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上海,編輯 瀟湘)訊,隨著干旱、洪澇、霜凍等數十年乃至千年一遇的氣候災害肆虐,極端天氣眼下正威脅著全球各地農作物的種植生長,這可能進一步加劇食品通脹威脅,而眼下本就已處于食品成本攀升至十年來高位,饑荒數量開始在貧窮國家上升之際。
過去幾天時間里,20年來最嚴重的霜凍給世界上最大咖啡種植國巴西的咖啡樹幼苗帶來了致命的打擊;在中國,一場千年難遇的暴雨,則襲擊了“九州腹地、十省通衢”農業大省河南多地。此外,酷熱和干旱摧毀了美加邊境兩邊的莊稼,高溫引發的山火在多個地區肆虐;歐洲的暴雨則引發了谷物真菌病害的風險,拖拉機在泥濘的土地上沒有了用武之處。
這一系列不幸的災害事件,令世界各地的人們不得不正視那些科學家們多年來所發出的警告:氣候變化及相關的天氣波動,將使世界越來越難以生產足夠多的糧食,而最貧窮的國家通常受到的打擊最大。在某些情況下,社會和政治動蕩可能隨之而來。
聯合國2021年糧食系統峰會特使、盧旺達前農業部長Agnes Kalibata近期表示,“世界上某個地方正在發生的災害事件最終會影響到我們所有人。全球一直低估了一個事實,即可能帶來嚴重影響的天氣災害正出現得越來越頻繁。一些群體已經經歷了氣候變化帶來的噩夢。”
截至今年5月份,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的食品價格指數曾連續12個月上漲,6月份雖有所回落至124.6點,但仍較上年同期上漲了34%。該指數衡量一籃子食品的國際價格。
世界上沒有一個行業,比農業更容易受到陽光、雨水和炎熱氣候的影響,天氣的變化完全可能在一夜之間就改變農民的命運。與此同時,農業也是一個非常全球化和集中化的行業,這造成的后果是:一個地方極端天氣事件的影響必然會波及到全球。
而眼下尤為令人感到可怕的特殊之處在于,極端天氣似乎正同時襲擊著全球所有地區……
北美——干旱
農民們把糧食作物當作干草來賣?這一令人難以想象的現象如今正在北美大陸上演。破紀錄的干旱高位,正使得加拿大“草原三省”和美國北部的糧食作物紛紛枯萎。
在加拿大,極端高溫已引發了數百場野火,席卷了西部的五個省,幾乎直至北冰洋。僅英屬哥倫比亞省一地,就有數千輛運載出口糧食的火車被迫停運數周之久。預計本周北美中西部的大平原地區氣溫將繼續飆升,進一步威脅到干旱的農田。
隨著農作物枯萎,當地農民不得不采取罕見的措施——將小麥和大麥莖打包成捆,作為干草出售,以為牲畜飼養者提供急需的飼料。北達科他州牧場協會主席Jeff Schafer表示,在整個州都處于干旱的北達科他州,干草作物只有正常的10%到25%,而牧場主已經通過提高拍賣動物的銷量來減少牲畜數量。
“由于沒有足夠的牧草,生產者選擇收割小塊的麥田來增加干草,而不是們作為糧食,”Schafer說。
目前,北美春小麥的價格已在近期觸及了8年多來的最高水平。春小麥在當地主要用于制作面包圈和披薩餅皮的面粉。
另外,極端高溫甚至還影響到了西北太平洋(601099,股吧)地區海產品的產出。熱浪導致加拿大西部海灘上的貽貝、蛤蜊和其他海洋動物大量死亡。貽貝附著在巖石和其他表面上,習慣于在退潮時暴露在空氣和陽光下,但它們通常無法在超過100華氏度(近38攝氏度)的溫度下存活太久。
巴西——霜凍
咖啡是近期漲幅最大的農產品(000061,股吧),上周價格飆升17%,一度觸及209美元/袋,創下了2014年以來的歷史紀錄。而這一切的源頭無疑是全球最大咖啡種植國巴西面臨的霜凍天氣。
