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道,俄羅斯總統普京24日清晨發表電視講話稱,決定在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發起特別軍事行動。俄羅斯國防部隨后宣布,正在使用精確制導武器摧毀烏克蘭軍隊的軍事基礎設施、防空設施、軍用機場和航空設施,但不會危及平民。
隨后不久,烏克蘭最高拉達(議會)通過烏克蘭全境進入戰時狀態的決定。
自普京21日晚正式承認烏克蘭東部的“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以來,美國及其盟友已經向俄羅斯拋出了一系列制裁措施,制裁對象包括部分俄羅斯大型銀行、精英階層人士及俄羅斯主權債務交易,旨在封鎖俄羅斯在美國和歐洲市場進行借貸和籌集資金的能力。同時,美、德還聯手中止了從俄羅斯向德國輸送天然氣、價值110億美元的“北溪-2”管道項目。
美國、歐盟等不斷警告,將對俄采取更加嚴厲的制裁,但并未能阻止俄羅斯發起特別軍事行動。有分析認為,自2014年遭受美歐制裁以來,俄羅斯就有意識地加強經濟和金融體系對外部風險的抵御能力。同時,俄羅斯能源出口大國的重要性也讓美歐“投鼠忌器”。
普京簽署命令宣布承認烏克蘭東部兩個“共和國”
圖片來源:新華社記者 白雪騏 攝
美歐計劃加碼制裁
當前,美國及其盟友正在加緊協調下一步的制裁計劃。美國總統拜登表示,將于當地時間24日與七國集團領導人舉行會談,隨后將對美國民眾發表講話,宣布美國及其盟友對俄羅斯的進一步制裁措施。
24日下午,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歐盟稍晚將公布“最嚴厲”的制裁措施,重點將針對俄羅斯經濟中具有戰略意義的領域,以“削弱俄羅斯的經濟基礎和現代化能力”。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綜合多家媒體報道和智庫分析,西方國家新一輪的制裁措施可能包括:在現有措施上擴大對俄羅斯銀行、國有企業和個人的制裁范圍;將俄羅斯從國際支付系統SWIFT中移除;禁止俄羅斯使用美元結算;加強對俄羅斯的出口限制等。
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達利普·辛格此前已表示,美歐的進一步制裁措施將包括對俄羅斯實施出口管制,拒絕向俄羅斯提供美國的關鍵技術。美聯社分析認為,這將嚴重限制俄羅斯獲得集成電路等技術的能力,不僅會影響國防和航空等戰略產業,也將波及智能手機、電腦、游戲主機等民用消費品領域。
24日下午,在俄羅斯開展特別軍事行動之后,烏克蘭外長庫列巴在社交媒體上呼吁將俄羅斯移出SWIFT,這一措施被認為是西方國家手中“核武器”級別的制裁選項。SWIFT是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的簡稱,是全球金融機構普遍使用的金融報文網絡。如果俄羅斯被移除出該系統,其國際支付能力將受到嚴重沖擊,導致“所有的國際交易都被中止,引起盧布動蕩和大規模的資本外流,”芬蘭國際事務研究院的客座研究員Maria Shagina在一篇研究中分析道。
SWIFT雖然是一家中立的國際機構,但其總部位于布魯塞爾,受歐盟法律管轄。早在2014年,因克里米亞危機,美歐就曾經以SWIFT系統威脅過俄羅斯,當時俄羅斯政府估計被擠出SWIFT可能會導致5%的GDP損失。全世界只有伊朗曾于2014年被移出SWIFT過,導致其當年石油出口收入腰斬、外貿量下降了三分之一。
天然氣供應難替代
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2月23日,俄羅斯外交部就美國發布的制裁措施發表聲明表示,俄羅斯自身有能力將制裁的損害降到最低,制裁壓力無法影響俄羅斯堅定捍衛自身利益的決心。同時,美方的制裁將得到俄方強有力的且不一定對等的回應,但一定會戳到美國的痛點。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智庫報告發現,分析普遍認為,能源供應是俄羅斯手中的一張“王牌”。俄羅斯是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第二大石油出口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國,向歐洲國家提供了約40%的天然氣。
