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緯47°的齊齊哈爾是丹頂鶴的故鄉,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一家國產奶粉龍頭品牌也孕育而生。
在東北平原上近60萬畝專屬農場里,玉米、燕麥、苜蓿等十余類精選牧草經過精細檢測,干物質和營養成分超過30%以上的牧草會收割發酵,最終成為奶牛們的優質口糧……
在自動化的擠奶大廳里,“衣食無憂”的奶牛們開始進行多達5重擠奶工序,擠出牛奶經過最嚴格的檢測流程,鮮奶標準遠超歐盟標準,每年因驗奶而舍棄的鮮奶約100噸……
檢測合格的牛奶直接被采集進入真空管道,在10分鐘內被降至0~4℃,通過全封閉的低溫安全運輸車,2小時即可運至樣板工廠加工成粉,減少二次污染,最大限度保證乳品的安全和品質。
不久之后,在數千公里外的一家商場里,一位中國媽媽幾經比對后選擇了這罐奶粉,希望它能成為孩子健康成長的強健動力。
這一罐罐奶粉,便是國產品牌飛鶴用心經營的六十年中不斷產出的成果。
前不久中央電視臺《中國品牌強國盛典》上,飛鶴更是入選“十大國品之光”。“從行業的信任危機中重塑信任,從國際品牌的市場中收復市場,用中國配方哺育中國寶寶,以母愛光輝呵護行業良心。”盛典賦予它這樣的評價。
從消費者到媒體,飛鶴為何總能收獲各方信任?奶粉界的國品之光究竟如何煉成?
突出重圍的國貨
在2月21日央視舉辦的新一屆“中國品牌強國盛典”上,“十大國品之光品牌”引人注目,國產家電領頭羊格力、借冰雪盛會再現高光時刻的安踏、在嬰幼兒奶粉行業獨占鰲頭的飛鶴都位列其中,收獲滿滿的關注。
事實上,普通消費者也能清晰感知到:在很多消費品領域,國產品牌才是大眾首選。尤其是從被稱為“國潮元年”的2018年開始,一批國貨品牌收獲消費者追捧,買國貨不僅是趨勢,更是潮流。
《百度2021國潮驕傲搜索大數據》報告顯示,近五年中國品牌搜索熱度占品牌總熱度比例從45%提升至75%,達到海外品牌三倍,全面涵蓋食品、服裝、科技、文化等消費品,并在人氣、品質、口碑等各方面都不落下風。
這樣“國貨漸盛”的場景,其實是國產品牌努力多年才收獲的結果。
如果把時間倒退到十年前,在很多消費品領域,外資品牌占據了極大優勢。
2012年時,談到冰箱和洗衣機等家電,西門子、松下、LG等外資品牌才是大眾青睞的熟面孔;在高端的中央空調市場,前五大全是外資品牌;在中國運動鞋市場,阿迪和耐克更是長期牢牢把控三四成的份額;而一說到奶粉,消費者更是一度出現非“洋奶粉”不買的心態。
這樣的現實讓不少國產品牌暗下決心,苦練內功。
一方面,習慣低調做事的國內品牌,開始借鑒外資品牌先進的傳播理念,通過奧運、世錦賽等渠道增加曝光,積極擁抱互聯網,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例如李寧、安踏重金贊助國內外各大體育賽事、頂級球星,成功塑造國貨品牌可信賴、可親近的形象。
更為關鍵的,則是品質升級、產品創新,滿足消費者對產品不斷提升的需求。
從“洋品牌代工之鄉”的晉江起家,安踏曾經很長時間都被歸在低價競爭、以量取勝的“晉江貨”品牌里。直到安踏收購了FILA等品牌后,終于改頭換面,瞄準中高端,產品設計水準和新品更新周期顯著提升,一改外資品牌主導的局面。與此同時,安踏圍繞運動科技的研發投入水漲船高,光是過去五年就翻了一倍不止,持續對標國際一線品牌。
與此同時,政府對打造中國品牌的扶持力度也一再升級。
早在2002年,中央政府提出“要盡快形成一批有實力的跨國企業和著名品牌”。到2014年,中國品牌的建設上升為“國家行動”,中央政府提出全面支持自主品牌的建設和發展,“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近年央視的品牌盛典,正是希望通過表彰代表性中國品牌,提升行業、大眾對國產品牌的認知和信心。
