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困難再多,他們也拒絕躺平。
記者 | 韓希言 張旋 洛重陽
編輯 | 刺猬
“疫情結束后,我的企業還會在么?”上海的創業者也在一遍遍地問自己。
面對工廠停產、物流停滯、收入歸零、線上辦公效率低……他們可能暫時無法給出答案,但不少創業者對鉛筆道表示:現實困難雖多,可我們拒絕躺平。
一位創業者告訴鉛筆道,他甚至做好了賣房的準備。身為跨境電商企業的創始人,他天天為了物流問題焦慮,退單像雪花一樣襲來,單月退單金額得有幾百萬。即便如此,他也沒有怨天尤人,而是為后續做好了最壞的打算,靠賣房再撐一撐。
當然,也有從危機中找到發展機遇的企業。一位創業者對鉛筆道表示,疫情下他們的預制菜項目反倒發展得更好,3月份的銷售收入創下了創業以來的新高,相當于去年同期的5倍多。
也有創業者把當前無法破解的企業困境先放在一邊,帶領員工沖上抗疫一線,把原本要宣發的庫存食品留下來,幫助上海的醫院和居民補給物資。
……
疫情仍在持續,我們相信每位上海的創業者都在為極力“求生”,都在期待他的公司,能挺到疫情結束。我們會持續關注上海創業者的動態,也希望能為困境中的創業者提供一份精神鼓勵。本文是鉛筆道“上海創業者”系列第二篇,下面是他們的故事。
-01 -
“我已經做好賣房的準備了”
采訪進行到一半,一陣急促的門鈴聲迫使李飛中斷談話,他先說了聲抱歉,然后告訴鉛筆道:“應該是社區的人,除了他們現在也沒人會敲門了。”果然,新一輪核酸又要開始,這對李飛(化名)而言已是家常便飯。
李飛是上海一家跨境電商公司的創始人,產品以奢侈品為主,目標瞄向中產人群。在銷售渠道上,李飛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除了APP、小程序等線上渠道外,也在上海開設了兩家線下門店。在此前,該項目還完成過兩輪融資。
雖說以往做出了一定的成績,但在特殊時期也難免淪為兩千五百萬中的那個“一”。創業者也是普通人,李飛也會吐槽物資有多難買,有多貴。相比其他人李飛是幸運的,基礎的生活物資暫時不缺,但在精神上,他覺得隔離中的每一天都是折磨。
“線上辦公使公司的經營效率大減,并且公司在不可控的前提下經營,隨時可能犯錯。”他感嘆:“生怕疫情結束了,公司也沒了。”
關于辦公效率,他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從員工的角度而言,居家工作很難保證工作效率,“很多員工其實都是躺平半休假的狀態,做一會兒工作轉而打游戲刷短視頻。”現在的上海是風暴中心,很多人心中的“弦”已經崩到極致,所以他選擇默許了員工“摸魚”,不再施加壓力。
于公司業務而言,李飛最焦慮的還是物流問題。公司主要有幾個發貨渠道:上海倉、香港倉以及海外倉。因為疫情原因上海成了“與世隔絕”的狀態,貨物進不去也出不來,“我問過相關的負責人好幾次,什么時候倉庫能解封,每次的回答都是不知道,等通知。可什么時候會有通知?也沒人知道。”
為了達成訂單交付,從3月中旬李飛就緊急聯系其他的倉庫調貨,或者聯系供應商從海外發貨,但這樣時間、人力、渠道等成本自然急劇上升。并且,公司費盡心力培養起來的用戶粘性會不會因此受損?用戶是否會選擇其他平臺?這些也存在發生的可能性。
從干線物流到消費終端,物流停擺的影響存在于方方面面,上海不僅是李飛公司的大本營,也是其消費者集聚地,據他統計,上海用戶占比達到了近50%。當前“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也自然無法保證,很多消費者放棄等待早早取消了訂單。“這些天退單像雪花一樣襲來,單月退單金額得有幾百萬。說實話,有點絕望。”
很多人說,疫情結束后會有報復性消費,可是他并不看好,反倒覺得經過兩波疫情洗禮后使得很多人有了存錢的想法。
