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察家
俄烏局勢驟然緊張,對國際地緣格局影響不可小覷。
當地時間2月2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宣布在頓巴斯展開特別軍事行動。隨后,烏克蘭總統宣布與俄羅斯斷交。對此,美國表示將對俄羅斯進一步實施制裁,歐盟宣布將召開緊急峰會。
據外交部網站消息,2月24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通電話。王毅說,中方一貫尊重各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同時我們也看到,烏克蘭問題有其復雜和特殊的歷史經緯,理解俄方在安全問題上的合理關切。中方主張應徹底摒棄冷戰思維,通過對話談判,最終形成均衡、有效、可持續的歐洲安全機制。
俄烏局勢驟然緊張,當下關鍵是要搞清楚以下問題:俄羅斯的戰略目標在哪里?西方社會還有什么牌可打?沖突對國際地緣格局將會產生什么影響?
俄羅斯:主權要求和戰略緩沖渴望
去年7月,在俄羅斯政府網站上,普京曾發表題為《關于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的歷史統一》的長文,表明了其對俄烏關系的認識。普京在文章中認為,俄烏同屬一個民族——歷史上確實都屬于基輔羅斯。
如果僅是歷史原因形成的俄烏分立,俄羅斯或將繼續忍耐。但在克里米亞事件后,烏克蘭的親西方政策,導致俄羅斯的忍耐度急劇下降。這在2月21日普京承認烏東兩地獨立的講話中表達得非常清晰。
普京特別強調:“烏克蘭本身只是被置于外部控制之下!薄盀蹩颂m武裝部隊的指揮權,甚至個別單位和分隊,都可以直接由北約總部行使”……普京斷定,(西方)只是不需要俄羅斯這樣一個獨立的大國。
這觸及到了俄羅斯的痛點:戰略緩沖區問題。二戰結束后至冷戰結束,前蘇聯一度在東歐建立了戰略緩沖地帶,俄羅斯秉承了這一戰略方針。但隨著北約持續東擴,烏克蘭急于加入北約,最終促使俄羅斯用軍事行動讓烏克蘭“非軍事化”。
西方“王炸”已出
自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以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已對俄羅斯實施大規模制裁。2月21日俄羅斯承認兩地獨立以后,制裁范圍進一步擴大。2014年以來的大規模經濟制裁確實對俄羅斯經濟造成了傷害,一個鮮明的標志就是俄羅斯經濟規模的萎縮。
在2月21日俄羅斯宣布承認烏東兩地獨立后,美國等國已發出新的制裁威脅,其中最重的是讓俄羅斯退出美元交易體系(SWIFT),同時部署出口管制,切斷俄羅斯與西方的技術交易、重要商品交易。
無疑,這些手段將使得俄羅斯經濟雪上加霜。但這不足以讓俄羅斯廢除其在烏克蘭的戰略目標——屈從于西方的經濟制裁,不僅會是普京的政治悲劇,而且將使俄羅斯徹底失去設置全球戰略目標的能力。這是俄羅斯絕對不會承受的。
更重要的是,西方國家不會針對俄羅斯展開同等烈度的軍事行動,就像他們在利比亞、伊拉克、南聯盟做的那樣。無牌可打,將使得俄烏局勢陷入長期動蕩,并波及到其他方面。
國際地緣格局趨于劇烈調整中
短期看,烏克蘭處于不利態勢。而從更廣度的視角來看,俄烏動蕩的后果也會逐步顯現。
其一,美國借機強化歐洲事務仲裁者的地位。歷史經驗證明,尋機介入歐洲事務是美國崛起的一大重要條件。俄烏對立讓不少歐洲國家產生新的不安,這讓拜登政府“美國回來了”的外交政策有了新支點。
其二,甘當美國戰略棋子的國家、地區應有所反思。自2014年以來,烏克蘭與西方國家漸行漸近,而美國等國為阻擊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援助不亞于北約成員國,促使烏克蘭下決心與俄對抗。但最終美國并不能為烏克蘭提供真正的安全保障,這值得深思。
其三,國際能源價格可能脫韁式上漲,影響全球經濟復蘇。疫情沖擊下,全球經濟復蘇緩慢。而隨著俄烏局勢惡化,全球重要資本市場顯著下挫,俄烏局勢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可見一斑。
就此去看,當前,和平解決,確實是讓俄烏沖突付出最小成本的唯一方法。
□徐秦(專欄作家)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