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觀察者網 童黎]別罵了別罵了,大發“戰爭財”的挪威人說自己在“反思”了……至于怎么“彌補”,目前沒有下文。
據法新社3月17日報道,隨著油價飆升,烏克蘭沖突對一些能源生產國來說卻成了“好事”。這場戰爭給挪威石油收入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增長。挪威擔心被指“發戰爭財”,正在考慮如何處理這筆意外之財。
根據北歐聯合銀行(Nordea Bank)的數據,俄烏沖突升級后,全球石油和天然氣價格飆升,挪威今年的油氣收入有望增加近1.5萬億克朗(約合人民幣1.1萬億)。
挪威是西歐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國,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挪威連手指頭都不用動,一秒鐘就能多入賬近5萬克朗(約合人民幣3.6萬元)。
法媒接著話鋒一轉,稱“這筆好處讓挪威心懷愧疚”。石油和能源部長亞斯蘭(Terje Aasland)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有時候賺錢并不有趣,比如現在。”
報道截圖
挪威的大部分石油收入最終通過油氣領域的稅收、紅利和直接持股,流入國庫,存入主權財富基金。而挪威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主權財富基金。
雖然近幾周全球股市下跌給基金帶來損失,但它仍價值約11.5萬億克朗,相當于挪威540萬居民人均擁有超200萬克朗(約合人民幣144.3萬)。
挪威媒體社論寫道,“挪威無法逃避一個令人不快的事實:這是一筆戰爭財。”
“在烏克蘭正被摧毀,大多數其他國家主要感受到能源價格升高、食品價格上漲和通貨膨脹等戰爭負面影響的時候,我們卻在受益。”
目前,挪威綠黨呼吁將增加的巨額收入注入一個“團結基金”,用于滿足類似馬歇爾計劃的各種需求,包括為烏克蘭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和重建,幫助歐洲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幫助最貧窮的國家應對能源和食品價格飆升。
相比之下,到目前為止,挪威中左翼政府承諾向烏克蘭提供20億克朗(約合人民幣14.4億)人道主義援助。
挪威總理斯托爾(Jonas Gahr Store)稱,挪威可以通過向歐洲供應盡可能多的天然氣,來幫助歐洲減少對俄羅斯的依賴。挪威通過龐大的天然氣管道網絡,滿足了歐盟和英國20%-25%的天然氣需求,而俄羅斯的市場份額在45%到50%之間。
與此同時,歐洲氣候公約大使弗里斯沃爾德(688028)(Paal Frisvold)建議挪威放棄“超額利潤”,并對出售給歐洲國家的天然氣價格設置上限。
他說:“最重要的是要表現出團結,在這個歷史性時刻展現出領導力。我的孩子們會問我,爸爸,挪威在烏克蘭戰爭中做了什么?我不想告訴他們:我們大賺了一筆。”
不過,正在起草春季預算的挪威政府表示,目前沒有設定上限的計劃。
另一方面,中國石油(601857)大學(北京)俄羅斯中亞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劉乾向觀察者網指出,“西方越是禁運,越是激化局勢,那么油價會漲得越高,俄羅斯出口一桶油的收入就會越高。所以這實際上是一件非常悖論的事情。”即使“能源戰”短期利好能源產出國,油價上漲也可能推動新能源和新技術發展。能源轉型的周期可能會縮短,“去化石能源”的時代也可能提前到來。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