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樊志菁 周艾琳
石油消費國與生產國之間展開新一輪較量。
當地時間23日,美國宣布從戰略石油儲備(SPR)中釋放5000萬桶原油,同時協同印度、日本、韓國和英國等國家一起釋放戰略儲備。
然而,油價當日不跌反漲,收復前幾日的跌幅。布倫特原油重回80美元/桶上方,收漲3.11%至82.18美元/桶。截至北京時間24日18:30,布油小幅下跌至81.20美元/桶。與此同時,美元指數沖高回落,進一步支撐油價。未來,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及其產油盟國組成的OPEC+被認為才是主導油價的關鍵力量。
“隨著油價的上漲,主要石油消費國面臨較大的通脹壓力。但5000萬桶原油中有3200萬桶其實是需要歸還的‘長期原油貸款’,美國的SPR釋放計劃相當于并未向市場增加額外供應,僅僅是將長期的供應提前到短期,所以效果不及市場預期。”中銀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策略主管傅曉告訴記者。
值得關注的是,24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中方會根據自身實際和需要,安排投放國家儲備原油,以及采取其他維護市場穩定的必要措施。
拋儲計劃不及預期
在長達數周的討論與溝通后,當地時間23日,白宮方面宣布了有關拋售原油儲備的決定,美國能源部將釋放5000萬桶原油。
美國戰略原油儲備系統建立于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后。美國能源信息署(EIA)數據顯示,上周全美戰略原油庫存為6.1億桶。
在美國政府的努力下,此次拋儲還得到了多國支持。印度表示將釋放500萬桶石油,英國方面將允許私人持有的石油儲備項目自愿釋放150萬桶石油。日本將在年底前從其國家儲備中拍賣約420萬桶石油,約相當于1至2天的需求。韓國表示,將在與美國和其他盟國討論后作出決定。
中國作為全球的主要石油生產國和消費國之一,24日趙立堅表示,中方會根據自身實際和需要,安排投放國家儲備原油,以及采取其他維護市場穩定的必要措施,并及時公布相關信息。
趙立堅指出,中方注意到,近期主要消費國采取釋放儲備行動,以應對市場波動和變化。中國正在與有關方面,包括石油消費國和生產國就此保持密切溝通,希望通過溝通和協作,確保石油市場長期平穩運行。
隨著油價的上漲,主要石油消費國面臨較大的通脹壓力,但美國的SPR釋放計劃顯然不及預期。
“5000萬桶原油中1800萬桶是之前美國國會批準的,僅是加快釋放速度,而剩下的3200萬桶是長期原油貸款,認購方在2022年前4個月拿原油,但需在2022年到2024年之間償還,同時根據歸還的時間長短,認購方需要支付一筆置換費用。”傅曉表示,“在油價下行的預期下,煉油廠可以在未來歸還便宜的原油,但認購方需要考慮原油價格的變化是否可以覆蓋置換費用,煉油廠參與美國SPR認購的積極性可能受到影響。”
對于市場反應,高盛認為,以美國為首的政府石油儲備協調釋放,可能會增加約7000萬至8000萬桶原油供應,低于市場對超過1億桶原油的定價。該公司周二發布的報告中表示:“根據我們的定價模式,這樣的釋放價值將低于2美元/桶,遠低于10月底以來期貨市場拋售的影響。”
巴克萊將布倫特原油和WTI原油2022年平均價格預測值上調3美元,分別為80美元/桶和77美元/桶,因原油庫存下降速度將快于預期,且供應增加緩慢。但巴克萊認為,戰略石油儲備不是可持續供應來源,市場干預影響將是暫時的。
美國壓力山大
燃料價格正在令美國物價指數加速上行,10月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增長6.2%,創1990年以來新高。過去一年成品油零售端價格上漲近60%,創2000年以來新高。
隨著汽油價格和其他成本的上漲,美國總統拜登在明年國會中期選舉前正面臨政治壓力,近期多項民意調查顯示,其支持率不斷刷新任內新低并跌破50%關口。通脹問題也讓其雄心勃勃的經濟議程面臨重大考驗,共和黨人上周借物價問題頻頻在國會發難,試圖阻礙民主黨方面繼續推出大規模財政刺激計劃。
拜登頻繁喊話OPEC擴大原油供應,但希望看到高油價的OPEC無動于衷。拜登還多次暗示將拋售戰略原油,并調査頁巖油企業,希望壓制原油價格。從歷史上看,拋儲的確是有效手段,但這次效果卻不如預期。
繼續拋儲是一種選擇。從歷史經驗來看,1990年以來美國大規模拋售戰略石油6次,除了2017年之外,其余5次都成功壓制原油價格,美國本土基準的WTI價格下跌幅度均超過20%。目前美國宣布的5000萬桶戰略石油儲備拋售計劃僅占了其總儲備的8%,確實存在較大的后續操作空間。
增加本土產能也是平復市場壓力的辦法,貝克休斯每周活躍鉆井平臺數量已經回升至近一年半高位——464臺。第一財經注意到,幾家國際能源巨頭都在三季報中披露,計劃在美國產量最多的頁巖區二疊紀增加鉆機和產量。根據EIA的預測,本月二疊紀產量與2020年3月疫情暴發前創下的491萬桶/日的歷史紀錄已經近在咫尺。
油價走向仍要看OPEC+
風水輪流轉,去年油價一度跌入負區間,令OPEC+苦不堪言,而如今美國可能要看OPEC+的臉色。
“在當前賣方主導的市場中,OPEC+可以通過調整減產方案從而引導油價向其利好的方向移動。”傅曉稱。
OPEC在11月召開了月度會議,維持增加40萬桶/日石油產量的計劃不變,拒絕了美國對其額外增產的要求,這一表態支撐了油價的進一步上行。
而且,疫情反復導致需求匱乏、多國拋儲和競爭對手入場正在改變緊平衡的供應格局。原油經紀商PVM Oil Associates高級市場分析師瓦爾加(Tamas Varga)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OPEC+可能會在下周的會議上討論暫停增產。
事實上,OPEC方面正在密切關注供應過剩的潛在風險。OPEC秘書長穆罕默德·巴爾金都(Mohammad Barkindo)上周表示,他預計最早將在12月實現石油供應盈余,明年市場陷入供過于求的局面。
瓦爾加向第一財經表示,從目前情況看,北半球冬季偏冷、天然氣短缺仍是推動油價上漲的主要推手。OPEC+下周宣布按計劃增產依然是最可能的結果。當然停止增產是潛在選項,但考慮到美國方面的壓力正在升級,產油國組織也許會選擇暫時按兵不動,凍產的決定最早也要在明年1月才會出現。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