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西部菌
拉閘限電,成為近段時間全民關注的焦點。
在東北地區,不僅企業受到影響,像沈陽甚至一度連紅綠燈都停了。吉林省吉林市新北水務有限公司更是發布通告稱:
“不定期、不定時、無計劃、無通知停電限電,此種情況將持續到2022年3月份,停電、停水變為常態”。
當然,這一通告后來被撤回。但結合各地的情況看,電力短缺的問題還是相當嚴峻的。那么,拉閘限電到底是為何?
地方的用電量,一直是觀察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今天,就來簡單梳理下各地區的發電和用電情況,為拉閘限電提供一個不一樣的觀察視角。
01
先來看看各省市的用電情況,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制圖:西部城事
2020年,用電量排在前五位的省市,分別是:
山東(6939.84億千瓦時)、廣東(6926.12億千瓦時)、江蘇(6373.71億千瓦時)、浙江(4829.68億千瓦時)和河北(3933.92億千瓦時)。
制圖:西部城事
發電量排在前五位的省市,分別是:
內蒙古(5810.97億千瓦時)、山東(5806.43億千瓦時)、廣東(5225.91億千瓦時)、江蘇(5217.54億千瓦時)和四川(4182.28億千瓦時)。
對比可以發現,發電量和用電量大省的重合度還是挺高的,并且二者和GDP的排名同樣有很高的相似度。
比如,2020年GDP規模TOP3省份,分別為廣東、江蘇和山東。它們的發電量和用電量,都位于全國前五位。
原因很好理解。經濟、人口規模等,是主導用電量高低的核心因素,經濟越發達,人口規模越龐大,生產和生活對電力的需求量自然也大。
另一方面,電力資源畢竟比較特殊,很難存儲,長距離運輸又存在成本和損耗問題,所以有用電需求的經濟大省,往往會布局較多的發電廠,實現本地的供應。
比如有數據顯示,2020年,山東省的電力相關企業數量排名第一,共12.94萬家。廣東、江蘇的企業數量分別以12.63萬家、11.84萬家排在二三位。
當然,電力的供需兩端,并不是每個地區都能動態平衡。
像內蒙古、四川、云南等中西部地區,煤炭、水力或風能等資源比較豐富,自己發的電往往用不完。
以內蒙古為例,它是2020年發電量最高的地區,為5810.977億千瓦時,但用電量只有3900.49億千瓦時,余額可以供湖南用一年。
廣東、浙江、江蘇等用電量前列的沿海省份,由于產能和環保等多重因素,電又會不夠用,普遍存在著缺口,需要輸入。這也正是西電東送的意義。
來源:杠桿游戲
值得一提的是,近幾年來,廣東一直是用電量最高的省份,但2020年山東反超廣東,成為用電第一大省。
02
具體到城市一級,哪些地區用電量大?是沈陽這樣的東北城市嗎?
根據國民經略梳理,2020年用電量排在前十的城市,分別是上海、蘇州、濱州、重慶、北京、廣州、深圳、天津、東莞、唐山。
來源:國民經略
其中上海為1575.96億千瓦時,而唐山為868.38億千瓦時。
經濟、人口規模,對城市用電量的影響,依舊可以清晰地看出來,但如果將觀察視角收縮到城市一級,可以發現有很多排名不重合的地方。
首先,唐山GDP位于28位,濱州2020年GDP更是只有2508.11億元,它們的用電量超過諸多二線城市,還是產業和資源結構決定的。
以唐山為例,本身就是因煤而建、因鋼而興,濱州則擁有耗電量巨大的電解鋁龍頭企業山東魏橋。
其次,除了北上廣深以外,省會城市在用電量上,普遍要低于非省會城市。尤其還是東莞這樣的地級市,用電量排名遠高于GDP排名。
這是因為,當前的電力消費,主要以工業用電為主,工業大城,往往是用電大城。
而出于產業升級考慮,省會城市普遍會向第三產業靠攏,比如金融業等,整體能耗降低。工業城市因為支撐經濟發展的主要是二產,用電量自然居高不下。
所以,發展第三產業,現在成了很多工業大城的調整方向。這既可以減少用電需求,也可以有效降低能耗,減少環保壓力。
03
不難發現,受限電影響較重的東北,不管是遼寧、吉林,還是黑龍江,都不算用電大省,也不是發電大省,發電、用電之間的缺口也不大。
比如吉林和黑龍江,2020年都存在供需盈余,也即發電量高于用電量。
另外,此前,9個省、區因為上半年能耗強度同比不降反升而被點名,分別是青海、寧夏、廣西、廣東、福建、新疆、云南、陜西、江蘇,也沒有東北地區。
來源:網絡
那么,為何拉閘限電潮來臨,首當其沖的是東北,而不是東南沿海的用電大省?
而且注意,東北的電力短缺,不僅影響到工廠生產,居民生活用電同樣受到較大程度的波及。
當地電網工作人員的解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觀察窗口:
由于東北整體上工業類型、數量相對少,大部分變電站和電廠都是民用多一些,和南方的情況有區別。
關于拉閘限電,現在市面上有個流傳較廣的金融戰說法,說限電是為了限制產能,對外輸出通脹,爭奪定價權。
不過,從東北地區受影響的情況看,這一說法也并不成立。因為進出口大省,恰恰不是東北,而是廣東、福建以及江浙等用電量較大的沿海省份。
所以,東北缺電的問題,更多還是結構性供需錯配的結果。上游電煤漲價,下游電價又得不到提升,發電就虧損,所以電廠的供應跟不上。
來源:搜狐城市
更何況,因為產業、氣候等綜合因素,東北的民用變電站和電廠較多,電力供應的瓶頸,會更突出一些,受影響自然更重。
反倒是那些用電大省,盡管消耗量很高,但電力保障和穩定供應的能力,反而更強一些,拉閘限電至少暫時不會波及到民用電層面。
這其實從側面說明,作為一種關鍵性的基礎設施,電力的生產和消費,也是一種區域競爭實力的體現。
原標題:全國用電地圖!拉閘限電背后,到底哪些省市用電最猛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西部城事。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