過去十年,國人民族自豪感持續提升,專注品質、更懂中國消費者的國貨品牌終于突出外資包圍,悄然超車。
在家電領域,格力、美的等國產品牌已經占據了市場的“半壁江山”,連門檻較高的中央空調市場,國產陣營品牌2020年就已拿下54%的占有率。而安踏、李寧等運動品牌,憑借新潮設計、品質提升收獲了年輕人追捧,徹底與“晉江貨”拉開了身位,有望與耐克、阿迪一較高下。就連長期被外資品牌把控的美妝市場,近年花西子、完美日記等國貨品牌也打響了名聲。
乳制品行業經歷也頗為相似。近年來,隨著國產奶粉品質的不斷升級,消費者對國產奶粉品牌的不信任逐漸消弭。最初,進口品牌在國內市場備受追捧,如今,以飛鶴為首的國產品牌實現彎道超車。
據AC尼爾森數據,截至2020年12月,飛鶴在中國嬰兒奶粉市場上第四季度的市場占有率提升至17.2%,2021年上半年,這一數據達到19.2%。
“中國質造”正在逐漸替代“中國制造”。正如阿迪CEO Kasper Rorsted去年所觀察到的,“中國消費者需求依然強勁,但他們越發偏向本土品牌,而不是全球品牌。”
對用心經營的國貨品牌來說,當下可能是最好的時代。
立足于貨,心向于國
那么,何為國貨?
國貨拆開,背后至少是兩個概念,首先是以“貨”為依托的產品及其品質,而后是以“國”為恒高追求的榮譽目標及責任價值。
究其內核,“國貨”一詞意味著消費者對品牌的社會責任感有更高的要求,這當中,企業對品質與創新的堅守是基礎。
此次2022北京冰雪盛會上,開幕式羽絨服、短道速滑隊比賽服、谷愛凌“金龍戰袍”……安踏憑借“高科技時尚”的運動服裝,證明了中國品牌不輸國際的高品質。連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也盛贊安踏:“鞋服質量非常高,在本屆冰雪盛會上為很多代表隊提供了裝備。”
作為國產乳業品牌的領軍者,飛鶴同樣延續了中國品牌踏踏實實、專注品質的實干精神,早在2006年,在北緯47°世界黃金奶源帶上,飛鶴就率先打造了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行業產業集群,從源頭牧草種植開始,奶牛飼養、生產加工、物流倉儲等所有流程和環節,都受到嚴格管控。
彼時,各大乳品企業還在實行從農戶手中收購鮮奶的模式,但飛鶴大膽提出自主建廠、自控奶源,提前多年開啟了國產奶粉全產業鏈時代,后引得行業紛紛跟進。
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飛鶴耗費10余年,在廣袤的黑土地建起7個自有牧場,奶牛存欄近7.2萬頭,擁有約60萬畝專屬農場。
然而夯實奶源地建設只是基礎,未來想要謀求高質量發展,滿足更多消費者的需求,研發創新成為必由之路。
正如網友“三角幾何的指南者”討論“十大國品之光品牌”時所說,“科技創新是這些國產品牌C位出道的強有力支撐。”
“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是飛鶴向消費者喊出的最響亮口號,其底氣源自長期對中國母乳的研究和營養體系建設。
2009年,飛鶴作為863計劃的參加單位之一,承擔了黑龍江、北京的母乳采集和檢測任務,正式開始系統、全面研究母乳成分。十年間積累了兩萬多個樣本量,覆蓋了國內27個省份。
最近,飛鶴還成功“揭榜”國家科技部“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繼國家863項目、科技部十二五項目的研究工作之后,再一次承擔國家級科技攻關課題。
在此基礎上,飛鶴也將母乳研究提煉為科研成果,僅2020年就有三項重要的研究成果問世,幫助行業和大眾更好地了解中國母乳。這些成果部分應用在產品“星飛帆”升級后的配方中,助力設計更貼近母乳的奶粉。
