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nfinance
編者按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深刻改變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一百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不畏險阻、砥礪前行,取得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徹底改變了近代以來一百多年中國積貧積弱、受人欺凌的悲慘命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同心同德、艱苦奮斗,開創了改革開放的新局面,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海納百川、銳意進取,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中國智慧,中華民族走上了實現偉大復興的壯闊道路。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液。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堅持牢牢把握金融事業發展和前進方向,不斷探索金融支持革命戰爭和創立新政權、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道路,指引我國金融事業實現了一次又一次的跨越發展。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之際,“中國金融雜志”微信公眾號特別策劃“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百年金融”專欄,配合《中國金融》雜志相關策劃,選取部分反映中國共產黨誕生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重要金融機構和重要金融市場改革創新的文章,展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金融事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不斷發展壯大的波瀾壯闊的畫卷。
作者|謝多「絲路基金黨委書記、董事長」
文章|《中國金融》2021年第13-14期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做出的重大決策,也是深化高水平對外開放經濟格局、順應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內在要求、深入推進全球化的中國方案。“共建‘一帶一路’”寫入黨的十九大報告和修訂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也已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絲路基金是在黨中央的關懷與指導下組建成立的,也是我國為響應“一帶一路”倡議而專門設立的中長期開發投資機構。習近平主席親自宣布成立絲路基金,并對絲路基金的組建運作提出了明確指導要求。絲路基金自2014年底成立運作以來,始終堅持把黨的堅強領導與完善現代化公司治理體系有機融合,發揮市場化、國際化、專業化運作,投融資工具豐富和雙幣種資金來源的優勢,持之以恒致力于把中國改革開放所積累的經驗、裝備技術和資金優勢,與投資所在國發展規劃及項目建設需求相契合,與可持續發展目標及價值創造相結合,為項目投融資提供豐富多元的解決方案。絲路基金已簽約項目超過50個,并通過基金投資、平臺投資等方式落地項目上百個,項目遍及40余個國家和地區,承諾投資總金額逾180億美元,投資范圍覆蓋了油氣化工、交通運輸、電力開發、通訊電信、先進制造、農業和消費、金融服務等多個領域。六年多來,絲路基金有10余個項目納入領導人高訪成果,18個項目進入兩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果清單并已全部落地實施。2020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對世界各國經濟發展造成極大沖擊,也給中資企業海外投融資業務帶來前所未有的困難與挑戰。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絲路基金全力以赴做好金融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推進“一帶一路”項目建設工作,與中外合作伙伴共同采取措施抗擊疫情,應對境外項目面臨的重重困難,確保了項目建設不停滯、資金鏈條不斷裂、項目質量有保障,確保了不發生重大投資風險與資產損失,同時不斷創新開拓金融服務保障方式,加強第三方市場合作、基金投資與跟投、開展可持續投資等多元化合作,服務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保障資金融通與提振實體經濟有效對接做出努力,不斷播撒“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合作理念的種子。
以新時代對外開放頂層設計為指導,落實金融合作支持互聯互通與互利共贏
習近平主席強調指出,“一帶一路”倡議是從我國改革開放和長遠發展出發提出來的,不僅推動我國開放空間延伸和形成新開放格局,也符合世界各國人民對于經濟發展和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具有凝聚最廣泛合作意愿與行動的共同價值觀。絲路基金始終堅持貫徹落實黨的經濟外交指導思想,踐行“互利共贏”“義利相兼”的基本理念,通過投融資活動和項目建設支持所在國家與地區可持續發展,支持“一帶一路”框架下的互聯互通與互利共贏。
