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艾琳
[ 7月PPI和CPI的剪刀差較上月擴大0.3個百分點至8.0%,處于歷史高位區間。 ]
“漲價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日前最新公布的7月PPI、CPI剪刀差創歷史新高,PPI拐頭上行,從8.8%升至9%,超出預期。在銅鋁等有色金屬、半導體、硅料等因大幅漲價被相關部門“關照”而價格回落后,近期鋰在新能源車放量下卻漲勢迅猛。
目前,主流機構預計,盡管未來PPI難以大幅下行,但預計8月后將高位見頂并小幅回落。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對記者表示,“由于原材料價格企穩,8月PPI同比漲幅預計將放緩至8.6%,隨后幾個月將保持在8%以上,年底前將回落至7%左右。我們認為,未來幾個季度,國內實際需求可能會越來越感受到原材料價格上升的影響,8月CPI同比漲幅可能小幅反彈至1.2%! 8月9日,央行發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CPI漲幅溫和,PPI階段性走高,總的看通脹壓力可控,不存在長期通脹或通縮的基礎。
鋰價漲勢強勁
在銅鋁等基礎金屬、半導體、硅料等價格飆升引發關注后,相關部門或發聲或采取行動進行保價,近期基礎金屬和上游工業品價格都出現觸頂或下跌趨勢。不過,近期鋰的漲勢仍較為迅猛。作為新能源產業上游的原材料,年初以來鋰價格持續上漲,且尚未受到保供穩價的“特殊關照”。隨著各國政府推岀綠色刺激計劃,去年全球電動汽車的銷量約300萬輛,同比增長了41%。
根據亞洲金屬網,截至8月10日,鋰輝石Li2O6%min中國到岸價在近30日內大漲14.72%,碳酸鋰99%min中國交到價格在近30日內大漲9.95%。近期新能源需求爆發,鋰精礦拍賣價創新高,鋰供給趨緊。澳大利亞受制于資本擴張,南美受限于技術匹配。再加之海外鋰期貨上市,投機情緒升溫。相對于銅、鋁、動力煤等商品,鋰的保供穩價更難操作。一是戰略儲備尚處于空白階段,二是國內產能難以大規模提高,三是缺少相關衍生品。
7月29日,澳大利亞主力鋰礦 Pilbara在BMX電子平臺上拍賣鋰精礦,30余家企業參與,最終鋰精礦價格拍出1250美元/噸,加65美元運費為1315美元/噸,拍出歷史新高。據此推算,碳酸鋰成本在9.7萬元/噸,已超碳酸鋰的現貨市場價格9萬/噸。有分析稱,上一輪周期,鋰鹽價格最髙到18萬元/噸,當時鋰精礦價格高點為1000~1100美元/噸,這次 Pilbara以拍賣的形式,創下鋰精礦的歷史新高價格,區別于大部分長單價格,更體現鋰精礦市場供需的緊張狀態。
供給趨緊仍是主因。據中金有色硏究團隊測算,全球新能源轉型驅動鋰需求進入新一輪增長周期,動力和儲能電池將貢獻主要需求增量,CAGR(復合年化增速)分別為58%和32%,預計全球鋰需求將從2021年的43萬噸增至2025年的150萬噸LCE(全球鋰供需邊際增量),CAGR為37%。而供給側的問題短期似乎無解,中長期也存在瓶頸。
短期看,下半年整個鋰電產業鏈缺鋰,整個鋰行業缺礦。海外市場,2020年澳大利亞鋰礦以及南美鹽湖合計約占全球鋰供給的79%,但受到疫情反復影響,2021年澳大利亞及南美的鋰產能修復都進展緩慢,尤其是開采成本較低的南美鹽湖,三大巨頭(AB、SQM、Livent)排產計劃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延期。
中長期看,機構認為,鋰產能提升受到技術、資本雙方向的制約。在澳洲,鋰礦融資壁壘提升,特別是當前國際形勢下中資難以進入,導致澳礦難以迅速開啟下一輪規模化資本開支;在南美,鹽湖提鋰技術根據鹽湖自然稟賦有所差異,也制約著規;瘮U大產能的空間。國內鋰資源儲量位居全球第六位,但集中在青海、西藏、四川、江西四省區,開采難度高。盡管在上輪鋰價下行期,國內鋰礦及鹽湖產能逆周期擴張,且生產工藝持續進化,但在成本端并不占優,預計仍只能作為海外產能的有限補充。