“高品質、嚴創新”的精神,帶動國產奶粉贏回了消費者的信任,讓飛鶴等國產品牌重新奪回了市場主動權。
而在“國”的角度,國貨品牌如何回饋社會、如何與大眾齊心,更是當下消費者決定如何看待品牌的關鍵維度。
很多人都對去年鴻星爾克積極賑災記憶猶新。面對河南水災,外界眼中“瀕臨破產”的鴻星爾克捐出5000萬,很快引爆網絡,點燃了大眾支持國貨品牌的熱情。
回顧過往天災,飛鶴也從不缺席。近兩年,無論是疫情伊始,還是去年河南受災,飛鶴都第一時間與大眾、社會站到了一起。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中國飛鶴先后捐贈2億元款項物資物馳援疫情一線,一手戰疫情、一手保供應,立足乳制品行業屬性、發揮自身優勢,捐款捐物的同時,積極協調供應鏈合作伙伴加班加點,保障疫區寶寶“不斷糧、吃好糧”。
去年河南災情期間,飛鶴也向受災醫院提供大量醫療和生活物資支持,工作人員徒步搬運幾十層樓支援醫院產婦和寶寶。
所謂“國貨之責”,便是“貨”與“國”二者精神的兼具,飛鶴成為當之無愧的“國品之光”。
邁向“國品之光”的60年
外界的厚愛,與飛鶴六十年的經營歷史息息相關——從黑龍江農墾下屬的一家地方乳品廠,成長為今天引領全國的“國品之光”,并不是單靠飛鶴自己單打獨斗實現的,企業與社會的交融密不可分。
企業的社會責任承擔,不單要求從品質、創新角度引領行業,也不只是突發危難時伸出援手,更需要企業結合所在行業、所在區域,往產業上下游的更遠處看去;更不能只顧經營本身,要真正理解回饋社會的深遠意義。
作為行業創新打造產業集群的代表,飛鶴以一己之力帶動了所在區域畜牧業、物流運輸業等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創造了數以萬計的工作崗位。
原國務院資深參事、兩屆全國政協常委任玉嶺實地考察飛鶴產業集群后盛贊:“飛鶴既是建設者,也是引領者。通過專屬產業集群的建設,飛鶴帶動了當地產業發展,幫助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作為飛鶴二次創業、夢想再度騰飛的地方,齊齊哈爾市克東縣就得益于此,隨著飛鶴的到來,按下了經濟“快速發展”的按鈕。
截至目前,飛鶴已經為克東縣提供1500余個就業崗位。將視線延展至黑龍江全省,飛鶴以創新性的產業集群發展模式,不僅確保了飼料、奶源的安全,還帶動了省內100多萬畝耕地增值,創造15萬個就業崗位,拉動15萬農民增收致富。
與此同時,飛鶴也花費了大量精力開展計在長遠的公益項目。
2006年,飛鶴便已經設立項目對家庭條件艱苦的學生進行系統性幫扶,后來響應“中國小康牛奶行動”號召,項目升級為明確的“鶴心助學助教計劃”,以助學助教為核心,輔以營養普及。
官方數據顯示,自2017年至2021年,“鶴心助學助教計劃”連續5年在黑龍江、吉林、湖南、河北、河南、新疆等省級行政單位的欠發達地區開展飛鶴奶粉助學活動,共捐贈總價值超400萬元的學生奶粉。
身處乳制品行業,飛鶴深知關照下一代的重要性。正如飛鶴副總裁魏靜所說,“除了為消費者提供好產品,還要為他們提供更多生、養、教知識,創造更大價值。”
憑借在公益領域的表率和引領作用,2021年9月,飛鶴獲得民政部授予的全國第十一屆中華慈善獎“慈善楷模獎”的榮譽。
以“企業”為名,飛鶴正引領嬰幼兒奶粉行業向國際市場發展;以“責任”為名,飛鶴也從未停下腳步,通過產業帶動、減碳減排、公益行動回饋消費者和社會。
正如飛鶴董事長冷友斌在2022年新年賀詞中所承諾:“60年過去,如今回頭看,才發現我們一路相伴,已經走了這么遠,但我們仍要繼續往前走,創造下一個60年,追尋我們的星辰大海。”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