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主席提名情況備受關注。據新華社報道,美國總統拜登11月22日提名杰羅姆·鮑威爾連任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據了解,若提名獲國會參議院批準,鮑威爾將于2022年2月開啟第二個4年任期。
與此同時,當天,拜登還提名現任美聯儲理事萊爾·布雷納德接替理查德·克拉里達擔任美聯儲副主席。克拉里達的任期將于明年1月31日結束。
拜登在當前時點提名鮑威爾連任美聯儲主席有何深意?鮑威爾連任后將面臨怎樣的挑戰?美國的貨幣政策將會如何改變?加息是否會提前?
當地時間2021年11月22日,美國華盛頓,美國總統拜登宣布提名杰羅米·鮑威爾連任美聯儲主席。 圖/IC
符合市場預期
鮑威爾連任有助于保持貨幣政策一致性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鮑威爾連任美聯儲主席符合市場預期。一是美國三大股指在開盤后集體走高,表明市場歡迎這一任命;二是此前美國財長耶倫及眾多金融機構負責人均看好鮑威爾連任。
在他看來,鮑威爾連任美聯儲主席有助于保持美聯儲貨幣政策的一致性及靈活性。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對此表示認同,鮑威爾連任對于保持當前美國貨幣政策的連續性有一定好處。
據了解,美國通脹高企達到數十年新高。美國自2008年次貸危機以來的量化寬松就沒有停止過,尤其是2020年以來,美國通過史無前例的量化寬松加零利率政策,加劇了通脹的泛濫。
滕泰指出,不僅僅是美國面臨該現象,歐洲自歐債危機以來持續放水,日本量化寬松政策也持續多年。但是這些國家多年的量化寬松此前并沒有造成明顯的上漲,所以疫情以來,各國再次大舉量化寬松,這雖然是無奈之舉,但最終釀成了通脹。
“我個人認為,長時間累計的貨幣發行量疊加去年的‘大放縱’,通脹不像美聯儲幻想的是一個短期現象,一旦開始為過去的錯誤買單,未來要花5-10年才能吸收掉累計超發的貨幣流動性。”滕泰表示,在這種情況下,之所以不敢換人,也是怕政策迎來巨大轉向。
在他看來,一旦為了應對通脹開始迅速的貨幣政策轉向,退出、緊縮量化寬松甚至加息的話,可能會刺破以美國為代表的股市巨大泡沫和房地產泡沫。“萬一刺破了,后果可能是災難性的。”
所以為了避免政策的急轉彎,繼續提名鮑威爾為美聯儲主席有助于保持政策的連續性。
鮑威爾未來面臨“兩難選擇”
保持政策穩定性VS受約束的通脹調控能力
11月議息會議上,美聯儲剛剛正式宣布了削減資產購買(Taper)計劃,會議聲明稱,美國經濟已經取得了進一步實質性進展,11月晚些時候就會開始實施Taper,逐月減少100億美元國債和50億美元機構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的購買。其他貨幣政策基本不變,包括維持聯邦基金利率(0~0.25%)不變。
彼時,市場判斷,這一時點削減力度基本符合市場預期。而未來美國貨幣政策最值得關注的是,美聯儲如何在傳統框架內逐步調整通脹的定位,以及美聯儲如何根據疫情后美國經濟狀態而選擇合適的加息節奏。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鐘正生團隊認為,由于美國經濟類滯脹形勢仍未明顯緩解,而美聯儲對于加息預期的引導明顯不足,市場負面情緒正在上升。目前來看,美聯儲“轉彎”的后半程將面臨新的挑戰。
在他看來,今年上半年,美聯儲顯著低估了美國的通脹壓力。美聯儲的“通脹暫時論”或許可以發揮引導市場預期的作用,但現階段的市場不一定“買賬”。首先,市場擔心美聯儲仍在低估通脹壓力。其次,市場認識到,美聯儲在“類滯脹”經濟形勢下,對通脹的調控能力更受約束。
鐘正生表示,如果未來通脹和就業形勢發展繼續偏離,市場尚不清楚美聯儲政策究竟會偏向“滯”還是“脹”。最后,一旦通脹暫時論被實際數據所證偽,或官方態度發生變化,市場情緒容易發生劇烈波動,正如近期市場通脹預期上升、加息預期提前所反映的那樣。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聯儲“轉彎”之際,市場很難不去審視資產價格高企的合理性。今年以來,美國標普500指數已經創下超60次收盤紀錄高位,累計漲幅達到25%。美國高收益企業債價格處于歷史高位,折射出市場的風險偏好依然居高不下。
“隨著價格上漲,‘畏高’情緒可能加劇市場波動。資產價格與美國經濟基本面的短期背離,是風險的另一來源。”鐘正生表示。
“事實上,不論是美國還是歐洲、日本各國都面臨著一個兩難,即如何保持貨幣政策連續性的問題。不快速緊縮的話,通脹下不來;一旦收縮過緊的話,可能會刺破資產泡沫,造成經濟衰退。”滕泰強調,在兩難之間如何進行平衡,那是鮑威爾連任以后面臨最大的一個選擇。
騰泰認為,“可以預期未來美國貨幣政策的退出不會太急轉彎,也不會迅速緊縮或加息,但這意味著通脹還會持續蔓延。”
Taper臨近啟動疊加兩位提名候選者
美聯儲加息會提前嗎?
市場持續關注加息的隱憂。據了解,10月以來,市場對于美聯儲加息的預期大幅提前,尤其是隨著Taper的臨近和啟動。
鐘正生認為,Taper和加息的關系是微妙的。目前,美聯儲判斷就業市場已經取得了“進一步實質性進展”,那也就意味著它進一步靠近了加息所需的“最大就業”。同時,Taper的節奏以及何時結束,將關系到美聯儲是否具備更早加息的靈活性。
“然而,目前美聯儲對于加息的引導非常有限。而一旦美聯儲選擇加快Taper,這一舉動可能釋放美聯儲對通脹走勢缺乏信心、希望提早加息的政策信號,屆時市場波動風險將上升。”
唐建偉認為,當前美國通脹水平仍在持續高位運行,在通脹不斷走高的大背景下,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正式啟動Taper,而且不排除在2022年提前加息的可能,以此維護美國經濟的正常運行。在保持貨幣政策一致性的同時,美聯儲同時需要一定的政策靈活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加息節奏上,鮑威爾鴿派,另一候選人布雷納德更鴿派。 唐建偉指出,布雷納德是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中最為鴿派的成員,曾表示在實現充分就業前不應急于加息。若她接任,加息時點可能會相應推遲。而這對于美國經濟來說未必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胡萌 編輯 陳莉 校對 危卓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