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下半年出口放緩但韌性猶存
2021年6月外貿數據的點評
全文共2103字,閱讀大約需要4分鐘
文?財信研究院?宏觀團隊
陳然
核心觀點?
一、國內需求回暖疊加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導致進口商品量價齊升,進口兩年平均增速處于高位。往后看,國內經濟修復延續,內需對進口仍有支撐;全球不同經濟體錯位復蘇,需求周期拉長,大宗商品價格大概率維持高位,預計短期進口增速仍高。
二、主要貿易伙伴需求回暖、機電產品出口高增長帶動出口增速回升:一是分國家看,受益于外需持續修復,我國對主要貿易伙伴出口全面增長;二是分產品看,歐洲疫情再度爆發致防疫物資出口有所回升,機電產品仍是拉動出口增長的主力軍。
三、預計下半年出口兩年平均增速緩慢回落。一是海外產能繼續修復,我國“出口替代”效應減弱,預計出口份額和增速均將緩慢回落;二是全球經濟復蘇預期向好,外需對出口支撐仍強。
正文
事件:據海關統計,6月全國進出口總額5113.1億美元,同比增長34.2%。其中,出口2814.2億美元,同比增長32.2%;進口2298.9億美元,同比增長36.7%;貿易差額515.3億美元。
一、內需回暖疊加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致進口高增長
6月份進口金額較2019年同期增長41.2%,兩年平均增速18.8%,較5月份提高6.4個百分點,處于過去三年以來的高位(見圖1)。
進口金額高增長主要由進口商品量價齊升導致,內需向好和價格上漲均對進口增長有貢獻。2021年6月糧食、大豆、鐵礦砂及其精礦、鮮干水果及堅果、食用植物油、農產品(000061,股吧)、銅礦砂及其精礦、集成電路、鋼材、汽車和汽車底盤、煤及褐煤、成品油、初級形狀的塑料、紙漿等14種商品進口金額兩年平均增速較高。在這14種商品中,有13種商品進口數量提升,13種商品進口價格提升(見圖2-4),表明6月進口金額增長是主要進口商品量價齊升引起的。
一方面進口商品數量增加反映了內需繼續回暖。6月份國內制造業PMI錄得50.9,連續16個月位于擴張區間,此外5月份經濟數據顯示,固定資產投資兩年平均增速穩中有升,尤其是制造業投資兩年平均增速由負轉正,也側面印證了國內工業生產動能較強,進口需求旺盛。
另一方面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進口增速貢獻較大。鐵礦砂、銅礦砂、塑料等原材料價格上漲拉高我國進口增速,據海關總署測算,上半年我國進口價格同比指數為108.5,價格對進口增長的貢獻率為35.4%。
往后看,國內經濟修復延續,內需對進口仍有支撐;全球不同各經濟體錯位復蘇下大宗商品價格大概率維持高位,預計短期進口增速仍高。
二、主要貿易伙伴需求回暖、機電產品出口高增長帶動出口增速回升
6月份出口金額較2019年同期增長32.5%,兩年平均增速15.1%,較5月份提高4.0個百分點,增速高于疫前水平(見圖1)。
分國家看,受益于外需持續修復,我國對主要貿易伙伴出口全面增長。6月份對歐盟、美國、東盟、日本、金磚國家等主要貿易伙伴的兩年平均出口金額增速分別為9.9%、9.3%、16.3%、6.2%、14.0%,較5月分別變動4.2、0.1、1.2、-1.9、5.6個百分點(見圖5-6),其中對巴西、俄羅斯、南非、東盟等新興經濟體出口增長較多,拉動我國出口增速上行。6月份全球經濟加速修復,帶動國際貿易大幅回暖,與2019年同期相比,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BDI增長150%,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CCFI)亦增長216%,在全球大復蘇背景下,中國出口延續2020年下半年以來的高景氣。
分產品看,機電產品仍是拉動出口增長的主力軍。6月份防疫物資出口增速回升(見圖7),或與歐洲疫情再度爆發,防疫物資需求增加有關。機電產品出口增速穩中有升,6月份兩年平均增速15.5%,高于當月出口兩年平均增速;同時機電產品占我國出口的比重不斷提升,2021年1~6月較去年同期提高0.5個百分點至59.2%(見圖8)。
