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今年實施的1.5萬億元增值稅留抵退稅操作細節公布。4月1日起,所有行業小微企業、按一般計稅方式納稅的個體工商戶以及制造業等六個行業,分階段全額退還存量留抵稅款,增量留抵稅款也從4月1日起按月全額退還。
在3月23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表示,要確保該退的稅款盡快退到企業賬上。作為具體執行部門,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王道樹表示,對符合政策條件、低風險的納稅人,將簡化退稅審核程序,全鏈條電子化退稅,申請即辦、高效退稅。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我國將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全年退稅減稅約2.5萬億元,其中1.5萬億元為增值稅留抵退稅。這一舉措相當于直接給市場主體發放了1.5萬億元的現金流,備受期待與關注。
全部小微企業及制造業等六行業均可退稅,退增量也退存量
3月21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2022年實施大規模留抵退稅具體政策安排,明確“退給誰”“何時退”“如何退”等政策細節。
根據安排,今年的留抵退稅優先支持小微企業、重點支持制造業等行業。以下市場主體均可享受今年的退稅“紅包”:所有行業小微企業、按一般計稅方式納稅的個體工商戶以及制造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從時間安排上看,小微企業先退,存量留抵稅額在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還,其中微型企業在4月集中退還,小型企業在5月至6月退還;7月份開始,制造業等六個行業退還存量留抵稅額,今年底前全部完成。
除存量留抵稅額一次性全部退還外,對增量留抵稅額,上述市場主體全部從4月1日起按月全額退還。
王道樹表示,各個節點的集中辦理并不是“過期不候”,符合條件的納稅人在以上節點后仍可按規定申請退稅。考慮到今年留抵退稅戶數多、小額退稅占比較高的情況,對符合政策條件、低風險的納稅人,將簡化退稅審核程序,全鏈條電子化退稅,申請即辦、高效退稅。
4月1日前,稅務部門還將利用電子稅務局提示提醒等方式,面向納稅人開展第一輪全覆蓋政策宣傳。隨后,有針對性地適時開展多輪次輔導,對留抵退稅存量情況復雜的企業,必要時采取“一對一”輔導,上門講解。記者注意到,北京一些商務樓宇已經聯合屬地稅務部門開始線上政策培訓。
除1.5萬億元的留抵退稅,總計約2.5萬億元的退稅減稅中還有1萬億元是其他減稅降費措施帶來的,包括延續實施扶持制造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系列減負舉措等。
中央財政彌補地方缺口,首批4000億元轉移支付已經下達
今年的大規模留抵退稅政策中還有一項重要的保障措施:中央財政專門安排1.2萬億元轉移支付資金,支持基層落實退稅減稅和保就業、保基本民生等。
按照現行財政體制,增值稅中央與地方五五分享,相應退稅也是五五分擔。實施大規模留抵退稅會對地方財政造成明顯沖擊。
為避免地方財政收支缺口加大或落實退稅不積極,今年中央財政在承擔50%分擔比例的基礎上,專門安排了1.2萬億元轉移支付資金支持地方,確保退稅政策不打折扣。首批用于支持小微企業留抵退稅的轉移支付4000億元已經于3月21日提前下達,為4月1日的退稅做好準備。
許宏才介紹,經過測算,留抵退稅中央對地方補助比例平均超過82%。也就是說,在留抵退稅形成的總減收當中,中央承擔50%,又補助了地方82%,實際上地方承擔了50%當中的18%,按總量算是9%。
1.2萬億元中,另有一部分資金用于支持地方落實其他減稅降費措施以及除減稅外的縣區增支因素,補充縣區財力。
除1.2萬億元外,中央財政還安排了正常的轉移支付,增長幅度也很高。二者相加,今年中央財政對地方的轉移支付規模接近9.8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8%。
許宏才表示,如果再加上正常的轉移支付資金,預計地方主要是縣區落實新增留抵退稅和其他減稅降費實際的減收是完全能夠補齊的,能夠確保退稅減稅的政策落實到位,確保縣區財政平穩運行。
對于退稅資金,中央財政建立了預撥機制,根據下達的退稅專項資金預算和稅務部門提供的退稅計劃等,逐月調撥,逐月滾動清算,“算完了以后確保地方國庫庫款余額能頂半個月的退稅。”許宏才表示。
提前退、存量退、擴范圍,我國現代增值稅制度更加完善
作為我國第一大稅種,2021年國內增值稅收入約6.4萬億元,占全部稅收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增值稅同時是一種流轉稅,是對商品或服務在流轉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部分征收的一種稅。在實際流轉過程中,商品或服務的增值很難準確計算,因此,我國采用稅款抵扣的計稅方式,也就是用銷項稅額扣除進項稅額,所得差額作為應納稅額。
如果當期進項稅額高于銷項稅額,就會出現進項稅額抵扣不完的情況。對這部分稅額,我國曾長期采取當期不予退還,而是留抵,結轉到下一個納稅期繼續抵扣,即“留抵稅款”,這一定程度上會增加企業資金占用。
通過近年來的改革,我國基本已經建立起現代增值稅制度。對留抵稅款,從2018年以前的結轉下期抵扣,到2019年以后對部分先進制造業增量留抵稅額全部退還,對其他行業設定60%的退還比例;再到今年,對留抵稅額提前實行大規模退稅。
“大規模”體現在多個方面。許宏才介紹,首先是提前退付,今年實施的留抵退稅政策改為購進退稅,不再等企業產生銷售之后再去抵扣,稅務部門在前面就把進項增值稅辦理退稅。
同時,啟動存量退稅。此前,我國留抵退稅主要是針對2019年4月以后的增量留抵稅款,今年不僅按月全額退付增量留抵稅款,同時一次性退還以前年度結存的進項增值稅,若干年以來沒有通過銷項抵掉的進項增值稅全部可以退還。
此外,今年擴大了政策適用范圍,所有制造業和小微企業以及其他一些重點行業均納入范圍,小微企業的退還比例也從60%提高到了100%。
許宏才表示,今年的大規模留抵退稅不僅是應對當前經濟下行壓力的需要,同時也完善了我國現代增值稅制度,有利于縮短抵扣周期,減少企業成本,引導企業按市場情況合理決策,更加符合現代增值稅稅制要求。
新京報記者 姜慧梓
編輯 張磊校對 楊許麗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