國泰君安硏報預計,鋰行業在下半年或進入硬短缺,隨著下游企業鋰的采購量增加,下游企業未來主要目標是保增長、保份額。鋰鹽的市場博弈從上下游對價格接不接受的博弈,轉向下游和下游搶貨的博弈,基于此調高鋰價預測至歷史前高18萬元/噸。
四季度商品價格或繼續回落
受到德爾塔(Delta)變異病毒的影響,此前大宗商品在回落后又出現回升跡象,不過各界預計四季度可能價格將進一步回落。
目前看,以巴西、澳大利亞為代表的主要資源國疫情相對平穩,俄羅斯、智利等受變異病毒影響岀現反彈,資源國實現群體免疫的時間可能要到2022年后。這也意味著下半年主要大宗商品的供給端仍面臨疫情的干擾。
不過在供給端,隨著美、歐疫苗接種率不斷提升,疫情影響持續弱化,由此帶來服務業明顯重啟,或帶動消費復蘇主線從商品轉向服務。美國新一輪的財政刺激將在9月到期,商品消費或將見頂回落。
此外,由于近期7月非農就業數據強勁,6月JOLT職位空缺也大超預期,各界預計,美聯儲可能在秋季或冬季開始縮表,全球貨幣流動性水平難以按過去一年多的節奏繼續推升,也有助于緩解大宗商品價格,畢竟多數的漲價仍是由投機因素驅動,銅價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瑞士百達財富管理資深美國經濟學家柯冬銘(Thomas Costerg)對記者稱,雖然Delta變種病毒的廣泛傳播可能會令市場憂慮,但鑒于樓價在極寬松的金融環境下急劇上升,美聯儲料將維持縮表的計劃不變,預計在12月的會議上會正式宣布縮表,并于2022年1月落實。鑒于國會有機會于9月就債務上限和聯邦預算的問題發生爭拗,9月開始縮表似乎為時尚早,但提前啟動縮表的風險依然存在。一旦確認Delta變種病毒無礙勞工市場繼續穩定復蘇,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可能會在8月底的Jackson Hole全球央行年會上釋出更準確的訊號。
中國PPI難以繼續大幅上行
在全球上游漲價趨勢仍在持續的背景下,7月中國PPI數據有所反彈,從6月的同比增長8.8%上升至9%,而CPI則從同比增長1.1%降至1%,導致剪刀差創下新高。但機構認為PPI大概率將在當前水平見頂。
數據顯示,PPI受到煤炭、原油價格上漲的支撐,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分別同比上漲12.0%和0.3%,可以看岀生產資料價格回升仍是PPI上漲主因。7月PPI和CPI的剪刀差較上月擴大0.3個百分點至8.0%,處于歷史高位區間,工業企業利潤空間擴大,但由于終端消費需求不振,上游向中下游轉移成本能力較弱,壓制了中下游企業特別是制造業的投資擴產意愿。
在剪刀差高位運行的總體趨勢上,也有一些結構性的變化顯示通脹正在自上向下傳導。比如,上游原材料漲價在CPI中進一步顯現,CPI家用器具持續抬升、CPI交通通信環比創新高,帶動核心CPI環比漲幅創2018年以來新高。
陸挺對記者表示,預計PPI仍將維持高位,但有望見頂,在8月后的幾個月將保持在8%以上,年底前將回落至7%左右。CPI預計在8月小幅反彈至1.2%,并在隨后幾個月進一步上升,因為食品價格的不利基數效應消退,高PPI通脹的傳遞效應可能變得更加明顯。但機構認為CPI大幅攀升的可能性較小,中美的情況仍存在較大差異。
“短期供需結構性因素可能導致PPI呈高位震蕩狀態,未來逐漸回落的可能性較大。CPI上漲的壓力不大,整體保持溫和上漲,漲幅可能在1%左右波動!彼Q。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