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7月23日電 22日,商務部辦公廳等11部門關于印發 《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指南》的通知(以下簡稱建設指南)。
建設指南顯示,目標到到2025年,通過打造“百城千圈”,建設一批布局合理、業態齊全、功能完善、智慧便捷、規范有序、服務優質、商居和諧的城市便民生活圈,便利化、標準化、智慧化、品質化水平全面提升,在服務基本民生、促進消費升級、暢通城市經濟微循環方面發揮更大作用,試點區域居民滿意度達到90%以上。
建設指南提出七條業態配置要求:
(一)優先配齊基本保障類業態。基本保障業態在社區居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各地在便民生活圈建設過程中,應通過引進品牌企業、擴充現有網點功能等方式,優先配齊、配優、配強此類業態。鼓勵各地結合發展實際,按照商業性、類公益性的分類,明確不同基本保障類業態的屬性,建立商業網點設施目錄或清單。推動將類公益性業態納入城市公共服務設施目錄或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內容,已建居住區要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優化網點配置,新建居住區必須統一規劃和建設商業網點,并按規定配建養老服務設施。
(二)因地制宜發展品質提升類業態。根據社區發展基礎和居民消費需求,引進知名品牌連鎖企業,漸進式發展品質提升類業態。優先發展居民對生活品質提升最迫切需要的老年康護、特色餐飲、運動健身、新式書店、幼兒托管等業態。
(三)加快菜市場標準化改造升級。菜市場是便民生活圈商業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便民生活圈建設的關鍵著力點,各地要參照商務部印發的《標準化菜市場設置與管理規范》(商辦建函〔2011〕866號),結合不同社區實際,分類制定高起點改造的地方標準,加快推進社區菜市場、生鮮店(菜店)標準化、智慧化建設,豐富商品品類、保障食品安全、維持價格穩定、提升管理水平、優化購物環境,鼓勵開展配送上門等增值服務、便民服務,滿足居民消費需求。
(四)重點發展品牌連鎖店。提高品牌連鎖化覆蓋率,連鎖店數量占便民生活圈商業網點總量的比重應在30%以上。鼓勵提供閑置資源和優惠政策,支持品牌連鎖企業(養老、托育、便利店、藥店、家政服務店、美容美發店等)進社區,發展智能社區商店(無人值守便利店、自助售賣機等)。鼓勵便利店、藥店視情延長營業時間,有條件的可24小時營業。鼓勵小商店、雜貨店、副食店自愿向加盟連鎖發展,提高商品質量和服務水平。鼓勵連鎖藥店利用專業力量拓展老年康護、保健養生咨詢或培訓等項目,引入健身、養生、美容等功能和產品,開展高質量的便民服務。支持品牌連鎖企業完善門店的前置倉和配送功能,推動線下線上融合、店配宅配融合、末端共同配送及店倉配一體化運營。
(五)構建多層次早餐供應體系。針對不同地區的社區居民消費習慣和消費需求,推動構建以社區早餐店為主體,以便利店、特色餐飲店、箱式移動餐飲售賣車等為補充的多層次早餐供應體系,豐富小菜、營養粥、豆制品、奶制品、主食等品種,保障居民吃得好、吃得營養衛生。
(六)積極發展可移動商業設施。充分發揮自助售賣機、蔬菜直通車、箱式移動餐飲售賣車等可移動商業零售設施靈活性優勢,作為便民生活圈的有益補充,彌補空間不足的短板。
(七)鼓勵“一店多能”。鼓勵各類商業網點提供多樣化便民服務,在安全、衛生的前提下適度搭載書報經營、打印復印、代扣代繳、代收代發、家政預約等項目,提高設施使用效率,增強微利業態經營可持續性。(中新經緯APP)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