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估算,地方承擔的7500億元退稅資金中,中央財政補助平均超過82%,即地方實際承擔退稅資金不超過1350億元。 ]
今年穩定宏觀經濟的關鍵一招,是實施力度空前的2.5萬億元退稅減稅降費政策,其中1.5萬億元增值稅留抵退稅將于4月起實施。
繼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后,3月22日,財政部、稅務總局公布《關于進一步加大增值稅期末留抵退稅政策實施力度的公告》(下稱《公告》),明確退稅政策細節、享受條件和時間等具體內容,宣告1.5萬億元增值稅留抵退稅4月起正式啟動。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以及制造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等六大行業,是此次退稅聚焦對象。
多位財稅專家告訴第一財經,系列政策將直接緩解小微企業、制造業企業的資金壓力,甚至退給不少小微企業“救命錢、救急錢”,能增強企業發展信心,也有利于就業穩定和民生保障,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提供強力支撐。中央財政加大對地方轉移支付,將保障退稅新政不折不扣落地。
1.5萬億元退稅細節公布
今年增值稅繼續擔當減輕企業負擔的主力,而方式改為退稅。
增值稅實行鏈條抵扣機制,以納稅人當期銷項稅額抵扣進項稅額后的余額為應納稅額。當進項稅額大于銷項稅額時,未抵扣完的進項稅額會形成留抵稅額。這筆留抵稅額按國際慣例應該退還給企業,但受征管水平等因素影響,為避免騙稅等造成稅款流失,2018年以前中國企業只能將這筆留抵稅額結轉到下一期來抵扣,并不退稅。
為改變這一現狀,2018年以來中國探索構建一套適合國情的增值稅留抵退稅制度,其中,2019年4月開始,試行增值稅期末留抵稅額退稅制度,對符合條件企業的部分增量稅額予以退還,但這不涉及巨額存量稅額,增量稅額退還也打了折扣。
在經濟增速放緩疊加疫情沖擊下,不少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等經營困難,急需國家政策扶持。如何更精準更有效地支持企業紓困,實施巨額增值稅留抵退稅成為國務院首選。自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宣布1.5萬億元增值稅留抵退稅后,僅隔半個多月,在近日國常會部署后,《公告》正式對外公開,宣告了1.5萬億元退稅政策落地實施。
這1.5萬億元退稅資金并非“撒胡椒面”,而是針對特定對象,且有明晰的條件。根據《公告》,享受這次退稅的對象分兩類,一類是面向所有行業的小微企業(含個體戶),另一類是面向制造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和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六大行業的大中型企業。
中國政法大學施正文教授告訴第一財經,當前小微企業、個體戶經營受疫情等沖擊更大,經營困難,交稅費少,相比于減稅降費,退稅更有效,直接增加企業現金流,解決小微企業資金難題,小微個體戶數量大,支持他們也有利于保就業保民生。六大行業則關系到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民生保障等領域,支持他們有利于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穩定經濟基本盤。
與此前不同,根據《公告》,上述享受退稅的小微企業、制造業等六大行業不僅可以從4月起。按月全額享受退還增量留抵稅額,而且可以在今年內一次性退還存量留抵稅額。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李旭紅教授告訴第一財經,存量留抵退稅額可以退稅,比原來的僅有增量留抵稅額退稅大幅增加了退稅額,解決企業的資金困難。
普華永道中國間接稅主管合伙人李軍告訴第一財經,這意味著所有行業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關于進項稅額的資金占用問題得到了徹底的解決,有力地支持保民生保就業。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副院長田志偉告訴第一財經,制造業等六大行業形成了完善的增值稅留抵退稅制度。這對于促進這些行業的發展,鼓勵創新創業,助力行業內企業扭虧為盈具有重要幫助。
根據《公告》,退稅時間點上,企業從4月30日起,從小到大先后集中享受退還存量稅額。
“按照不同規模的企業分批有序地安排存量退稅款退稅,首先解決的是微型企業,然后到小型企業、中型企業、大型企業,充分反映對于中小微企業給予特殊的幫助及扶持。”李旭紅說。
小微企業、制造業等行業適用退稅新政具體標準也在《公告》中得以明確。此外,享受退稅的企業還要滿足相關條件 ,比如納稅信用等級為A級或者B級,3年內未騙稅、虛開發票等。
中央財政4000億元已撥付地方
國務院明確,中央財政在按現行稅制負擔50%退稅資金的基礎上,再通過安排1.2萬億元轉移支付資金設立3個專項,支持基層落實退稅減稅降費和保就業保基本民生等。其中,對新增留抵退稅中的地方負擔部分,中央財政補助平均超過82%并向中西部傾斜。
專家據此估算,地方承擔的7500億元退稅資金中,中央財政補助平均超過82%,即中央負擔超過6150億元,地方實際承擔的退稅資金不超過1350億元。
田志偉稱,之前社會各界擔心增值稅留抵退稅制度會增加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使得地方政府在執行留抵退稅過程中做不到盡心盡力,甚至可能會產生拖延、征收過頭稅等問題。這次中央事實上是承擔了增值稅留抵退稅的大頭,對于順利推進增值稅留抵退稅工作意義重大。
財政部介紹,首批支持小微企業留抵退稅的專項轉移支付4000億元已于3月21日下午下達。
根據財政部公布的《關于下達2022年支持小微企業留抵退稅有關專項資金預算的通知》(下稱《通知》),4000億元退稅專項資金預算指標已經分配給31個省份、5個計劃單列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比如,江蘇省獲得378.71億元,廣東省(含深圳市)獲得364.84億元。
除了上述4000億元小微企業退稅資金外,中央財政還安排的支持基層落實減稅降費和重點民生等專項轉移支付8000億元。財政部表示,這筆專項資金根據相關工作進度也將盡快下達。
為了管好這筆巨額專項資金,目前財政部制定印發相關辦法,明確專項資金分配備案、預算下達、資金調撥等管理要求,完善政府收支分類科目,做到留抵退稅政策可細化、可統計、可分析。
另外,包括上述4000億元在內的專項資金,均納入財政直達資金范圍,實行動態監控,防止閑置挪用,確保退稅資金直達市場主體、對地方的補助直達市縣基層。財政部還建立資金預撥機制,逐月預撥、滾動清算,保障地方國庫動態存有半個月的退稅所需資金,并壓實省級財政部門主體責任,保障退稅“紅包”及時落袋。
田志偉稱,我國之所以從2018年才開始推進增值稅留抵退稅改革,一個重要的原因即是擔心有不法分子通過留抵退稅政策來騙取國家稅款。這次改革特別強調了留抵退稅過程中的風險,估計未來一段時間通過稅務大數據打擊增值稅騙稅等問題將是稅務管理的重要工作內容。
財政部表示,下一步將與人民銀行、稅務總局加強工作會商,堅決落實增值稅留抵退稅等政策的同時,切實嚴肅財經紀律,防范企業通過虛開增值稅發票等方式“騙退稅”,防范虛列留抵退稅等方式“騙補貼”;防范一些地區出現征收過頭稅費、虛增財政收入等。
李旭紅認為,此次進一步加大增值稅期末留抵退稅制度的實施不但有利于優化增值稅制度,體現增值稅中性的特征,符合國際慣例,也反映了我國現代稅收制度改革的成效,此次存量、增量一并退稅,企業獲得退稅資金的返還,更大范圍地釋放了國民經濟支柱行業的活力,對于提升整體宏觀經濟基本面而言是重大利好,對資本市場也釋放了積極的提振市場信心的信號。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