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何樂舒
[ 中國的體育事業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已經突破了通過培養運動員參加體育賽事這樣一個范疇,成為一個由國家引領,體育行業機構以及相關企業共同建設,大眾廣泛參與的大產業!队媱潯返耐苿优c落實對于整個體育產業的發展是一個利好。 ]
被稱為“跑得最快的副教授”的蘇炳添又有了新動態。近日,暨南大學公布2022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蘇炳添以導師身份出現在該校體育學院體育教學、運動訓練2個專業的名單中,每個專業各招錄9人。
暨南大學體育學院院長彭國雄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學院采用雙導師聯合培養的模式,蘇炳添帶的研究生有一位已經順利畢業了。
至于蘇炳添接下來的工作重心,彭國雄透露,以蘇炳添目前良好的身體狀態,加之他也曾說“自己沒有極限”,下半年的全運會,甚至明年的亞運會上,估計他仍將活躍在賽場上。“蘇炳添還可以跑,從東京奧運會男子100米決賽上可以看出不是技術和能力的問題,而是體能儲備的問題,往后團隊可能將著重在這方面提供更加科學的指導。”
不僅是蘇炳添,如今,我國專業運動員的發展和培養越來越注重文化水平與競技成績的平衡。尤其是隨著學歷水平的逐步提高,專業運動員在退役后的出路也有了更多選擇,其中進入高校任職,為學生教授課程,越來越多地成為奧運健將們的新起點。
奧運健將進入高校任教
東京奧運會閉幕后,一張北京師范大學珠海校區課程表在網上流傳開來。該課程表顯示,郎平將在該校擔任主講教師,教授排球(運動控制與專業發展)的課程。對此,郎平在近日的一次訪談中回應“目前暫時沒有具體計劃”。
實際上,郎平于2008年就受聘成為榮譽教授。2015年3月,北京師范大學人文和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成立郎平體育文化與政策研究中心,郎平擔任該中心主任。郎平曾表示:“在體育方面,特別是青少年這一塊,包括體教結合,我愿意跟很多的同事或者教育部、高校等有關方面一起來探討,也會為中國的群眾體育做一些研究和貢獻。”
同樣在北京師范大學任教的還有前中國體操隊運動員、奧運冠軍陳一冰和前中國體操隊運動員、奧運冠軍何可欣。陳一冰現任體育與運動學院副研究員,開設了公共體育選修課《運動與減脂塑形》,何可欣則于2019年在北師大開設了《啦啦操》《女子形體》等課程。值得一提的是,趁著暑假的空檔,何可欣還在東京奧運會上擔任女子體操團體決賽解說。
近年來,中山大學通過特殊人才招聘先后引進了四位奧運冠軍——奧運會跆拳道冠軍羅微、奧運會羽毛球冠軍張潔雯、奧運會游泳冠軍焦劉洋和奧運會體操冠軍楊伊琳。
中山大學體育部主任范振國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學校非常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在體育人才的引進上,特別強調運動技能水平。引進的奧運冠軍們現在從事公共體育課教學和相關項目的校運動代表隊訓練工作,深受學生們歡迎,運動隊在全國和省內比賽的成績也非常好。
彭國雄認為,越來越多專業運動員進入高校任教這一就業趨勢與國家建設體育強國的相關政策背景有密切的關系!霸趪艺叩拇蟊尘跋,自然而然需要很多體育方面的專業人才來反哺和服務這項國家事業!
2020年9月,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聯合印發《關于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提出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完善青少年體育賽事體系,加強體育傳統特色學校和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深化體校改革等意見。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提出到2022年,配齊配強體育教師,開齊開足體育課,辦學條件全面改善。其中,在配齊配強體育教師方面,建立聘用優秀退役運動員為體育教師或教練員制度。
彭國雄說,值得注意的是,基于體教融合的政策背景,高校招收高水平運動員時,不少高級運動員都選擇經濟類等學科專業,但他們回到高校任教時,又往往更愿意選擇自己熟悉的體育領域相關專業,更愿意去成為一名體育教師,這可能也跟個人的體育情懷有關,從事相關教育工作會讓他們感到更有意義。“專業運動員去高校進修提升,退役后又回到大學任教,是社會發展的趨勢,同時也說明就業觀念在更新。因此,在專業教師中,優秀退役運動員這一隊伍肯定會越來越龐大!
推動體育產業發展
日前,體育總局發布關于認真貫徹落實《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下稱《計劃》)的通知,從加大全民健身場地設施供給、提升科學健身指導服務水平、推動體育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推進全民健身融合發展等八個方面提出政策舉措。
《計劃》提出,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人民群眾體育健身更加便利,健身熱情進一步提高,各運動項目參與人數持續提升,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到38.5%,縣(市、區)、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三級公共健身設施和社區15分鐘健身圈實現全覆蓋,每千人擁有社體指導員2.16名,帶動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達到5萬億元。
愛奇體育副總經理董人毓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中國的體育事業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已經突破了通過培養運動員參加體育賽事這樣一個范疇,成為一個由國家引領,體育行業機構以及相關企業共同建設,大眾廣泛參與的大產業!队媱潯返耐苿优c落實對于整個體育產業的發展是一個利好,對于未來相關活動的展開、地區體育產業的運營、行業人才的吸引都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其中,《計劃》重視體育深度融合發展,打通體教結合、體衛融合、體娛融合和體旅融合,釋放體育發展潛能,這將給體育教育、大健康及體育旅游行業帶來發展機會。
對于優秀運動員逐漸下沉到體育產業的各個領域,董人毓認為,一方面能夠充分發揮體育名人的示范感召作用,增強推進體育改革發展的廣泛認同感和社會支持度,另一方面,能夠促進體育產業與教育、經濟、地區發展等各個方面的融合,并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董人毓說,體育事業的整體發展,離不開專業人才。當前中國擁有數量龐大的優秀運動員資源,僅世界冠軍、奧運冠軍便已不勝枚舉,倘若將這些運動員資源引入教育體系,必將成為教育體系中一筆寶貴的財富。
彭國雄表示,成為了大學教師的這些優秀運動員,有一種使命感,在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之外,也會去做社會服務,把他們的特長充分展示出來,有助于服務社會、培養體育運動人才,普及和推廣體育運動,增加體育人口。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