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量更穩,結構更優
2021年6月貨幣數據和降準點評
全文共2540字,閱讀大約需要5分鐘
文?財信研究院 宏觀團隊
胡文艷
核心觀點?
6月社融、信貸、M2均超預期改善,國內信用收縮步伐放緩,逆周期調節政策有所加碼,同時信貸結構持續優化。具體看:(1)受益于信貸增長強勁和政府債券、企業債券發行改善,社融增速在連續三個月回落2.3個百分點后,首度止跌;(2)信貸高增主要源于貨幣供給偏松下票據融資明顯回暖,同時企業中長貸繼續強勁、居民中長貸和金融部門貸款減少,表明信貸結構持續優化;(3)信貸強勁與財政發力是支撐M2回升的主因,但盈利放緩和地產走弱導致M1回落。
往后看,預計貨幣政策總量更穩、結構更優,降準不會導致大水漫灌。一是隨著下半年經濟增長動能放緩,貨幣政策將適度邊際寬松,加上政府債券發行提速,預計社融增速或進入震蕩期,大幅下行的階段已過去;二是7月全面降準在于緩解短期流動性壓力和支持經濟薄弱環節盡快修復,不會導致大水漫灌;三是預計未來政策重點在于加大對小微企業、科技創新和綠色領域的金融支持,同時防止資金大規模流入金融和房地產。
正文
事件:2021年6月份社融增量為3.67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008億元;新增人民幣貸款2.12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3086億元;貨幣供應量M1、M2分別同比增長5.5%、8.6%,增速較上月末分別降低0.6和提高0.3個百分點。
一、信貸強勁與債券拖累減弱,共致社融增速止跌
6月份社融增量為3.67萬億元,同比多增2008萬億元,相比3-5月連續少增1萬億以上,出現明顯改善;存量增速為11%,與上月持平,也結束了此前持續大幅回落態勢(見圖 1-2),國內社融收斂速度如期放緩。從各分項看(見圖3):
信貸保持高增和企業債券、政府債券發行改善是主要支撐。一是受益于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領域的支持力度和基建配套貸款需求增加,本月新增人民幣貸款(社融口徑)同比多增4131億元,是社融同比多增量的2倍多,毫無疑問是最大貢獻因素;二是受國內專項債發行提速和城投債發行市場轉暖影響,政府債券和企業債券凈融資額環比均改善,由上月分別同比減少4661、4215億元,變為本月均同比多增,對社融的拖累明顯減弱。三是在擴大直接融資比重等促進資本市場發展的政策支持下,非金融企業股票融資連續24個月保持同比多增,但多增規模仍偏小,月均僅400億左右。
表外融資尤其是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繼續對社融形成較大拖累。如受貨幣政策加大“調結構、化風險”力度、加強金融監管影響,本月表外融資同比減少2594億元,二季度累計同比減少9163億元。其中,受去年同期基數偏高影響,本月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同比減少2410億元,貢獻了表外融資90%以上的收縮額;同期信托貸款和委托貸款同比變化不大,但絕對規模持續回落。
二、供給偏松是信貸高增主因,信貸結構持續優化
6月份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2.12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3086億元(見圖4),遠高于近五年歷史同期值;各項貸款余額增速為12.3%,較上月提高0.1個百分點,實體信貸持續強勁。具體看:
(1)供給偏松下票據融資回暖是信貸高增主因,企業中長貸繼續保持強勁
6月份企業部門貸款為14591億元,同比大幅增加5313億元(見圖5)。其中,受經濟增長放緩下信貸供給有所放松和去年同期基數偏低影響,企業票據融資同比多增4851億元,同期新增人民幣貸款同比增加3100億元,前者是后者的1.57倍,票據融資成為本月信貸走強的主因。同時,企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多增1019億元,延續了2019年8月份以來高增態勢(見圖6)。企業中長貸強勁:一是源于企業盈利高增帶動投融資需求增加;二是與金融機構持續加大對制造業、小微企業和綠色金融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密切相關;三是隨著財政加快發力,推動基建配套貸款需求也有所增長。