三、預計下半年出口兩年平均增速緩慢回落
(一)海外產能繼續修復致我國“出口替代”效應減弱,出口份額料將回落,但降幅有限
一是隨著全球疫苗接種提速和各國“帶疫適應能力”增強,預計下半年我國產能補缺口效應減弱。一方面發達經濟體群體免疫在即,預計產能將穩步修復。當前主要發達經濟體至少接種一劑次疫苗人口占比普遍在50%以上,其中18歲以上的勞動年齡人口接種率更高,未來疫情造成發達經濟體生產端“停擺”的概率不大,其產能有望穩步修復。另一方面疫情對新興經濟體沖擊弱化,我國“產能替代”空間較小。如2020年3月份印度爆發新一輪疫情,今年3月份爆發第二輪疫情,病毒傳染性、致死率方面均高于第一輪疫情,確診病例也遠多于第一輪疫情,但印度出口受到的沖擊遠不如第一輪疫情嚴重(見圖9)。因此預計盡管新興經濟體疫苗接種率較低,下半年疫情存在反彈風險,但其出口大概率保持穩定。
二是海外產能修復空間有限,我國出口韌性猶存。下半年新興經濟體疫情不確定性較大,產能難以大幅擴張;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經濟體產能利用率接近或超過疫前水平(見圖10),產能修復接近尾聲,對我國出口份額的沖擊將減弱。預計下半年我國出口份額緩慢回落,仍處于高位。
(二)全球經濟復蘇預期向好,外需對出口支撐仍強
今年以來全球疫苗接種提速,疫情防控取得明顯成效,IMF、世界銀行、聯合國、經合組織等權威機構多次調高2021和2022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未來外需對我國出口的支撐仍強。
一是全球經濟穩步復蘇。如6月份摩根大通全球綜合PMI、全球制造業PMI指數錄得56.6%、55.5%(見圖11),連續12個月位于擴張區間。其中,美國、歐元區等發達經濟體率先復蘇,經濟修復加速。如6月份美國制造業PMI指數達到60.6%,處于歷史高位;歐元區制造業PMI較上月提高0.3個百分點至63.4%,再創歷史新高(見圖12)。
二是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長預期向好。如6月歐洲和美國的經濟意外指數分別為105.2和18.8,自2020年下半年以來連續錄得正值(見圖13),表示實際經濟情況持續好于人們的普遍預期;歐洲經濟研究中心(ZEW)6月經濟景氣指數顯示,歐元區、美國分別錄得81.3%、58.9%(見圖14),表明對歐元區、美國經濟在未來6個月里趨于好轉的樂觀預期者多于悲觀預期者。
免 責 聲 明|
本微信號引用、摘錄或轉載來自第三方的文章時,并不表明這些內容代表本人觀點,其目的只是供訪問者交流與參考。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微信號所載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閱讀者的一切商業決策不應將本微信號內容為投資決策唯一參考因素,亦不應認為本微信號所涉內容可以取代自己的判斷,在任何情況下,本人及本人所在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微信號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直接或間接后果承擔任何責任。
本微信號涉及的本人所有表述是基于本人的知識和經驗客觀中立地做出,并不含有任何偏見,投資者應從嚴格經濟學意義上理解。本人及本人所在公司對任何基于偏見角度理解本微信號內容所可能引起的后果,不承擔任何責任,并保留采取行動保護自身權益的一切權利。
本微信號內容(除引用、摘錄或轉載來自第三方的文章),未經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復制、發表、引用或傳播。
本人對本免責聲明條款具有修改和最終解釋權。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明察宏觀。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