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度9月14日電 14日,國新辦就第130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在發布會上,商務部副部長任鴻斌表示,將適時推出針對性強的政策支持舉措,加大對中小微外貿企業的幫扶力度。
有記者提問:今年1-8月份外貿進出口額同比增長了23.7%,在8月進出口額更是創下單月新高,請問商務部如何看待下一步外貿發展的走勢?
任鴻斌對此回應稱,今年以來,全球新冠疫情肆虐,給全球的生產生活都帶來了巨大沖擊。但是中國的外貿依然展現出了強勁的韌性,實現較快增長,穩中向好。1-8月份,進出口規模達到24.78萬億元人民幣,創歷史新高,增速23.7%,也達到了10年來的高點。可以說外貿對國民經濟貢獻率持續提高,對國民經濟的穩定恢復和發展作用更加凸顯。
任鴻斌表示,距年底還有三個半月的時間,展望全年外貿,我們有信心通過努力完成全年“量穩質升”的目標任務。同時,我們要保持清醒和穩定,不能盲目樂觀。調查問卷顯示,在宏觀數字高速增長的同時,我們要更加關心關注微觀主體面臨的風險挑戰。外貿發展形勢依然存在諸多不確定、不穩定和不均衡因素。
國際市場需求面臨較大不確定性。今年以來,全球疫情幾度反復,當前單周新增確診病例仍超過450萬例,多國在“封鎖”和“解封”中搖擺,世界經濟復蘇不確定性上升。同時,拉動外貿增長的階段性因素或將消退,出口增速將逐步回落。調查顯示,在手訂單增長的外貿企業占比有所下降。
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不穩定性凸顯。受新一輪德爾塔病毒影響,部分國家再次停工停產,導致芯片等大量中間產品生產受阻,嚴重影響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和暢通。同時,一些國家將貿易問題政治化,搞科技封鎖,這也加大了外貿企業面臨的產業鏈供應鏈風險。
不同市場和企業主體開始分化。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是新興市場復蘇動能不及傳統市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的7月最新報告上調了發達經濟體增長預期0.5個百分點,下調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增長預期0.4個百分點。第二是中小外貿企業訂單狀況不及大型外貿企業。國家統計局公布的8月制造業PMI顯示,大型企業的新出口訂單指數分別高于中型、小型企業0.7和3.5個百分點。第三是中下游外貿企業盈利能力不及上游企業。數據顯示,上游石油、化工等行業利潤總額增長情況普遍較好,而下游的紡織、服裝、農副食品加工業利潤增長幅度普遍偏低,這些因素都將影響外貿企業應對風險的能力。
近期調查還顯示,中小外貿企業經營壓力不斷加大。主要面臨兩方面困難,一是海運運費居高不下,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持續上漲至4568.16點,是去年4月低點的將近6倍,特別是去歐洲、美西、美東的運價是最高的。有輕工產品出口企業反映,出口運費已經接近或者超過了貨值,造成了有單不敢接、有單不敢做的情況,一些產品生產了也是庫存,無法按時發運。二是部分原材料價格仍在高位,8月PPI上漲9.5%,其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12.7%,已連續8個月上漲,受此影響,中小外貿企業的利潤受到嚴重擠壓,面臨較大困難。
任鴻斌表示,下一步,商務部將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穩增長”“促創新”兩手抓,密切跟蹤研判國際市場形勢變化,密切關注市場主體發展動態,做好政策儲備,增強外貿抗風險能力,保持外貿跨周期平穩運行。一是適時推出針對性強的政策支持舉措,加大對中小微外貿企業的幫扶力度。二是積極參與高標準的多邊區域貿易安排,支持多邊貿易體制。三是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推進與更多貿易伙伴國建立貿易暢通工作機制、簽署“絲路電商”合作協議。四是積極支持跨境電商、海外倉、市場采購、離岸貿易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五是辦好第130屆廣交會和第四屆進口博覽會等重要展會,與全球企業共享中國發展機遇,推動全球經濟貿易早日復蘇。(中新經緯APP)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