巴西約占全球阿拉比卡咖啡產量的40%,上周巴西主要的咖啡種植區米納斯吉拉斯州和圣保羅遭遇霜凍天氣,氣溫創下1994年以來最低。咖啡樹對霜凍非常敏感,霜凍會損害樹葉,迫使植物在下一季重新生長,而嚴重的霜凍會完全殺死樹木。
研究大宗商品市場超過30年的當地資深行業咨詢師Judy Ganes表示,幼樹的死亡增添了兩年后作物受損的可能性。農民將不得不減少產量以削減損失,或者重新種植土地。
芝加哥烘焙商和零售商Intelligentsia Coffee的采購總監Michael Sheridan稱,“世界上沒有其他國家能對全球咖啡市場狀況產生如此大的影響——巴西發生的事情正影響著每一個人。”
除了咖啡外,巴西還是世界上最大的蔗糖和橙汁出口國,也是玉米和大豆的主要生產國之一。不少業內人士當前尤為擔心的是,除了面臨霜凍災難,該國的干旱也可能會進一步惡化,根據預測,拉尼娜天氣在今年晚些時候或將重現,從而推遲該地區的降雨。
中國——暴雨
在“九州腹地、十省通衢”的中國中部農業和食品生產中心河南省,極端暴雨天氣引發的洪澇災害暫時得到了控制,但人們也正密切關注是否有任何對農作物生產產生嚴重破壞的跡象。
2020年,河南省的糧食產量達到6826萬噸,位居全國第二,僅次于黑龍江,同年糧食產量同比增量全國排名第一,其中花生產量全國占比33%,玉米產量全國占比8%。同時,河南也是畜牧業大省,2020年生豬出欄全國占比超過8%,僅次于四川、湖南,排名全國第三,禽蛋產量全國占比12%。
萬幸的是,雖然一些養豬場和玉米作物可能受到暴雨天氣的打擊,但大多數生產區都遠離受災最嚴重的地區。
格林大華期貨的張曉君表示,河南玉米產量占全國的8%,其中本輪強降水覆蓋區域的產量僅占全國的3%。賈魯河、潁河、沙河三川交匯導致周口成為泄洪中心,該地區玉米生長受到一定影響,但擴大到全國范圍來看,影響有限。
在生豬養殖方面,河南作為生豬養殖大省和調出大省,各地區均有生豬養殖,但豫南地區相對集中。張曉君指出,此次洪澇災害對生豬養殖、運輸、消費環節均產生一定影響,暴雨導致洛陽、許昌、焦作、南陽、新鄉、平頂山、周口等多地電力設施受損以及部分道路沖毀,部分養殖場出現停水、停電、飼料短缺等問題。此外,暴雨過后,積水過多滋生細菌,豬場和水源消毒是否徹底、是否導致豬瘟疫病發生是當前影響豬價的不確定因素,需要重點關注。
歐洲——洪澇
本月,德國和比利時部分城鎮被水淹沒的場景在許多人腦海中還歷歷在目,而強降雨和洪水也正使得歐洲大部分地區的夏季比以往更為潮濕。
世界氣象組織近期發布的《極端夏季:洪水、高溫和火災》報告指出,西歐部分地區在7月14日至15日兩天內遭遇平時兩個月的降雨量,而這些地區的土壤含水量早已接近飽和。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彼得里·塔拉斯表示,氣候變化是今夏席卷西歐地區的暴雨和洪水的根本原因,在減緩氣候變化取得成效之前,極端天氣事件和自然災害將越來越多。
雨水對谷物造成了影響,導致收成延遲,而在今年一季度,春季的霜凍本就已經破壞了當地從甜菜到水果的一系列作物,尤其是法國的葡萄園。
盡管今年歐洲小麥產量預計將會增加,但一部分收成可能最終會從磨制面包產品轉變為喂養農場牲畜。這將威脅到對北非的糧食運輸,因為北非地區嚴重依賴糧食進口。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