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嗎?這幅精致的工藝品的前身,是農民們收割玉米后扔掉的玉米皮
01
前言
榆樹市位于吉林省北面,與黑龍江省臨界,是全國擁有黑土地最多的地區之一,也是全國玉米產量第一大縣,被譽為黃金玉米帶。每到秋收季節,放眼望去,亮晃晃的玉米地就像一片金色的海洋。
但是在近年來的工業化現代化經濟競賽中,榆樹市依然以典型農業為主,缺乏支柱性二三產業,整體經濟遠遠滯后于其他地區,勞動力人口嚴重外流。
如何改善民生,如何振興本地經濟呢?
豐收過后,哪些堆積如山的玉米秸稈,吸引了當地婦聯組織的注意。以往的秸稈無法處理,往往會以焚燒掉。這不僅給當地帶來環境污染,甚至在不利的氣候條件下,會給黑龍江部分地區帶去污染天氣。
吉林省各級婦聯組織大量賦閑在家的婦女開展免費草編培訓課程,引入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的@她創業計劃——母親創業循環金項目,撬動了一個價值上億的草編手工藝產業。
就這樣,在老農眼里一名不文的苞米皮,變成了精致的工藝品、家具、包裝盒等等。一大批技術精湛的草編技術專家被培養出來,數千名婦女實現創業就業,“長春草編”的名頭慢慢打響了,十里八鄉的經濟、環境不斷改善。
“草民”周艷文帶領6000多位婦女,就用一片片廢棄玉米葉編織出了致富夢想。在她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的同時,也譜寫出了巾幗力量助力鄉村振興的時代贊歌。
02
“草編,可以換蘋果吧!”
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榆樹市大嶺鎮林家村,小女孩周艷文和弟弟蹦蹦跳跳地拿著一顆紅彤彤的蘋果,準備去跟小伙伴炫耀。
在那物資匱乏的年代,蘋果是奢侈的,那是她們的爺爺用秸稈編的笤帚、炕席子、刷子在集市上換來的。
“草編能換好吃的”,這樣的印象一直留在周艷文的記憶里。
高中畢業后,周艷文開始外出務工。再后來,她在家鄉成家、扎了根,這下子,她的心再也不想漂泊了,流轉了土地經營起家庭農場,丈夫則外地打工。
2016年,看到長春市婦聯舉辦草編培訓班的消息,周艷文動了心思,想著去外地打工、流轉土地種莊稼,還不如在家做手工。
于是她連續去上了5期的培訓,更帶著村里的婦女一起去上課,并成立了榆樹市大嶺鎮榆樹巾幗草編合作社聯合社。
要經營得要有銷路。
她找榆樹市婦聯問:“有沒有學習電商的培訓?”
在榆樹市婦聯幫助下,她去了義烏學習電商,學習的內容包開網電、參展等等。為了推廣家鄉的草編作品,她走遍了全國北京等各地的展會。
03
第一筆訂單和第一筆循環金
終于有一天,周艷文和姐妹們得到了第一筆訂單。那是松子、蘑菇、木耳的包裝盒。
可是好巧不巧,那時正是6月,沒到豐收的時節,家家戶戶都沒有陳年的苞米桿子,沒有原材料就沒辦法帶姐妹們編織。
她不得不騎著摩托到處找。
騎了八公里路,問到一戶人家,人家壓根不當回事,都說是把苞米桿子當柴火燒了,然后指著了個路,讓往前走走。
走了一段,她看到一草垛子,周邊沒有主人家,就自己爬上去薅葉子。
等到把玉米桿子翻到一半的時候,一個大爺領了一條狗就來了。
此時,天下起了豆大的雨,大爺在草垛子扯嗓子一喊,把她嚇了一大跳,人掉下來了,鞋也丟了。
后來才知道,原來有的人家會把苞米桿子當飼料。
有了這次經驗之后,她提前就了解當地哪些養殖戶會有預存苞米葉子,提前打招呼去收購。
材料的問題解決了,還有技術問題。
拿到訂單后,周艷文帶領三四十位村里的婦女們沒日沒夜的編制。
可是技術的不成熟,帶來的結果是,每個人的出品高矮肥瘦都不一樣。
這個訂單,因為最終沒有收到全款,周艷文自己如數給編織的婦女計件付款,賠了4500元,壓力頗大。
可是沒有資金投入,婦女們參與就沒有積極性。
積極性差,更難以開展培訓、精進技術。
當地婦聯組織了解到情況后,很快就給周艷文帶來了@她創業計劃——母親創業循環金項目。
項目中,周艷文得到了更多的技術和運營支持,也得到了直接的資金支持。
第一次,周艷文就在@她創業計劃——母親創業循環金項目就申請到了40萬元免息貸款。一年后,她又申請到了第二筆循環金。
有了這筆貸款,周艷文更有干勁了,她的草編聯合社開展了129期培訓。
她的合作社和各個分社實現了產品設計、產品制作、模具生產、產品銷售全鏈條產業,草編產品發展到1000多個。
這些產品涵蓋有農特產品外包裝、家居用品、頸椎保健、嬰幼兒用品、室內裝修、草雕系列等領域,其中80多個首創的產品已申報了版權保護。
“一個組織能夠相信一個老百姓(603883,股吧),無條件給貸款,就必須要有信譽,否則,以后有人再想做這樣的項目,就很難貸到款了。”
周艷文認為,母親創業循環金的貸款讓她學習到信譽的可貴。
為此,她立志扎扎實實地做好每一筆訂單,不斷積累良好的市場口碑。
慢慢地,她在遼寧、天津、長春等地建了9個實體店鋪銷售點。
她還通過淘寶和天貓網站和236個微店,把產品遠銷北京、天津、上海等國內20多個城市,更獲得了來自美國、俄羅斯、加拿大等國外的訂單。
04
屯子里的“正經女人”和讓孩子自豪的媽媽
開始經營草編合作社之后,周艷文遇到不少阻力。
“孩子這么小不管,天天出去跑,耽誤洗衣服做飯,不正經!”
