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祝嫣然
一年一度的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于12月18日召開,總結了2021年國資央企工作,分析當前形勢,部署2022年工作任務。
國資委主任郝鵬強調,突出抓好穩增長,決戰決勝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強化企業科技創新,優化國有資本布局,防范化解重大風險。
明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收官之年,一系列改革舉措將陸續推出,其中包括深化跨行業跨領域跨企業專業化整合,加強海工裝備、新能源汽車、工業互聯網、物流大數據、航空貨運等協同發展平臺建設,試點推行中央企業公益性業務分類核算和分類考核,科學推進“雙碳”工作,發展可再生能源及多元儲能產業等。
突出抓好穩增長
國資委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中央企業效益增長創歷史最好水平,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1~11月利潤總額達2.3萬億元、凈利潤1.75萬億元,營業收入利潤率、研發投入強度、年化全員勞動生產率和資產負債率全面完成預期目標。
上市公司質量也進一步改善。1~11月,中央企業向上市公司注入優質資產1221.5億元,運用上市公司平臺實施股權融資1986.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4%、64.7%。
會議指出,做好明年國資央企工作責任重大,為引導中央企業在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中主動擔當、積極作為,更好發揮國民經濟穩定器、壓艙石的作用,明年“兩利四率”要努力實現“兩增一控三提高”,“兩增”即利潤總額和凈利潤增速高于國民經濟增速,“一控”即控制好資產負債率,“三提高”即營業收入利潤率、全員勞動生產率、研發經費投入進一步提高。
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中央企業資產負債率為65.1%,基本保持穩定。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由于中央企業經濟效益2020年一季度斷崖式下跌,今年一季度超高速增長,所以明年一季度乃至上半年穩增長的壓力都非常大,實現效益正增長、穩住增長勢頭就是勝利。
決戰決勝國企改革三年行動
2021年,國資委全方位、穿透式、定量化全面推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和國資監管體制向更加成熟定型邁出實質性步伐,企業市場化經營機制改革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破冰破局。
目前中央企業及98.2%的子企業實現董事會應建盡建,超過70%的集團公司制定董事會授權制度,89.9%的符合條件的二三級子企業實現外部董事占多數。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制度全面建立,子企業層面簽約比例達83.9%,比年初增長54.3個百分點。
郝鵬表示,2022年要深化跨行業跨領域跨企業專業化整合,加強海工裝備、新能源汽車、工業互聯網、物流大數據、航空貨運等協同發展平臺建設。
李錦表示,深化跨行業跨領域跨企業專業化整合提法傳遞的信號是蠻多的。目前央企還存在資源分散、主業不突出,以及在某個專業上同質化競爭、無序競爭的情況。需要進行大范圍、全方位、跨行業的改革重組,特別是專業化重組,使主業越來越明顯,產業清晰度也越來越高。
此外,明年還將推進三項制度改革在各層級子企業落深落實,全面實行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對關鍵核心技術人才實行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薪酬激勵制度。推動混合所有制企業深度轉換經營機制,持續探索差異化管控。試點推行中央企業公益性業務分類核算和分類考核。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