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寧缺
編輯丨劉一姿
曾揚言“被多家明星工作室起訴也要說真話”的新氧,這次恐怕是真的慫了。
繼醫美被嚴打之后,眾多明星紛紛起訴新氧。近日,北京新氧科技有限公司新增多條開庭公告信息,眾多當紅明星包括吳奇隆、華晨宇、鞠婧祎、張哲軒、張恒等紛紛起訴新氧。
但這已經不是新氧第一次被明星起訴,今年以來,新氧已有29條被起訴的開庭信息,案由多為網絡侵權責任糾紛。
本來就在醫美整改的特殊時期,“明星們”此舉更是將新氧送上了風口浪尖。自此事件發生以來,新氧股價持續下跌。截至10月12日收盤,新氧的股價報4.44美元/股,相較上市初期峰值22.8美元/股下跌超80%,較今年高位17.4美元/股,也已下跌75%。
那么,醫美第一股“新氧科技”到底為何“跌跌不休”?得罪半個娛樂圈,無法再用明星流量為其引流的新氧科技,出路又在哪里呢?
1
明星討伐
“楊冪終究沒躲過假胯寬,精修圖翻車腿徹底彎了?”、“終于知道孫儷不如甄嬛好看的原因了!”、“作為亞洲頂流偶像劇女主,臉do成現在這樣像話嗎?”、“張柏芝一瞪眼居然出現兩層臉,向來生圖驚艷的她原來是畫皮”……
打開新氧公眾號,關于明星整容前后對比、面容分析、長相比拼等內容比比皆是,標題驚悚,言辭犀利,對明星整容直言不諱,而且其官方公眾號每天所發頭條文章瀏覽量基本都能達到10萬+,跟評量和點贊量數據表現良好,而且封面圖都是明星圖片。
圖片來源:新氧公眾號內容截圖
其實,早在2019年,新氧就曾因侵權案由與多位明星“對簿公堂”。2019年7月,新氧在與明星林志玲的肖像權糾紛中,被判處連續三十日向林志玲書面賠禮道歉,并賠償經濟損失25萬元。
但是,新氧非但沒有吸取教訓,反而屢罰屢犯。自2019年7月以來,新氧有51起涉及網絡侵權責任糾紛案件。原告明星包括董潔、張雨綺、楊穎、迪麗熱巴、蔣夢婕、吳謹言、楊蓉、蔣勤勤等。
為什么新氧“不放過”明星?冒著被處罰的風險還是要不停地寫明星呢?
這自然與新氧的商業模式有關。
公開資料顯示,新氧業務模式包括三部分:一是與醫美相關的原創內容,二是高度社交化社區,三是醫美在線預訂服務。
但新氧的主要營收來源是醫美機構和消費者中間撮合交易——主要收取醫美機構的廣告費,為消費者提供醫美資訊和預約服務。說白了做的就是流量生意,只有吸引到消費者,并且取得他們的信任,才能達成交易。
而用當紅明星作為案例或者背書則為最簡單有效的推廣方式,但新氧沒有能力簽下他們,所以只能通過“打擦邊球”、“蹭熱度”、“做營銷”等方式,為自己引流。
圖片來源:新氧醫美公眾號內容截圖
從新氧的發展史來看,早期的擦邊球行為確實有助于新氧的冷啟動,但“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現如今,新氧被明星集體起訴也是“意料之中”。
但在官司纏身背后,新氧在資本市場的日子也不太好過。
2
跌跌不休
新氧醫美全稱北京新氧科技有限公司,創建于2013年,起初只是一家整形社區。2014年,新氧從整形社區轉型為以“社區+電商”為主的醫美平臺,2019年迎來了高光時刻,赴美上市成為“醫美第一股”。
根據新氧Q2財報,2021年第二季度,新氧總收入4.518億元,同比增長37.7%,創歷史新高,凈利潤7370萬元,同比增長145.2%。
值得注意的是,新氧移動端平均月活躍用戶1000萬,同比增長47.5%;付費用戶數回升至24.5萬人,同比增長43.6%;付費醫療服務供應商4899家,同比增長31.2%,關鍵指標表現良好。
即便是財報數據可圈可點,但新氧的股價卻沒有應聲上漲,如今市值和上市初期相比已經下跌超80%。那么,曾經資本的寵兒為何淪落至此呢?