受俄羅斯特別軍事行動影響,24日,天然氣期貨價格一度上漲6.3%,兩大原油期貨漲幅均超過5%,布倫特原油站上100美元/桶上方,為2014年9月來首次。
對于去年底剛剛經歷了天然氣危機的歐洲,以及正在面臨四十年來最高通脹的美國而言,如何最大幅度減少制裁對能源價格的影響是個頭疼的問題。據路透社23日報道,美國官員已經明確表示,已同意的和可能實施的制裁都不會針對石油和天然氣的流動。24日,在俄羅斯發起特別軍事行動前,白宮新聞秘書普薩基表示,假設俄軍事行動導致石油和汽油價格飆升,拜登政府考慮再次動用美國戰略石油儲備。日本和澳大利亞隨后也表示考慮釋放石油儲備。
圖片來源:攝圖網-ID:501461094
過去數月,歐洲一直在積極尋求天然氣進口渠道的多元化,包括向美國和卡塔爾等國進口液化天然氣。卡塔爾方面22日在天然氣出口國論壇上表示,卡塔爾大部分天然氣產量已經與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簽署了長期購銷合同,即便盡力增加對歐洲出口,也無法滿足歐洲的天然氣需求。
過去數十年,盡管經歷多次重大地緣政治事件,俄羅斯一直保持著對歐洲的穩定天然氣供應。自美歐宣布制裁以來,俄羅斯對是否使用“能源牌”釋放出錯綜復雜的信號。一方面,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杰夫22日警告,歐洲天然氣價格可能很快就會翻倍至2000歐元/千立方米。另一方面,普京在22日在天然氣峰會上表示,俄羅斯將持續不間斷地向全球市場供應天然氣。
未雨綢繆多年
除能源外,俄羅斯應對大規模制裁的底氣源自多年來的準備。2014年,由于美歐制裁,又趕上油價大跌,俄羅斯經濟受到嚴重沖擊。自那時起,俄羅斯開始通過降低外債、控制支出、累積外匯儲備和金融體系去美元化等手段,有意識地加強經濟和金融體系對外部風險的抵御能力。
石油和天然氣占俄羅斯出口和政府收入的約一半。近年來,俄羅斯以能源收入為大頭,到2021年6月已經于積累了近6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約等于俄羅斯GDP的40%。此外,2020年,俄羅斯國際收支經常賬戶盈余相當于GDP 的2.4%,2021年預計將增長至5.7%,2021年政府債務占GDP總額的17.9%,遠低于西方國家水平。
據歐洲智庫布魯蓋爾研究所的分析,大量外匯儲備加上俄羅斯政府控制開支,意味著只要油價不跌到44美元/桶以下,俄羅斯就可以覆蓋開支。
另一方面,為了不受美元強勢地位的威脅,俄羅斯自2014年起開始推行經濟系統的“去美元化”過程,其措施包括在貿易中更多使用歐元結算,將資產中的負債轉向歐元、黃金和盧布等。
由于美元在自然資源國際貿易中占主導地位,俄羅斯經濟曾經高度美元化。自2019年起,俄羅斯已經拒絕在原油和天然氣交易中使用美元支付。此外,俄羅斯還近乎清空了持有的美國國債,黃金儲備自2014年以來增加超過一倍。據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所副研究員許文鴻的研究,2020年年底,美元資產在俄羅斯國際儲備中的占比已降至21.2%,黃金和人民幣占比分別提升至23.3%、12.8%。
此外,面對被移出SWIFT的嚴重威脅,2014年后俄羅斯被迫在短時間內建立了自己版本的SWIFT:金融信息交換系統(SPFS)。據俄羅斯中央銀行2021年發布的報告,俄羅斯幾乎所有銀行都已經加入SPFS系統,2020年的使用量相比2019年提升1倍,在俄內的使用比例達到20.6%,因此至少可以部分抵御被切斷SWIFT系統的沖擊。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