相比之下,本月企業短期貸款同比減少960億元,主要受到去年同期基數偏高的影響,企業短貸新增規模實際上已較上月明顯改善。
(2)居民中長貸明顯收緊,映射地產投資或放緩
6月份居民部門新增貸款8685億元,同比減少1130億元(見圖5)。其中,居民中長貸同比減少1193億元,是主要拖累項,反映出各地多角度收緊樓市的政策效果加速顯現,流向房地產的資金持續趨緩(見圖6),也預示未來房地產投資或面臨高位放緩壓力。同期,居民短貸同比多增100億元,結束連續兩個月的收縮趨勢,表明前期監管嚴控消費貸、經營貸政策取得明顯成效后,逐步走向正常化,同時消費邊際修復也有利于居民短貸回暖。
(3)金融部門持續去杠桿
6月份非銀行業金融機構新增貸款-1906億元,同比多減少1116億元(見圖5),國內金融去杠桿趨勢延續,且今年以來力度也有所加大。
三、信貸強勁與財政發力支撐M2回升,盈利放緩導致M1下降
6月末M2同比增長8.6%,增速較上月提高0.3個百分點(見圖7),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受財政支出加快影響,本月財政存款環比減少13259億元,有利于階段性增加同時段銀行體系存款,對M2形成支撐;二是本月信貸同比大幅多增、增速較上月提高,導致貸款創造存款的信用貨幣創造明顯加快,也有利于M2增速提升;三是翹尾因素較上月回落1.7個百分點,不利于M2增速大幅提高(見圖7)。
6月末M1同比增長5.5%,增速較上月繼續回落0.6個百分點(見圖8)。其中,單位活期存款占M1的比重超過80%,其增速由5月的6.2%降低至6月的5.4%,是M1回落的主因;同期M0增速則由上月的5.6%升至6.3%。單位活期存款增速回落,一方面源于國內企業盈利邊際走弱,導致企業現金和資金流改善放緩;另一方面與房地產投資、信貸、需求均將有所降溫也密切相關。往后看,隨著經濟增長動能繼續放緩、房地產投資高位回落,加上M1基數效應增加,預計M1增速仍面臨較大放緩壓力。
四、預計貨幣政策總量更穩、結構更優,降準不會導致大水漫灌
受貨幣供給偏松、政府債券和企業債券拖累減弱等因素影響,6月份社融、信貸和M2均超預期改善;同時信貸結構持續優化,“金融地產降、企業中長貸增”格局強化。往后看,隨著經濟增長動能邊際放緩,預計社融增速大幅下行的階段或已過去,大概率進入震蕩期;但7月全面降準并不意味大水漫灌,未來貨幣政策重點在于支持小微企業復蘇,同時加大對科技創新和綠色領域的支持。
一是受下半年出口補缺口效應趨弱、消費支出修復面臨阻力和房地產投資增速放緩影響,國內經濟增長動能面臨邊際放緩壓力,要求貨幣政策需適度邊際寬松,為實體經濟穩定增長提供適度融資環境。預計在政策邊際寬松和政府債券發行提速的支撐下,下半年社融增速或進入震蕩期,大幅下行的階段已過去。
二是7月全面降準在于緩解短期流動性壓力和支持經濟薄弱環節盡快修復,不會導致大水漫灌。一方面,本次降準釋放的1萬億資金,大部分將用于置換下半年到期的天量MLF和彌補7月份財政存款增加帶來的流動性缺口,不會出現“流動性外溢”;另一方面,此次經濟恢復過程中,中小微企業面臨疫情沖擊大、大宗商品價格擠壓利潤嚴重、匯率升值影響大的多重壓力,恢復元氣與活力需要政策再幫一把,預計降準釋放的資金將重點用于支持中小微企業融資。
三是為更好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同時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貨幣政策將繼續強化“調結構、化風險”,加大對科技創新、綠色領域的金融支持,同時防止資金大規模流向金融和房地產部門。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明察宏觀。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