首先,還是新氧的商業價值不夠高。其實,作為醫美產業鏈下游的公司,新氧并不如大家想象地那么暴利。
從產業鏈角度,整個醫美行業可以分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個環節。上游主要是原料和器械生產商,如華熙生物、愛美客和昊海生物等,通常來說,上游技術壁壘高,行業集中度也高。生產商的利潤空間最大。
就拿國產玻尿酸三巨頭來說,2020年,華熙生物、愛美客和昊海生物的毛利率分別為81%、92%和75%。凈利率同樣不低,分別為25%、61%和17%。
而中游是醫美機構,根據36kr報道,扣除營銷成本、原料、人工等費用,醫美機構的凈利潤維持在1%-10%之間。
相比之下,產業鏈下游的獲客平臺的日子就更為難過。下游的獲客平臺,本質上做的是流量分發的生意,但如今隨著互聯網流量見頂,獲客越來越難,而且新平臺不斷涌現,帶來的競爭也很大。
中信證券醫美產業報告也認為,早期下游機構粗放發展,營銷模式成本高昂,導致行業經營情況難言理想。
更何況,由于早期的粗放發展,也導致了醫美行業亂象叢生。根據中消協的數據顯示,2020年,醫美相關投訴達到7233起,較5年前的483件整整增加了14倍。
而新氧所處的醫美信息服務賽道,更是行業的重災區。據公開信息顯示,新氧醫美曾涉司法案件293件,其中55.97%為被告身份;公司有裁判文書記錄247條,案件總金額為124.96萬元,企業作為被告的文書占比70.53%。
與此同時,代言人趙薇的個人危機,更是讓新氧雪上加霜。今年5月,新氧官宣明星趙薇作為“新氧醫美公益大使”,并且喊出了“新氧醫美,專業比天大”的口號。然而,官宣僅4個多月,趙薇遭到封殺,新氧也遭受牽連,市值暴跌。
新氧官網,已不見昔日“醫美公益大使”的形象照片
那么,在嚴打醫美的政策下,新氧該如何破局?
3
搞清楚這是服務業
行業的變化猝不及防。
一方面,巨頭紛紛下場圍獵醫美。雖然現在新氧已經在醫美信息服務領域一家獨大,但百度、阿里、美團、京東等互聯網巨頭正跑步進入醫療領域,隨著巨頭的不斷加碼,新氧的未來吉兇難料。
另一方面,同賽道競爭激烈。隨著醫美機構的收入減少,也降低了自身的營銷投入,下游獲客平臺的競爭更加激烈。更何況現在,獲客平臺已經不是醫美機構的唯一選擇,直播反而成了醫美行業營銷獲客的新陣地。
打開抖快等直播平臺,會發現直播間多了不少醫美類的選品,例如HPV疫苗、牙齒矯正儀、水光針、瘦臉針、醫美面膜等。
而“初代醫美主播”們更是創造了一批輝煌的戰績。“6.18大促”過去后的第十天,淘系頭部主播“雪梨_Cherie”和“土豆Fancy”分別以8698.84萬元和5199.74萬元位居當日“帶貨紅人(淘快抖)綜合TOP20”的銷售額第二和第三,并且成功超越李佳琦。
除了這兩位頭部主播之外,醫美主播中表現不錯的還有大喜慶、小豬姐姐、花花、蟲蟲Chonny等,業內更是流傳著一句話——“2021年的紅人主播們不是已經轉型做醫美直播,就是在轉型醫美直播的路上”。
這也讓新氧慌了神,自己本來做的就是獲客生意,如果廣告主都去了直播間,那么自己的地位將岌岌可危。更重要的是,由于誘導消費者超額消費的丑聞不斷被曝出,導致不少消費者對新氧失去信心。
而國家政策也開始嚴打醫美。近期,國家衛健委、中央網信辦、公安部等八部委聯合發文,決定于2021年6月-12月聯合開展打擊非法醫療美容服務專項整治工作,并發布了《打擊非法醫療美容服務專項整治工作方案》,醫美資訊的生意更不好做。
雖然前路曲折,但有一點毋庸置疑,醫美市場依舊具有很多想象空間。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按服務收入計,預計到2025年中國醫療美容市場將達到人民幣3519億元,2030年將達到人民幣6535億元,2025年至2030年的年復合增長率預計為13.2%。
那么,新氧的未來將如何破局呢?
想要再次成為資本市場的寵兒,新氧就得拋棄以往蹭熱點、蹭流量的低端導流行為,秀出真正的技術,展現自己在行業中不可替代的價值。
首先,要用技術提升“專業”。作為一個醫美信息服務平臺,新氧想要立于不敗之地,就要有更專業的技術來武裝自己。比如,新氧最近依托大數據、AI、5G等多項技術,更新了視頻面診、VR到店等功能,博得不少消費者的好評,未來新氧需要增加更多黑科技,留住年輕人。
其次,要用技術更加“敬業”。千里之堤潰于蟻穴。高速發展的同時絕對不能讓管理失控,新氧需要加強對機構及醫生資質、發布內容、商品的審核,才能減少醫美投訴事件的發生。
目前,新氧已經建立專業評審團隊,建立內容違規信息風控模型庫,強化平臺治理。據新氧披露,從7月18日到8月31日,新氧總計攔截、處置違規違法醫美信息達189234次。
除此之外,新氧還需要加強服務質量,提升復購率。相比于尋找增量市場,存量市場的發掘對于新氧來說更為簡單。醫美本來就具有重復消費的特點,只要新氧能夠做好服務,不愁沒有回頭生意。
總之,想要擺脫“跌跌不休”的局面,新氧就必須跳出過度營銷的思維,拿出“科技真實力”,做好服務,否則等風口過了,那就悔之晚矣。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新博弈。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