色的警示燈,做出各級嚴重程度的故障提醒。藍燈表示故障影響當前崗位,黃燈表示故障影響當前產線,橙燈表示故障影響所有產線的相同崗位,紅燈表示故障影響所有產線。
不同程度的故障都會給生產車間帶來損失,如果一個崗位上的設備或產品故障沒被及時發現,產品會自動流轉到下一個產線,繼續在有故障的產品上做加工,直到所有工序完成進入質檢環節,才會作為產品質量問題被發現,而這會造成生產過程的浪費和低效。
在組件二廠內部的一處屏幕前,記者點擊任何一條生產線板塊,可以隨時查看焊機、疊焊、疊層、返修、層壓、固化、測試等多個區域的運行情況,能夠顯示出現問題的位置信息、問題描述、現場照片、影響范圍、呼叫范圍、跟進人員等信息。
“真正困擾制造業的是去現場報修、解決異常問題,以及能不能找對人。一個問題可能需要工藝、設備、質量、IT、動力等多個部門協助,不同部門出勤的人員每天是不斷變化的,之前的模式是找到對的人,然后電話或者微信拉群溝通。企業的溝通成本往往要高于實際操作的成本,每天都在打電話、找資源,其實真正去解決一個問題是需要很短暫的時間。”晶澳義烏生產基地組件二廠生產主管劉海波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之前有一次夜班出現材料問題,現場無法投產,涉及運營、品質、工藝等多個部門,大家花了四個多小時來溝通、確認,產線一直處于停滯狀態。
在上線了晶豹系統之后,比如焊機停止工作,焊機本身有一個操作界面,會去報告異常,如果現場人員無法分析原因、解決問題,只要拍張照片,上傳到報警記錄即可,系統會自動匹配相應的人員進行處理。
為了提高效率,晶澳義烏生產基地把晶豹集成在釘釘平臺上,任何產線異常,都會實時反映在釘釘上:相關責任人會在手機的釘釘APP上收到任務通知,超過3小時的產線異常會在業務群中推送并置頂提醒,相關人員也可以在釘釘上隨時打開相應故障警報,一鍵創建故障跟蹤群,自動關聯故障問題,并拉入可以處理相關問題的產線員工協同處理。
“這些故障工單都是影響產能效率的生產黑匣子,傳統的方式是要登錄特定系統查看異常,現在釘釘機器人會自動推送到群里,艾特到特定人。”王方鋼表示。
事實上,中國制造行業普遍存在數據滯后、響應不及時等問題,容易產生內耗。
為此,2018年8月義烏市出臺了《關于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試行)》,其中,為了加快推進智能制造,義烏對認定為市級數字化車間、智能化工廠項目的,其網絡軟硬件按實際投資額的30%給予補助,最高不超過300萬元;其生產設備技術改造補助標準在現行政策基礎上再提高3個百分點。對認定為省級、國家級智能制造工程項目(工業強基工程項目、綠色制造工程項目、高端裝備創新工程項目)的,在上述補助政策的基礎上再分別給予50萬元、500萬元的獎勵。
產能規模逾100GW
在壓縮溝通成本的基礎上,晶澳義烏生產基地正在給每個員工建立專屬的技能標簽,任何產線的問題都可以和技能標簽一一對應,釘釘機器人根據技能精準找人。
“我們把公司業務、車間、生產線、工序、可能涉及的問題等進行了數字編碼,并將相關技術人員依據技能也通過數字編碼進行一一對應,形成一個規則庫。” 王方鋼表示,規則庫會依據案例經驗的積累不斷更新,再結合工廠白班、夜班的考勤信息,產線員工反饋的問題就能主動找到解決問題的人,并在釘釘上精準觸達。
“我們可以在釘釘上自定義配置機器人,機器人有通用接口,只要調用釘釘機器人的相關接口,把我們要推送的數據發過去,就可以實現數據自動推送,這個配置1~2分鐘就可以完成。”王方鋼表示,其原理就是把設備的信息通過物聯網收集到云端,再通過調用釘釘接口推送到釘釘機器人。
目前,晶澳義烏生產基地搭了4個釘釘機器人,包括MES系統監控機器人、EAP設備數據采集機器人、Zabbix服務器狀態監控機器人、晶豹產線異常監控機器人。“傳統的方式是要登錄特定系統查看異常,現在釘釘機器人會自動推送到群里,艾特到特定人。這意味,可以用釘釘原生功能,打通傳統業務系統”,王方鋼表示,后續還會給AGV、自控、能耗監控等配置上釘釘機器人。
除了晶澳,愛旭股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等光伏企業也在義烏推進數字化改造。
義烏與光伏的緣分要追溯到2016年,當年底,義烏信息光電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經浙江省政府批準創建。
愛旭股份是第一個進駐并將集團總部設在義烏的光伏制造巨頭。2017年1月,愛旭與高新區管委會簽訂年產8GW高效太陽能電池生產基地項目,涉及投資約60億元,占地面積達到350畝,當年就實現了首期部分項目的投產。此后,愛旭股份生產基地開始大規模挺進義烏。
愛旭股份大規模挺進義烏,或許與當地政府的扶持政策相關。
在行業技術進步以及國產化設備應用的全面普及,電池和組件產線的設備已經非常成熟,地方政府的優惠政策將對光伏企業制造基地的選址產生重要影響。
第一財經記者根據不完全統計,義烏目前已經匯集了晶科、晶澳、天合、東方日升、愛旭等光伏巨頭的生產基地,投資總額逾800億元,產能規模逾100GW,占地面積超4000畝。
隨著光伏企業巨頭制造基地相繼落戶義烏,其光伏產業鏈的戰略布局將愈發深入。
在2020年12月舉行的《義烏市光伏產業發展規劃》發布會上,義烏市委常委、義烏信息光電高新區黨工委書記虞秀軍表示,近年來,布局新能源光伏產業給義烏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極帶來巨大機遇,也是義烏轉型升級中一個很好的突破口。
下一步,義烏市將繼續聚焦光伏頭部企業,開展精準靶向招商,不斷補鏈強鏈延鏈;持續加大光伏企業科技創新、成果應用、人才引育的政策和金融支持力度,加速推動義烏傳統產業與光伏產業融合發展,打造“光伏+”應用創意產品集散地。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