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黑色建材組 本報告主要貢獻人:姜秀銘
轉自于中信期貨黑色建材組 8月24日專題報告
正文
一、地產數據走弱引發需求悲觀預期
我們在8月18日的簡評《交易邏輯轉向弱需求,對未來不宜過于悲觀》中指出,近期鋼價大幅下挫與7月地產數據偏差引發的悲觀預期有關。地產表現偏差集中體現在兩個方面:
1、7月新開工增速大幅下行,同比-21%。新開工后3-6個月的打地基階段是單位面積用鋼強度最高的部分,所以市場認為新開工走弱會拖累下半年的需求。此外,導致新開工走弱最主要的因素是去年“三道紅線”以來拿地的持續下行,此前市場寄希望于7-8月22城第二輪集中供地可以階段性緩解土地緊張、提振新開工,但前不久集中供地被叫停推遲,進一步強化了市場對新開工走弱的悲觀預期。
2、更嚴重的問題來自于7月銷售走弱,同比-7.5%。銷售結束了此前連續14個月的正增長,且從30城成交的周度數據來看,8月地產銷售情況仍在進一步惡化,這傳遞了一個非常不好的信號。因為地產自籌資金和國內信貸一直不斷收緊,房企只得愈發依賴銷售回款進行周轉,目前銷售回款占地產資金來源比例已經將近60%。去杠桿、趕交付等壓力促使房企趕工意愿較強,支撐用鋼需求。但銷售轉弱后,回款的絕對量在下降、回款的周期也在延長,將制約房企的趕工能力。7月建筑工程投資增速大幅下降印證了市場的這一擔憂。
二、存量施工是地產用鋼的基本盤
我們認為對于地產端的用鋼需求不宜過于悲觀,特別是不能以新開工下行速度外推用鋼需求。
2016年以來,房企展開了新一輪擴張,為了搶占市場規模,大型房企普遍推行“高周轉”的策略:拿地-開工-取得預售資格-預售-再拿地。這種擴張模式導致房企重視前端開工,而放松對地面以上部分的施工進度,導致了嚴重的“頭重腳輕”現象。我們觀察到,2016-2019年主要作用于施工端的建筑工程投資在開發投資中的占比持續下行、螺紋表觀消費增速持續低于新開工滾動測算的耗鋼面積增速,這說明中后端施工存在較多欠賬
2016年以來,每年商品房銷售都高達16-18億平,其中高峰期近85%都是預售房屋。2019年下半年以來,16年的預售房屋逐漸進入交付期,巨大的交付壓力促使房企轉變策略,開始加強存量施工的趕工。2020年8月劃定“三道紅線”后房企去杠桿壓力高企,更需要加快竣工結算、確認收益。存量施工的趕工進一步強化,構成地產端用鋼需求的基本盤,可以很大程度上抵消先開工走弱的影響。
雖然銷售回款緊張對地產趕工會有一定拖累,但一方面建筑工程投資仍保持正增長;另一方面,政策希望地產穩而非崩,銷售雖有疲態但不會持續失速下行。因此對施工端趕工強度的走弱幅度不必過于悲觀,且集中供地只是推遲,大中城市供地不會缺席,新開工增速也有仍有反復預期。
三、施工端需求對鋼價的支撐遠未結束
新開工確實是需求的領先指標,但因為存量施工的存在,新開工增速見頂并不會導致鋼材需求馬上見頂。典型的就是上一輪09-11年的周期,新開工在2010年中見頂,但建筑工程投資到2011年的8、9月份才見頂回落,鋼價的趨勢性下跌也出現在2011年8、9月份,而在新開工見頂之后高位橫盤了很長時間。當前新開工增速雖然階段性見頂回落,但由于過去幾年欠賬的存在,預售催生的施工端趕工壓力將長期存在;且從中后端投資來看,安裝工程投資增速與建筑工程投資增速之間仍有較大缺口,后端的安裝工程投資增速不起來,建筑工程投資增速就未到見頂之時。
綜前所述,由于存量施工趕工的存在,地產端用鋼需求不存在失速下行風險。且需求是作為與經濟運行共生的變量,由新開工增速下行外推下半年用鋼需求大幅負增長也不符合客觀規律。我們認為7、8月建材需求走弱除地產端影響外,很大程度上還受到各地疫情散發和雨季延長的擾動,近期從微觀指標上已可以看到需求開始好轉,隨著疫情消散、雨季結束、財政逐步發力,后期需求增速將有所回升。我們看好旺季需求釋放,需求端過度悲觀的預期差需要修正。經過本輪調整,鋼價的高升水已經被打掉,基本面改善將推動鋼價反彈。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曾寧大宗商品研究。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