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5月5日訊(編輯 史正丞)截至北京時間5月5日23點23分,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上升至515,678,538例,其中死亡病例達到6245540例。過去28天內新增的確診和死亡病例分別達到20555039例和77896例。
奧密克戎家族各類變異株仍然在全球范圍內廣泛傳播。根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過去28天內累計新增病例數最多的五個國家或地區分別是:德國(286萬)、韓國(265萬)、法國(241萬)、意大利(159萬)、美國(136萬)。
(全球疫情概覽,來源: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
此外,雖然亞洲多國的疫情數據整體在轉好,但中國周邊的韓國、日本依然位列全球確診數據排名前七的國家中。
以下為相關國家每日確診病例的增長曲線:
(來源:財聯社、Wind)
全球疫情動態
【世衛組織:過去兩年新冠相關死亡人數約為1490萬】
世界衛生組織稱,在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間,與新冠疫情直接或間接相關的死亡人數約為1490萬,大約為官方報告數字的三倍。據悉,該數字包括新冠肺炎死亡病例以及因衛生系統及社會所受影響而導致的死亡。
【國家衛生健康委通報最新疫情】
國家衛生健康委官網5月4日通報,5月4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373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13例;本土病例360例(上海261例,北京42例,河南14例,廣東13例,浙江10例,吉林4例,黑龍江4例,江蘇3例,江西3例,遼寧2例,湖南2例,山東1例,四川1例),含190例由無癥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新增死亡病例13例,均為本土病例,在上海;無新增疑似病例。
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無癥狀感染者4740例,其中境外輸入62例,本土4678例(上海4390例,遼寧99例,江西38例,江蘇26例,河南26例,浙江24例,吉林20例,河北19例,山東14例,北京8例,廣東6例,新疆4例,云南2例,湖北1例,廣西1例)。
【北京:社會面仍有零星隱匿傳染源 傳播途徑尚未完全阻斷】
據北京日報報道,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全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專家組成員龐星火周四介紹,目前本市疫情涉及15個區,呈現傳播速度快、點多面廣的特點,社會面仍有零星隱匿傳染源,傳播途徑尚未完全阻斷。
【上海:5月4日全市劃分防范區48602個 涉及1647萬人】
5月5日上午,上海市召開第174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據介紹,上海對封控區、管控區、防范區實施了“核酸+抗原”的組合篩查。依據階段性篩查結果,5月4日全市共劃分封控區11893個,涉及人口數234萬人;管控區20458個,涉及人口數451萬人;防范區48602個,涉及人口數1647萬人。
【浙江省疫情形勢總體平穩 未造成廣泛社區傳播和外溢】
浙江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周四通報,浙江本輪總計252起疫情中,222起在1天內實現社會面清零,90%以上的疫情在3天內實現社會面清零。浙江省疫情形勢總體平穩,未造成廣泛社區傳播和外溢。
【鄭州市本輪疫情仍處于發展階段】
鄭州市政府副秘書長李慧芳5月5日表示,當前,鄭州市本輪疫情仍處于發展階段,針對可能出現的隱匿性傳播,采取了區域核酸檢測與重點人群核酸檢測相結合、壓茬推進的舉措,盡快排干撈凈潛在感染者。5日進行的全市(不含鄭州航空港區)核酸檢測中,截至當日12時,完成采樣1031.2萬人,篩出陽性6管,均在重點人群中發現。
【三葉草生物:二價新冠疫苗誘導廣譜中和作用】
三葉草生物周四晚間公告稱,在臨床前研究中發現,公司二價候選疫苗作為基礎疫苗和加強針接種,誘導了對包括奧密克戎在內的所有值得關注的變異株的廣譜中和作用。該疫苗結合了來自原始新冠毒株和奧密克戎變異株的三聚體刺突蛋白抗原。
【英國NHS引入關節炎藥物治療新冠住院患者】
當地時間周四,英國國民醫療服務體系(NHS)發布公告稱,將引入關節炎藥物巴里西替尼治療需要住院的新冠患者,這也是該國第三個被調整用來治療新冠重癥的關節炎藥物。這類藥物通過降低引導免疫系統的信號,從而減少炎癥反應。根據臨床數據顯示,使用巴里西替尼能夠將新冠重癥患者的死亡率降低13%。
【美國學者挑戰“奧密克戎癥狀輕”觀點】
據路透社報道,來自美國麻省總醫院、哈佛醫學院和密涅瓦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期發表報告,提出奧密克戎的毒力與此前其他變種并沒有區別,這也有悖于普遍認知中的“奧密克戎傳播力強但毒性弱”的觀點。
研究人員分析了13萬新冠患者的記錄后表示,過去兩年不同病毒占據主導的時期里,住院和死亡風險幾乎相同。目前這篇論文正在期刊《Nature Portfolio》接受同行評審。學者們同時指出,之前那些結論為“奧密克戎毒性弱”的研究,大都在南非、英國和加拿大展開。
市場表現
繼昨日市場歡呼美聯儲排除更激進加息的選項后,周四開盤后美股市場迎來了一波拋售潮,至少顯示出部分投資者并不相信鮑威爾對后續經濟走向的樂觀看法。受到美股拖累,臨近尾盤的歐洲指數也多數走弱。
(周四歐美股市走勢,來源:Investing)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