2020年疫情剛爆發時候,“現金流”三個字就一直掛在創業者與投資人們嘴邊。李飛很慶幸,此前他預測消費行業會變得難做,為此早早就縮減不必要開支,撤掉不賺錢的渠道,甚至早就精簡過人員。
為了進一步降低成本,這些天他也聯系過物業與房東詢問是否有免租的可能,但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對此,他也報以理解的態度,在疫情的洗禮下商業地產同樣也是受影響的行業,空置率極高,在這種背景下房東自然不會放棄這些剩余的客戶。
雖然賬上有現金,但李飛依舊時不時在算賬:盤算現在的狀態還能撐多久,最近一次算出的結果是兩個月。如果到時候情況還沒有轉好又該怎么辦?“我已經做好賣房的準備了。”“無論情況再怎么惡劣,也不可能總是怨天尤人選擇認命,創業者嘛,自然是不服輸的。”他最后說道。
-02 -
預制菜“不愁賣”,銷售收入翻5倍
“整個3月份,我們的銷售收入創下了創業以來的新高,相當于去年同期的5倍多。”預制菜品牌珍味小梅園創始人浦文明對鉛筆道說道。
去年年初,珍味小梅園宣布完成數百萬美元Pre-A輪融資。之后的一年多時間里,乘著預制菜行業的風口,珍味小梅園一路狂奔,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完成了三輪過億元融資。
疫情之下,已經火了兩年的預制菜行業,再次迎來新一輪爆發。浦文明解釋:“我們跟很多消費者溝通過,大家封閉在家十幾天甚至一個月,每天做飯都已經做煩了,大把的時間都放在做飯上,就會覺得很累。所以現在對預制菜的需求就非常高。”
面對暴漲的需求,浦文明用“不愁賣”來形容自己的產品銷售情況。目前珍味小梅園的產品線大概有50個SKU,覆蓋了早餐、晚餐場景,除去斷貨的產品,目前倉庫里面還有的十幾個品基本上都很好賣。
菜肴類尤其受歡迎。最近,珍味小梅園推出了198元/套的保供套餐,每天出貨量可達到3000-4000箱。這個套餐里有五六個菜肴,包括宮爆雞丁,梅菜扣肉、魚香肉絲等,另外還有兩份早餐。“推出去后,這個套餐是所有保供套餐里最好賣的,基本上人家開團都是30-50套,我們都是100-150套成團。”
面點類產品也很暢銷。4月1日-14日不到半個月時間里,蔥油餅已經賣出了1萬多箱,其他面點產品也基本上是到貨就清空,甚至有些貨是剛從倉庫發出就已經賣出去了。
不光自己做社區團購,珍味小梅園還在給家樂福會員店,大潤發,叮咚買菜、盒馬等平臺送貨。“今天我們剛從武漢調了2200箱貨,分給家樂福會員店1000多箱,盒馬1000多箱,就基本分完了。”
銷售額暴漲離不開前期相對充分的準備。浦文明回憶,3月中旬開始,珍味小梅園在上海的30多家自營店中,就有十幾家因疫情被封閉。預感到接下來的疫情形勢會比較嚴峻,于是團隊向公司所在地的普陀商委申請了車輛臨時通行證,保供企業證明等。終于趕在封城的前一天(3月31號)辦了下來。
4月10日,珍味小梅園又進入了上海市全市的保供白名單,成為可以第一批恢復門店營業的白名單企業之一。“但是現在我們有些店也缺貨,也不想讓員工出去走動造成麻煩,所以還是會晚一點再開業。”
不過,在整個疫情的大環境下,珍味小梅園也不可能不受到任何影響,物流成本上漲便是其中之一。“平時上海市內配送物流是一輛車500元,現在漲到2500元了。”浦文明介紹道。
“因為我們是保供企業,所以還是會維持正常零售價。而且我們的工廠都在上海周邊,就算物流費貴了一點,也還能承受。另外我們也并不想靠著疫情賺錢,我們看重的是未來,希望能將品牌的口碑做出來,所以就沒有漲過價,有些套餐可能還有優惠。”
疫情也給了團隊一個磨合的機遇。“以前我們做訂單計劃都是很簡單的,每天到貨多少賣掉多少是穩定的。但當爆發式訂單來的時候,怎么組織供貨保證自己不斷貨,保證所有消費者渠道都能兼顧到,這對我們供應鏈團隊的磨練提升是有很大的幫助。”