以電力行業投資為例,電力建設是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以及人民生活改善的重要基礎設施。絲路基金運行六年多來,先后投資了包括巴基斯坦卡洛特水電站、迪拜光熱電站在內的電力開發綠地項目,還通過基金和平臺投資方式支持了一系列中東、非洲、南美等地區水電、風電、光伏、光熱等清潔能源和新能源領域電站的綠地棕地項目。由于綠地項目一般投資數額大、建設周期普遍在5~7年,而中資企業在電力行業具有傳統優勢,電站開發成為國際合作領域多方實現互利共贏的重要領域。在這些大型建設項目中,絲路基金提供的股權投資為項目注入資本金,對改善項目投融資結構提供了重要支持,在國際開發機構、金融機構、產業投資人等共同支持下,上述電站開發均在順利推進過程中,部分已經投產運行,成為“一帶一路”框架下多雙邊合作典型示范項目,并將為有關國家和地區持續發展注入動力源(600405,股吧)泉。
此外,在支持“一帶一路”框架下的互聯互通領域,絲路基金積極投資了油氣開發及管道運輸、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國際航運與港口建設、電信網絡和光纖基礎設施等項目,為促進構建多層次、立體化、廣覆蓋的互聯互通網絡,促進商品、人員、信息暢通流動和國際貿易繁榮提供金融支持。
以多元化投融資促進供給側改革,助力“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推進,國際社會給予了積極熱烈的響應。黨中央統籌指導“一帶一路”建設推進進程,提出“深化第三方市場合作”“推進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目標,不斷充實與豐富“一帶一路”建設的內涵與外延。2019年,習近平主席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指出,將繼續發揮絲路基金的作用,歡迎多邊和各國金融機構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投融資合作。絲路基金在投資運作過程中,深刻領會“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發展對多元化投融資的需求,充分利用自身投資工具齊全、產品豐富的優勢,除直接投資之外,通過可轉債融資、基金投資和跟投、聯合融資、共建聯合投資平臺等多種方式創新資金供給,與100余個國內外多類型經濟主體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合力開拓第三方市場,促進資源在全球范圍內優化配置,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基金投資是“一帶一路”框架下通過發揮資本紐帶作用,與國際大型機構投資人深度合作開發第三方市場的重要方式。成立初期,在中歐雙方領導人倡議下,絲路基金與歐洲投資基金(European Investment Fund)建立了中歐共同投資基金,通過市場化方式支持對中歐合作具有促進作用、商業前景較好的中小企業,一期基金投資進展順利,彰顯了中歐投資合作重要的價值創造作用。六年多來,絲路基金逐步成為國際投資界活躍的投資機構,與美國、歐洲的國際一流投資機構建立起合作關系,參與設立發起基金、開展項目聯合融資、項目跟投,通過資本合作共同進入第三方市場的電信基礎設施、先進生產制造、物流運輸、農業消費品等多個產業投資領域。在近年來西方一些國家保護主義、逆全球化思潮抬頭,“脫鉤論”甚囂塵上的背景下,絲路基金與歐美大型投資機構的合作成為一抹亮色,為境內外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的穩定與實體經濟穩健發展提供支持,充分彰顯著“一帶一路”倡議下國際合作的強大吸引力與生命力。
共同協力抗擊疫情,不斷擴大國際合作“公約數”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并在全球蔓延,威脅到世界各國經濟發展和人民健康。中國政府堅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以強有力措施及時控制疫情,恢復經濟生產。習近平主席在多個場合強調,中國始終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既對本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負責,也對全球公共衛生事業盡責,并提出加強疫情防控建議,宣布推進全球抗疫合作實際舉措,呼吁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在這場史無前例的抗疫斗爭中,絲路基金堅定貫徹落實中央關于統籌疫情防控和恢復經濟生產的措施,積極參與全球抗疫合作,在做好自身疫情防控、應對疫情沖擊和全球市場波動,抓好投資業務和經營管理工作的同時,攜手中外合作伙伴共同抗擊疫情、共渡難關。
2020年年初,絲路基金重要投資目的國——意大利的確診病例持續增加,感染人數快速攀升,疫情形勢急速惡化。絲路基金克服時間緊、任務重、運輸切斷、國際物流不暢等重重困難,緊急籌措醫用防護口罩、核酸檢測試劑等防疫物資,第一時間捐贈給意大利國家民事保護局和倫巴第大區政府,受到中意雙方媒體的廣泛報道和關注。作為第一個向意方表達捐贈意愿并付諸行動的中國企業,絲路基金用實際行動展示了對意方合作伙伴的誠意關懷,拉緊了中意經濟社會聯絡紐帶,生動詮釋了“一帶一路”建設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成為我國開展抗疫國際合作、推動民間對外援助的典型案例。
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國際交通物流受阻、產業鏈協作與貿易往來受到沖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與金融市場劇烈波動,與國際貿易密切相關的行業面臨極大壓力,絲路基金始終與境內外合作伙伴密切跟蹤項目的工程進展、財務狀況,與項目各方保持密切溝通,及時排查潛在風險,采取預防性措施妥善應對,共同渡過最困難時期。截至目前,絲路基金所投資的項目中,在建項目建設進度基本符合預期,油氣化工行業整體營收保持上漲,交通運輸行業經歷低谷并已逐步回升,國際貿易回暖帶來相關行業效益迅速攀升。絲路基金與中外合作伙伴的緊密協作不僅最大限度地保障了項目參與各方的利益,也充分檢驗了整體資產組合的韌性,為中外共同抗擊疫情注入了新的動力。
