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2)于3月27日舉行。主題為:碳中和進程中的汽車、交通、能源轉型與國際合作。一汽解放(8.200, -0.04, -0.49%)汽車有限公司新能源事業部總經理季一志出席并演講。
跨入21世紀,隨著產業結構調整、能源轉型升級,汽車產業迎來了一場具有顛覆性的新能源變革。近10年來,在國家引導推廣和市場轉型升級的雙輪驅動下,我國新能源(4.250, 0.19, 4.68%)汽車產業實現躍遷式發展,一舉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國和消費國。
季一志稱,自從我國1993年來首度成為石油凈進口國以來,中國石油(601857)(5.370, 0.02, 0.37%)對外依存度由當年的6%一路攀升到2021年的72%,能源安全形勢嚴峻,所以加快能源結構調整,汽車電動化轉型勢在必行。另一方面,由于我國經濟發展需求,碳排放情況居全球首位,近年來我國一直承擔著較大的國際壓力。
縱觀國內全領域碳排放情況,交通運輸行業占全領域碳排放量的16%,汽車行駛碳排量占交通運輸行業的81%,商用車的碳排放量占汽車行駛碳排放量的56%。因此,為達成碳達峰目標,商用車減排降碳已是大勢所趨,商用車電動化將成為減排降碳的重要手段,將會加速落地。
2021年10月12日,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中提到,為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中國將陸續發布重點領域和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撐保障措施,構建起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目前“1+N”政策體系正在逐漸清晰化,其中提出,加快推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為下一階段新能源車輛推廣提供了政策方向。
另外,針對煤化、鋼鐵、有色、焦化等“兩高”行業,將率先考核碳排放,“兩高”行業清潔化運輸轉型也會為商用車電動化帶來新的機遇。
季一志表示,“雙碳”目標落地為商用車電動化按下了加速按紐,一汽解放作為新能源汽車行業轉型最早的參與者、過程的推動者,見證了這幾年新能源汽車的飛速發展。
談及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變革,季一志分析稱,第一,加速產品創新,筑牢產業發展根基。
創新發展作為新時代重要思想,對于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目前,新能源市場已逐步從起步萌芽期過渡到快速發展期,商用車作為生產資料,商品力是最主要的考量因素,目前新能源產品場景主要集中在城市配送、城市服務、鐵路貨場、港口等封閉區域內,這主要是因為新能源產品仍然存在著整車成本、續航能力、補能效率、安全性等問題亟待解決,企業應精準洞察市場與客戶需求,準確把握新能源技術發展趨勢,構建核心技術研發能力,打造核心競爭力,逐漸擴大新能源產品場景覆蓋度,筑牢市場發展根基。
第二,布局模式革新,貼近市場訴求變化。
目前新能源車在推廣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痛點和難點問題,購車過程中由于新能源產品初始門檻較高,金融資本大都處于觀望狀態,這造成了用戶在產品購置時就存在很大困難,使用的過程中由于基礎設施建設配套業務不健全,導致用戶使用率差、接受度低,車輛使用過程中存在著二手車殘值評估及市場流通尚未健全,用戶及金融信息不足,也影響用戶選擇新能源車。所以,企業需要打破原有的思路,為用戶提供個性化購置方案、基礎設施配套規劃、二手車回收等涵蓋選、用、購、管、修、換的新能源整體解決方案,打造可復制的正循環商業模式,為用戶提供更低的使用成本、更高的產品收益,讓用戶加快適應新能源車。
第三,擴大產業協同,緊跟能源變革腳步。
車輛電動化的本質是能源供給的變化,車輛電動化將加速汽車產業與能源產業融合速度。據分析,2030年要實現交通領域碳達峰,交通行業新能源滲透率將不低于30%,這對我國的電力能源系統帶來極大考驗。所以,汽車產業需與能源產業協同發展,圍繞能源管理、存儲、傳輸、交易、消費等環節,同步打造適配的解決方案,特別是汽車產業與能源產業要加快V2G技術的應用,綠電在車輛端的使用,在實現降碳目標的同時、也為用戶創造價值。
第四,完善生態構建,促進產業可持續發展。
我國汽車上下游產業鏈資源豐富、類型完善,汽車市場最為開放包容,新能源汽車產業要實現高速平穩發展、換道超車,就不能閉門造車、獨立發展,需要加強產業縱深,合作打造生態、能力聚合、共同進步。
“我們要在合作中積累優勢,提升自主能力,促進產業可持續發展,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貢獻中國方案。同時在市場方面,某些區域地方保護現象嚴重,此舉嚴重阻礙了新能源車的推廣與發展,加之某些熱點資本盲目涌入,加劇地方市場的惡性競爭情況。因此,呼吁政府打破地方保護壁壘,發揮好資本對于市場的推進作用,引導新能源市場健康發展,加大投入新能源、新基建的建設,拉動當地經濟發展,促進新能源交通運輸轉型升級”,他強調。
第五,強化供應穩定,提升產業體系保障能力。
隨著新能源汽車逐漸上量,產業鏈穩定的重要性逐漸提升,特別是原材料的供應能力和壓力逐漸增加,對外部進口材料的依存度不斷上升,甚至出現“卡脖子”局面。受全球疫情、國際局勢影響,貴金屬、芯片等核心零部件的供應出現風險。因此,新能源汽車供應體系應布局合理、提前規劃原材料儲備及供應方式,加速關鍵零部件技術突破,不斷尋找替代方案,確保供應穩定,提升其產業體系保障能力。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