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7月19日電 (薛宇飛)近日,由中國人民大學數字經濟研究中心和中國人民大學數字經濟跨學科交叉平臺等單位主辦的“智能算法與數字經濟新業態”研討會在線上舉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王君在研討會上指出,當算法與具體產業業態相結合的時候,需要進行匹配與梳理,搞清楚哪種算法對于哪些業態可以提供具體支持。
2020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3個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從加快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步伐、不斷提升數字化治理水平等15個方面支持新業態新模式發展。
王君認為,在進行算法討論的時候,應該與上述文件所列舉的數字經濟新業態進行一些匹配與梳理,這樣就能夠搞清楚哪種算法對于哪些業態可以提供具體支持,哪個業態又能促進新算法的產生。“這樣做,可能會對算法研究的進一步拓展和提升,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王君正在從一些企業案例中去做算法研究,其中一個就是研究永輝超市(601933,股吧)。他說:“我們做的是各個商超的選品、鋪貨及銷量預測。拿銷量預測來講,這個算法是傳統的(P)算法,基于時序的。傳統的算法是可用的,但有效性與訓練過程存在著與新算法進行融合的問題,比如(L)GBF。新算法的預測效果很好,它既包含了傳統的智能算法,也有機器學習算法!
從以上研究中,他認為,當算法與具體的產業、業態進行匹配的時候,需要深入梳理一下,這樣才具有指導作用。企業需要搞清楚它所做的事情用什么樣的算法能夠支撐,對算法要提出具體的要求。
王君指出,近幾年人們對算法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未來需要思考算法對產業業態的參與者、消費者行為的塑造問題。算法對企業有更高層次的應用,不僅僅是經濟福利,可能還會對人的行為有一些塑造。對于消費者而言,如果算法塑造了人的行為,甚至對人的生存與發展都帶來影響的話,需要進一步研究人與算法關系。(中新經緯APP)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