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的意見》實施以來,全國大部分省市已建立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工作機制,家政服務業迎來發展黃金時期。到2020年底,我國家政服務業的經營規模達到5700多億元,從業人員總量超過3000萬人,在保障民生、促進就業、擴大內需、精準扶貧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
在家政服務業中,保姆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因為,一老一小,是每個家庭都十分關心和關注的事,甚至是最為關注和關注的事。而隨著老齡化和多孩化時代的到來,保姆問題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各方面的重視,能否找到一個合格的、令人放心的、有一定專業知識的保姆,也成為很多家庭十分關心的工作。
在上有老、下有小的雙重壓力下,很多人都想依靠社會服務來減輕自己的壓力,幫自己分擔一部分家庭責任,從而讓自己能夠更加專心地投身于工作、置身于創業,能夠不要過多的一心多用。因為,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如果再“后院起火”,或者說家庭這個“后院”的壓力太大,真的會影響到年輕人、中年人的工作效率和身體健康。
雖然也有一些抱怨,現在的年輕人都缺乏家庭責任心,都喜歡把照顧孩子的責任丟給父母或者保姆,而中年人也不再有過去那樣的孝心,總想著把父母送到養老機構,不想讓漸漸老去的父母享受家庭的天倫之樂。我們并不否認,在現實生活中,確實有這樣缺乏責任心的人,他們不大愿意承擔起家庭的責任。特別是年輕人,回家就抱著一只手機,任憑父母忙這忙那。有極少數中年人,寧可把時間放在打牌、打麻將上,也不承擔照顧老人的責任。但是,對于多數中年人、年輕人來說,確實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緊張的工作和勞動,回了家后,真的有點不想動。有的硬撐著,有的則選擇逃避。而依靠父母,也必須面對父母身體狀況、心理情況、勞動能力等問題。搞不好,還會發生矛盾。在這樣的情況下,就迫切需要有一個相對健康的保姆市場來為更多家庭提供選擇服務。
事實上,今天的人,特別是年輕人,早已不把花錢當一回事,他們需要的是有人幫他們一起承擔家庭責任。其中,無法依靠父母的,就更希望能夠找一個讓自己滿意,又讓自己放心的保姆。同時,那些父母已經需要照顧,而自己又因為工作無力照顧的中年人,也希望能夠找到合格而滿意的保姆。恰恰是,目前的保姆市場,總體還處于比較凌亂而無序的狀態,有的還是比較混亂的。因為,建議發展保姆市場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而從保姆市場的實際情況來看,問題是比較突出的,矛盾也是十分尖銳的。從供給數量來看,存在比較大的缺口,尤其是合格、專業的保姆,更是嚴重供不應求。因此,保姆的價格越來越高,服務則越來越差。稍稍優秀的保姆,更是成為市場的稀缺品、奢侈品。在這樣的情況下,保姆就成為制約社會平衡度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很多家庭都會因為沒有一個外來支撐而陷入不平衡狀態,影響著家庭主要人員的勞動、生活和發展。
從供給結構來看,多數保姆是年齡偏大、缺少文化、沒有經過專業培訓的女性,照顧孩子,他們只能滿足于吃飽穿暖,甚至連這個也做不好。照顧老人,只能幫助老人換洗吃喝等,如何照顧老年人方面的知識完全沒有,如何幫助老年人調節心理就更不用說。即便是高薪聘請的月嫂、24小時貼身保姆等,也遠達不到要求。真正有知識、有專業的中青年保姆,寥寥無幾。
從性價比來說,多數保姆都是比較低的,是達不到價格所體現的水平的。但是,需求不平衡下,聘請保姆的一方,只能委曲求全。否則,會沒有一個人可以聘用到。在這樣的情況下,對于被服務對象來說,也就無法享受到應有的服務。即便是養老機構,也都在為保姆和服務人員難以招聘而苦惱。
所以,對保姆問題來說,必須納入到政府工作的議事日程,一方面,要加大保姆的培訓力度,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才能上崗。如此,保姆必須是持有上崗證的,否則,不能從事保姆工作;另一方面,規范保姆市場,不允許中介機構將沒有經過專業培訓和上崗證的保姆介紹給用戶,否則,給予中介機構處罰。同時,保姆不能自己接洽客戶,擅自接洽者,給予處罰。在此基礎上,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年輕人加入到保姆隊伍,保姆也可以評職稱、評星級等,從而有效提高保姆群體的整體素質。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譚浩俊。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