疫情期間的社區團購也為品牌積累了一定的私域流量。“居家隔離的這一個月,我們組織了很多線上培訓。以前很多店長不會操作外賣,也不會運營社群,通過這一次的磨練,每一個店長都練就了一套高效的私域流量玩法。這兩天也一直在討論疫情后怎么維護好這些私域流量。”
“另外通過這次疫情,我們也看到了整個預制菜行業的爆發式增長,疫情以后我們會踩下油門加大投入。”
-03 -
貢獻庫存物資,帶團隊沖上抗疫一線
“每天忙完就凌晨兩點左右了,有的時候甚至是四點。早上八點到八點半之間就會起來做志愿工作。”準時出現在抗疫前線,是林潮新自上海疫情爆發以來每天都要做的事。
林潮新是上海潮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做直播帶貨出身。在2022年3月開發了自有品牌“植場達人”,本著“讓健康變簡單”的初衷,上線了例如紅糖紅棗燕麥粥、山藥紫薯燕麥粥等一系列的營養食品。
在林潮新的計劃中,原本預計在三月底自產自銷掉十五萬庫存,一切被突然爆發的疫情打亂。
“你可能很難想象,在上海這個地方,有些人一天就只吃一頓飯,沒有物資的甚至一天都只吃幾顆花生米,甚至有一位舞蹈老師發朋友圈開玩笑,線上教課2個小時只需要3個雞蛋。還有方艙醫院的工人,每天工作18個小時也不能保證吃飽。無論是志愿者還是居民、醫生大家都很辛苦。”林潮新說道。
“植場達人”的產品,只需要一個水杯和熱水沖泡便可以是一頓飯。困在疫情中的林潮新做了一個大決定:把原本要做宣發的庫存食物留下來幫助上海。計劃有兩個:第一,優先把物資提供給上海的醫院、方艙群體、老人。第二:為了解決小區的物資和用餐困難。
原本的庫存數量也遠遠不夠支援上海。為了給更多的上海居民提供物資,政府為“植場達人”辦理了上海通行證,保證物資可以暢通無阻的從汕頭的工廠送到上海。
但是抗疫這件事難的不是做決定,而是執行。要保證產品真正送到需要的人手中,要求不管是管理層還是員工,都要前往前線進行支援。員工雖然會穿著防護服,但仍然需要每天在大街小巷上做物資配送,揀貨分裝。疫情感染速度之快,每日新增數目也在不斷加大,員工的擔心和緊張,林潮新全部都看在眼里。
為了說服和鼓舞安撫員工,林潮新選擇和他們一起沖在抗疫一線。“雖然這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但是這也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不能因為遇到疫情心態就崩了,就放棄了積極向上的心態,反而在疫情這樣嚴峻的環境下,我們需要去做使命范圍內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是大家一輩子都不會經歷的事情了。這個時候不做點什么,等什么時候呢?”
實際上,奮斗在抗疫前線只是林潮新目前生活的一部分,在疫情面前,林潮新自己的公司“潮談”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和挑戰。
潮談有自己簽約的藝人和主播,也有獨家總代的頭部品牌例如海爾、桂林西瓜霜等等。如今潮談在上海的倉庫被封,在天津的倉庫也幾乎發不出貨。主播因為上不了播而焦慮,運營的團隊心態也在崩潰邊緣。
這些壓力,林潮新都要面對。他坦言,“其實沒有好的解決辦法,因為目前所有的盈利和賺錢都不能放在疫情的前面。”與其糾結盈利的問題,還不如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我們會為自己身為志愿者而感到有意義,看到上海的居民因為拿到物資而開心也會非常的有成就感。”林潮新說道。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鉛筆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