支持綠色可持續發展,切實踐行ESG投資原則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之初,就明確決不走傳統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須堅持生態文明理念,把綠色、環保、可持續作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內在要求。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讓全人類深刻認識到與自然和諧共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國家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提出,要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落實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目標: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習近平主席強調,要共建“綠色絲綢之路”“健康絲綢之路”“廉潔絲綢之路”,為在“一帶一路”框架下深化可持續發展合作指明了方向。絲路基金作為黨領導下的“一帶一路”投融資合作平臺,作為國際負責任投資人,堅持把黨中央提出的標準要求與國際投融資界共同遵守的準則結合起來,將可持續投資原則和環境、社會與治理可持續(ESG)因素納入公司經營管理和投資決策體系,始終從綜合收益的角度評估和決策項目,將項目對生態環境影響、促進當地就業、項目科學治理、履行社會責任等納入項目評價和風險管理體系之中。
在堅持綠色可持續方面,2019年4月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絲路基金成為首批簽署《“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倡議的機構之一;并在投資實踐中積極踐行綠色可持續原則,發揮股東作用,督促項目公司落實節能減排、生態保護和恢復等措施,不斷探索在股權投資中落實綠色原則的具體措施,完善氣候變化對投資風險影響的分析和評估框架,堅定不移支持全球低碳發展,支持中外合作共同推進全球氣候投資。例如,絲路基金投資的俄羅斯亞馬爾液化天然氣一體化項目位于北極圈內,生態環境極其脆弱,項目建設在國際多方投資人的共同協作與監督下,運用國際標準,推行生物多樣化保護計劃,科學評估項目對水文、漁業、珍稀物種的影響,采取措施保護項目周邊陸地及海洋生態系統,在為全球特別是亞太地區提供優質清潔能源的同時,也由于對北極生態的科學保護成為共建“綠色絲綢之路”的典范項目。在巴基斯坦投建的卡洛特水電站將為當地提供經濟的清潔能源供應,解決約500萬人的用電問題,有效緩解當地電力供需矛盾,同時項目全面執行國際工程建設標準,并在健康、安全及環境(HSE)方面接軌世界銀行標準,建成后預計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50萬噸。
在堅持健康的企業治理方面,絲路基金始終堅定落實習近平主席關于“讓‘一帶一路’成為廉潔之路”的部署要求,堅持不懈完善自身治理結構,規范投資業務與經營管理各環節,健全合規管理體系,堅持對腐敗行為“零容忍”態度。同時,絲路基金還發揮積極投資人作用,在對外交易文件中設置反腐敗條款,要求交易合作伙伴提供相應的陳述保證,將合規與“反腐敗”要求設置為出資的前置程序,促進投資活動廉潔健康。
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當前我國已經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征程。“十四五”規劃明確,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為依托我國大市場優勢,促進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指明了方向。“十四五”時期是絲路基金積極主動地順應新形勢、把握新機遇,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絲路基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中央方針政策,堅決落實“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對絲路基金的要求,立足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戰略定位,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市場化、國際化、專業化運作原則,不斷增強服務國家戰略和維護自身安全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開創投資合作新局面,加快建設成為有國際影響力的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投融資合作平臺,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貢獻。■
(責任編輯 紀崴)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中國金融雜志。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