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601988)業協會、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關于防范NFT相關金融風險的倡議》。三協會提出,我國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通證)市場持續升溫,NFT作為一項區塊鏈技術創新應用,在豐富數字經濟模式、促進文創產業發展等方面顯現出一定的潛在價值,但同時也存在炒作、洗錢、非法金融活動等風險隱患。
三協會表示,要確保NFT產品的價值有充分支撐,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防止價格虛高背離基本的價值規律。保護底層商品的知識產權,支持正版數字文創作品。真實、準確、完整披露NFT產品信息,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公平交易權。
三協會聯合呼吁會員單位共同發起倡議,堅決遏制NFT金融化證券化傾向,從嚴防范非法金融活動風險,自覺遵守以下行為規范。堅守行為底線,防范金融風險,首先是不在NFT底層商品中包含證券、保險、信貸、貴金屬等金融資產,變相發行交易金融產品。
其二,不通過分割所有權或者批量創設等方式削弱NFT非同質化特征,變相開展代幣發行融資(ICO)。
其三是不為NFT交易提供集中交易(集中競價、電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持續掛牌交易、標準化合約交易等服務,變相違規設立交易場所。
其四,不以比特幣、以太幣、泰達幣等虛擬貨幣作為NFT發行交易的計價和結算工具。
其次,對發行、售賣、購買主體進行實名認證,妥善保存客戶身份資料和發行交易記錄,積極配合反洗錢工作。
最后,不直接或間接投資NFT,不為投資NFT提供融資支持。
作為非同質化代幣,NFT是虛擬貨幣市場衍生的幣種。2021年年初,天價NFT的消息不斷傳出,持續推高NFT市場的熱度。國內各家互聯網平臺開始在該領域試水。在談“幣”色變的環境下,2021年10月,原支付寶小程序“螞蟻粉絲粒”以及騰訊旗下“幻核”頁面的“NFT”字樣一夜間均改為數字藏品,定義為“虛擬數字商品”或“虛擬權益證明”。
2022年初,周杰倫等知名華人參與到NFT市場,再度帶動了市場的熱度。部分國產數字藏品市場開始支持數字藏品流通交易,越來越多的用戶在線上交易價格高昂的圖片或音樂作品。藍鯨財經注意的,阿里拍賣此前支持NFT產品交易撮合服務。
在國產數字藏品市場的火熱的背景下,據黑貓投訴平臺,自2月18日起,數字藏品平臺“唯一藝術”的投訴量已經超過900條,投訴內容包括平臺卡頓導致交易錯誤,發貨到賬問題、提現審核時長,有投訴稱提現5天未到賬。3月以來,多個涉及NFT或數字藏品交易的微信公眾號被封。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