“天天拿個手機聊微信,不知道跟誰聊呢!”
“還坐飛機了,回來肯定不要你們爺倆了!”
…………
婆婆和村里老太太的閑話,曾經讓周艷文委屈不已,用她自己的話說“氣得我嗷嗷哭”。
她一邊起早貪黑地忙,一邊和家里老人好好地溝通,最終讓家人成為了自己草編事業的有力后盾。
除了她和婆婆的故事,她還常常和學員們分享最令她自豪的一件小事:
有一次她10歲的女兒在手機上的班級群里,看到了一位同學媽媽的頭像是草編的花樣,她特別神氣地跟同學說:
“你媽媽的微信照片是我媽媽編織的!
她對帶動姐妹們參與草編事業,有特別的心得。
“給人錢的時候,手心朝下給的,朝人要錢的時候,手心朝上,特別自卑!”
這是她常常在課堂上說的話。
在當地的農村普遍的現象是,結婚之后公公婆婆和老公當家,婦女想自己買化妝品,會被吐槽“臭嘚瑟!”
很多婦女不是給孩子花錢,就是給老人花錢,很少給自己花錢,連葡萄都不舍得吃一粒。
所以她說,有功夫嘮嗑(聊天),不如做草編,一天能掙50-70元,孩子的生活質量上來了,自己想買啥就買啥了。
經過她的游說,走進她的草編課堂的人,既有70多歲的老頭老太太,也有十多歲的小姑娘,手藝好又勤奮的,一個月能掙1萬多,最少的也能掙三五百當零花錢。
周艷文向村民收購草編作品
到了如今,她組織培訓農村婦女6600余人,3200多名婦女姐妹常年承接草編訂單,累計實現家庭增收1.5億元。
其中幫助100多名建檔立卡貧困婦女通過草編實現了脫貧。
05
奮斗不息 學習不止
在新冠肺炎疫情最嚴重的2020年,各行各業都受到重創,周艷文和姐妹們的草編事業卻因以網上直播的方式,沒有斷銷,實現了持續地壯大。
有了網上直播的鋪墊,疫情之后,周艷文的合作社銷售量更是獲得飛躍式的增長。近期,她們接到了一筆1160萬的訂單。
這樣的形勢,得益于周艷文奮斗不息、學習不止的堅持。
正是在@她創業計劃——母親創業循環金項目執行過程中,各級婦聯組織的各項培訓,讓周艷文有了直播的底氣和能力。
“我剛開始網上直播時啥也不懂,就知道賣東西,后來,參加長春市婦聯組織的電商培訓后,感覺我的腦袋一下子就開竅了;參加了省婦聯組織的直播帶貨,一下子打開了我們的銷路。”
周艷文在直播期間,組織了6個老師12個小時直播,一遍聊天,一遍編織,在線教會大家編織,也能賣貨。
除了直播學習,作為黨員的周艷文還組織了許多微信班群定期學習,合作社常年免費學習。
自2018年1月以來,周艷文將“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點)”建立在了39個草編致富婦女之家,讓草編講師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理論、政策、法律法規,通過提高婦女素質,促進家庭文明建設。
現在,周艷文既是榆樹市巾幗草編聯合社理事長,又是長春市草編協會副會長,而且還獲得多項榮譽稱號,但是她最在乎的稱呼只有一個——草編課老師。
她想彌補幼年因家境不好、讀書不多的小遺憾。
她更想用這個身份,繼續帶領家鄉婦女們編織一個富足、美好、和諧的家鄉夢。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金蜜蜂。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