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論
分階段促進共同富裕,從需求側出發,比之過去,需要更重視人力資本而非物質資本的投資。
日前,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研究扎實促進共同富裕等問題,提出循序漸進分階段促進共同富裕的新部署。消息一出,隨即引發熱議。
今年以來,中央頻頻提及共同富裕相關議題。聯系到今年同時適逢建黨百年、“十四五”開局之年以及全面建設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之年,值此特殊節點,在中央會議上專題討論部署如何促進共同富裕,自有其深意。
事實上,無論是今年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還是4月底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都曾強調要制定促進共同富裕行動綱要。今年6月,中央正式發布《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積極開展共同富裕的區域示范和先行先試。緊接著,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強調,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要分階段促進共同富裕!边@是此次會議對共同富裕標準的明確界定。
這其中,“人數多”“內容多”“步驟多”是其顯著特點。這就要求,要想分階段促進共同富裕,必須要把這塊蛋糕做大分好!白龃蟆币扛哔|量發展,用好創新和教育兩大“原料”,不斷探索新的“制作方法”,給更多人創造致富的機會;而“分好”則要靠制度性安排,調整致富的節奏,實現“先富帶動后富”。
會議還部署了重點工作,提出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要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同時強調,要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合理調節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分配結構。這就要求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讓收入分配更均衡、基層保障更精準,在分得勻的同時還要兜得住,真正做到循序漸進,分階段促進共同富裕。
分階段促進共同富裕是一個社會問題或政治問題,但放在當下來看,它更是一個重要的經濟問題。如果說,自2012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長的制約因素主要在供給側,那么,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步消退,從現在到2025年之前,來自需求側的制約也越來越突顯。雙重制約之下,從供需兩端同時發力是必然策略。
從當前我國經濟的基本特點來看,從高速增長邁向高質量發展,與創新驅動、財富驅動兩個階段的疊加狀態相契合,亟須從供需兩端同時發力,也就是供給側改革和需求側管理相結合。
前幾年,我國政策重點關注的是供給側。如今,在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著眼于擴大內需和促進消費,進一步關注收入分配和共同富裕,意在補上需求側的短板。
分階段促進共同富裕,從需求側出發,比之過去,需要更重視人力資本而非物質資本的投資,更關注長期經濟發展而非短期經濟增長。這不僅考慮經濟增長總量,更致力于經濟增長成果的分享。
這顯然不能一蹴而就,不可急于求成。要看到,實現共同富裕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一以貫之的政策目標,此次中央財經委員會做出專門部署,也是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各方面發展處在新階段時的應勢而謀。將來在實現路徑上保持過程意識,統籌考慮,循序漸進,逐步推開,蹄疾步穩,自然水到渠成。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