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供圖
證券時報兩會報道組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積極的財政政策亮點紛呈。一方面,財政通過赤字率的降調與新增支出規模增大的“一減一增”為財政可持續發展與保障支出強度打下基礎。另一方面,階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結合、減稅與退稅并舉的一攬子稅收支持政策受到了社會各界的熱議。
多位代表委員表示,今年積極的財政政策導向鮮明,具體措施既強調更可持續,通過下調赤字率來保留政策力度,又聚焦重點,以更大規模的新增財力來穩定宏觀經濟大局,助力市場主體煥發生機。在體現出中國經濟將行穩致遠的信心的同時,也充分體現了中央財政聚焦短板弱項發力,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工作重心。
財政政策既留空間
又增力度
“是不是提升了效能,要看是不是完整、準確、全面貫徹落實了黨中央決策部署,是不是促進了經濟健康發展,是不是讓老百姓(603883)更多受益。”對于今年的財政政策,財政部部長劉昆在3月5日全國兩會首場“部長通道”上進行了解釋。他表示,財政將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既保持必要的力度,支持經濟恢復發展,又預留政策空間,應對今后可能出現的風險挑戰。
近兩年來,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經濟沖擊,財政赤字率持續維持在3%以上。今年在“更可持續”的要求下,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將財政赤字率下調至2.8%左右,比去年預算下降0.4個百分點,資金規模減少2000億元。
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向東在3月5日的國新辦政策吹風會上表示,將赤字率調回至3%以內,釋放了我國經濟和財政運行穩健的信號,能夠提振市場信心。及時回調赤字率水平也為應對以后可能出現的復雜困難局面留出空間。
在下調赤字率的同時,今年也顯著增加了可用財力,支出規模比去年擴大2萬億元以上。對于新增財力的使用,政府工作報告還明確要求,要下沉基層,主要用于落實助企紓困、穩就業保民生政策,促進消費、擴大需求。
在國務院研究室綜合一司司長劉日紅看來,擴大財政支出,主要是通過加大中央財政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力度,來確保全年2.5萬億元減稅退稅的政策落到實處。另外,財政還要帶動擴大有效投資,加大對基建投資的支持力度。今年專項債券擬安排額度3.65萬億元,與去年一致,同時中央預算內投資的額度6400億元,比去年擴大300億元。
對于今年的財政政策安排,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副院長高培勇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說,一方面釋放了積極的信號,體現了我們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們的政策工具箱留足了“彈藥”。
在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財政廳廳長劉興云看來,中央通過合理安排赤字、特定國有機構上繳利潤、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等方式,進一步擴大財政支出規模。今年安排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增加2萬億元與新增專項債券3.65萬億元,既釋放了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明確信號,有力保障重點支出需要,又妥善處理了減稅、增支和控制赤字的關系,對于穩定市場預期、增強投資信心、促進經濟增長,將起到十分重要的支撐作用。
超預期規模退稅減稅
提振市場信心
“在2021年的基礎上,預計今年退稅減稅約2.5萬億元,規模為歷史之最,超出之前社會的普遍預期,反映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魄力和決心。”稅務總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信心比黃金還重要、還珍貴,超預期的政策安排將帶來穩預期的戰略性效果,對緩解企業當前困難以及推動長遠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
去年實施的小規模納稅人階段性免征增值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收獲了企業家們的廣泛好評。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執委、重慶陶然居飲食文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嚴琦就表示,去年國家加大對小微企業的稅收優惠力度,出臺小規模納稅人階段性免征增值稅等政策,延長了餐飲行業恢復發展的“窗口期”,幫助疫情影響下的餐飲行業逐漸回暖復蘇。
在今年一攬子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中,有不少政策是對去年企業反映積極的減稅降費政策的延續與加碼。比如,延續實施扶持制造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減稅降費政策,并提高減免幅度、擴大適用范圍;對小規模納稅人階段性免征增值稅;對小微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100萬元至300萬元部分,再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繼續加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實施力度,將科技型中小企業加計扣除比例從75%提高到100%。
“任何產品和技術都有生命周期,只有不斷進行自我更新,才能可持續發展。稅收優惠是我們的堅強后盾。”全國人大代表、浙江龍盛(600352)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長歐其說,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等稅收優惠政策,能為公司盤活現金流、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供助益。
據劉昆介紹,今年聚焦制造業、小微企業,制造業等6個行業的退稅減稅規模將達1萬億元,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受益受惠規模也將超1萬億元。而作為今年主要稅費支持政策的增值稅留抵退稅,通過提前退還尚未抵扣的稅款,直接為市場主體提供現金流約1.5萬億元。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財政廳廳長戴運龍表示,一系列稅費支持政策在減輕企業負擔、促進居民消費、穩定市場預期和擴大就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預計全年2.5萬億元的新增減負將支持市場主體紓困發展,努力穩企業保就業,為支持經濟穩定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讓稅務工具發揮更大功效
值得注意的是,在提出了一攬子新的稅費支持政策的同時,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到,各地也要結合實際,依法出臺稅費減免等有力措施,使減稅降費力度只增不減,以穩定市場預期。多位代表委員則認為,除了一攬子穩企紓困政策外,稅務工具還能在推動養老金第三支柱建設、鼓勵多孩生育等領域發揮功效。
加快養老金第三支柱建設已是當下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點工作。全國政協委員、對外經貿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孫潔在提案中建議,加大對第三支柱產品的政策支持力度,出臺一攬子強有力的激勵政策,包括稅延、稅免、直接補貼等舉措。在稅延商業養老險改革試點工作中,應提升養老稅延的抵扣金額,提高政策吸引力。比如,提高稅延養老保險交費限額、降低領取稅率、投資收益領取階段免征稅,允許個人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多交費,并針對超額交費部分制定分段的個稅抵扣政策等。
在提升民眾生育積極性方面,全國人大代表、奧克斯集團董事長鄭堅江建議,提高家庭生育二孩、三孩的子女教育支出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標準,減輕多孩家庭經濟壓力。全國政協委員、南方科技大學代理副校長金李則建議,可提升三孩以上家庭的個稅起征點。
此外,多位代表委員還強調,若要提升政策效能,有關部門需完善稅收政策機制,落實落細各項稅費支持政策。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張連起就指出,如何把涉及主體稅費種類、覆蓋所有市場主體、兼具多個時間跨度的一系列減稅降費“真金白銀”從“紙上”落到“賬上”,考量的是有關部門為納稅人紓困解難的初心、讓市場主體切實減負的決心和實打實兌現政策的細心。
“后續稅務總局還將根據新情況新需求不斷完善便民辦稅繳費舉措,進一步為市場主體紓困解難,持續優化稅收營商環境。”全國人大代表、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趙靜告訴記者,目前,各級稅務機關正在全力以赴確保黨中央、國務院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落地生根。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