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大規模提升自動駕駛算法效率的超大規模視覺識別技術、讓數據“可用不可見”的多方安全計算技術、滑卷超20萬次無折痕的滑卷屏……服貿會期間,一系列北京科技企業的原創科技成果集中亮相。
不少北京市民在海淀、亦莊等區域行駛時,都曾遇到車上長著“眼睛”的自動駕駛車輛。當前,自動駕駛技術已經開始探索小規模商用,但從小規模商用到大規模使用,再到未來實現完全的自動駕駛,仍需要面臨巨大挑戰。其中一個挑戰就是——自動駕駛車輛與人類駕駛的車輛會在道路上混行。自動駕駛車如何與人類駕駛協同,提高社會出行安全性和效率,成為了自動駕駛必須解決的問題。
毫末智行一系列自動駕駛技術在服貿會上發布
在服貿會成果發布會上,自動駕駛企業毫末智行發布了全自研安全認知模型CSS、全球領先的技術Transformer模型兩項技術。毫末智行負責人介紹,比方說人類駕駛員有“讓速不讓道”的安全經驗,并且通常會在事故多發場景下保持警惕、提前規避,而借助安全認知模型CSS,自動駕駛技術能夠將其深度學習的結果與人類經驗結合,更好地與同在路上的人類司機共行。
毫末智行同時發布的另一項技術——超大規模視覺識別技術Transformer,不僅能處理車輛檢測、車道線檢測、交通標志檢測、紅綠燈檢測、障礙物檢測等各種任務,還可以有效利用海量數據(603138,股吧)進行無監督的預訓練。“預計3年內我們的自動駕駛系統將搭載進100萬輛長城汽車(601633,股吧),百萬級的自動駕駛車輛意味著每年數百億級別的里程,一旦Transformer在如此大規模的數據中進行應用,對自動駕駛算法帶來的突破可能會是顛覆性的。”毫末智行COO侯軍說。
多方安全計算、隱私計算技術正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新風口
隨著《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的出臺實施,數據安全、隱私計算等技術已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服貿會上參展的華控清交負責人透露,其承建的光大銀行(601818,股吧)企業級多方安全計算平臺近日已成功上線。該平臺依托的多方安全計算技術,由全球唯一華裔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院士提出,是我國一項原創性技術。該平臺上線也標志著多方安全計算作為我國原創性技術真正打通了“產學研用”的最后一環,向大規模應用邁上關鍵臺階。
據悉,該技術能使多個非互信參與方,在數據相互保密的前提下,對任意函數進行計算,實現數據的“可用不可見”“可控可計量”。舉例而言,在該技術支撐下,數據查詢方可以隱藏自己的查詢意圖,數據提供方不知道其查詢條件,后者僅提供匹配的查詢結果,卻無法獲知具體對應哪個查詢對象。數據“不出門”就能得到相應的計算結果,這將杜絕外部數據合作時數據緩存、數據泄漏、數據販賣等風險。
5G時代,新型顯示技術也成為影響大眾消費者數字生活體驗的重要技術。走進京東方展臺,由6塊65英寸4K屏幕組成的百變拼接屏滾動展示著北京百余處網紅景點,可支持多人同時進行觸控操作,分屏顯示每個人所關心的內容細節,互不干擾,這種“百變屏”展示形式已被廣泛應用于文物展示、旅游文化信息分享及眾多公共信息分享平臺。
在該展區另一處,無折痕的柔性OLED滑卷屏也吸引眾多參觀者駐足,通過滑入和滑出,全新的屏幕形態讓產品在手機與平板間自如切換,實現無折痕顯示效果的同時,動態滑卷次數可超20萬次,引領柔性顯示應用新趨勢。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