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在中國經濟傳媒協會新媒體分會掛牌現場,由協會主辦的第33屆“中國經濟新聞大賽暨經濟新聞人物評選”正式啟動。“中國經濟新聞大賽暨經濟新聞人物評選”是全國評比達標表彰保留項目,包括全國經濟新聞的唯一獎項——中國經濟新聞評選,以及經濟新聞人物推評兩項內容。
中國經濟新聞大賽(中國經濟新聞獎),旨在檢閱我國經濟新聞報道年度成果,發揮優秀經濟新聞作品的示范作用,引導、激勵經濟媒體和經濟新聞工作者,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為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為人民服務,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繁榮新時代經濟新聞事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現場圖片
經濟新聞人物評選,是依托全國經濟媒體傳播優勢開展的重要評比表彰活動,旨在推出每年度對中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影響較大的代表性人物。通過舉辦頒獎盛典和年度大會等品牌活動,使公眾熟悉這些推動中國經濟轉型與前行的鮮活面孔,由此記錄中國社會進步的步伐,體現媒體和協會的社會責任,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深化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擴大開放和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輿論支撐,傳遞信息、信心和力量。
據中國經濟傳媒協會負責人介紹,今年的經濟新聞大賽在評選范圍、評選要求、評選程序與標準等方面與去年基本相同。具備正式新聞資質的報紙、刊物、通訊社、廣播電視臺以及網站、移動新媒體,均可申報原創經濟新聞作品(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內首次刊發)參評。其中,中國經濟傳媒協會接受參評作品申報的渠道不變,中國報業協會、中國期刊協會作為經濟新聞參評作品推薦單位,分別接受所屬會員單位的申報。參評作品申報截止時間為2021年8月31日。
據了解,本屆經濟新聞作品獎項共設四類:新聞報道獎、監督報道獎、新聞評論獎、融合報道獎。推薦單位報送作品數量不得超過8件,單個獎項不超過2件,1個系列報道視為1件作品。
相比去年,今年的短視頻現場新聞被劃入融合報道獎項之下,并新增了短視頻專題報道、新媒體品牌欄目、多媒體多終端融合報道。
其中,新聞報道獎主要為對經濟改革發展中的新事件、新現象、新成就的報道,對經濟改革發展重要成就、先進經驗和熱點難點問題深度調研分析的報道。要求新聞性報道及時準確,事件完整;深度報道主題鮮明,材料扎實,分析到位,有獨到見解。體裁為消息、特寫、通訊及調查性報道、述評性報道、解讀性報道等。
監督報道獎主要為對經濟改革發展中存在的不良現象、發生的負面事件的個案性報道,要求事實準確、材料扎實,旗幟鮮明,激濁揚清。體裁以調查性報道為主。
新聞評論獎主要為對經濟改革發展的新政策、新進展、新現象、新問題的新聞評論。要求觀點正確,具有新意,說理充分,分析深刻。體裁包括社論、評論員文章、署名評論等新聞評論。
融合報道獎主要為對經濟事件、經濟現象、經濟人物、經濟問題等進行的多媒體報道與傳播,要求以多種新媒體手段進行融合報道,內容真實,傳播快捷,效果顯著。
值得注意的是,融合報道獎項可參評的作品有:
(1)短視頻現場新聞:直擊現場的短視頻經濟新聞,新聞價值高、時效性強、現場感強,移動端或PC端首發。
(2)短視頻專題報道:對經濟新聞事件或經濟人物的視頻專題報道,可以是圍繞經濟新聞事件或經濟人物的連續短視頻報道。
(3)新媒體品牌欄目:在自有新媒體平臺或第三方平臺開設的媒體賬號或固定欄目(自有品牌欄目,要求至少創辦一年)。
(4)多媒體多終端融合報道:傳統端、PC端、移動端對經濟活動、經濟事件、經濟人物、經濟問題的多手段多渠道融合報道。
而經濟新聞人物評選,重點評選對經濟建設、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具有影響的行業領軍人物、企業領袖、科技創新人物、經濟專家及相關人士為評選范圍,由各單位共推薦不超過50位進入候選名單,最終評選出10位“2021中國經濟新聞人物”和30位“2021中國經濟新聞人物提名獎”,以鼓勵行業優秀人物和優秀企業家繼續投身改革事業,推動中國經濟發展。
需要注意,參評單位應在2021年8月31日前將參評經濟新聞作品、9月30日前將推薦經濟新聞人物的相關材料(一式2份)用特快專遞寄送評委會辦公室(中國經濟傳媒協會秘書處),電子版發至指定郵箱:bx83559057@126.com(須注明推薦單位聯系人及聯系方式)。參評推薦單位中國報業協會、中國期刊協會各自受理所屬會員單位申報的參評作品。
中國經濟傳媒協會負責人表示,評選出具有新時代特色的優秀經濟新聞作品和經濟新聞人物,是對經濟媒體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改革創新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期待會員單位和相關媒體按照評選要求,積極推薦優秀新聞作品和經濟新聞人物參評。具體評選標準、初評單位及初評、定評時間等具體事宜,以協會近期正式通知為準。
據新華社今年6月2日電,全國評比達標表彰工作協調小組為規范評選評獎活動,制定了相關禁令,其中與媒體相關的有:第一,不要參與違規獎項的評選;第二,不要自設違規獎項;第三,不要宣傳違規獎項。此前,《傳媒茶話會》曾發布過《收藏!和新聞行業相關的這些獎項才被國家認可》,其中提到中國新聞獎、中國經濟新聞獎等是合法獎項。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