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8點見,多一點洞見。每天早晚8點與你準時相約,眺望更大的世界。
隨著北京疫情的發展,海淀區不斷有陽性感染者報告,社會面時有零星病例出現。在海淀區疾控中心,流行病學調查工作夜以繼日地開展著。
一例確診病例報告后,對于風險點位、風險人群等信息的掌握,是摸清病毒傳播鏈的關鍵。病例活動軌跡信息整理、現場風險排查處置、密接和次密接人員篩查……自疫情發生以來,這些工作一刻也沒停過。視頻>>>
5月24日,北京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5月24日0時至15時,北京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23例,其中管控人員21例、社會面篩查2例。自5月24日起,北京面向社會招募核酸采樣志愿者。還有這些你關心的最新情況: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劉曉峰介紹,5月24日0時至15時,北京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23例。其中,管控人員21例,社會面篩查2例(西城區、豐臺區各1例)。4月22日至5月24日15時,北京累計報告1591例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涉及15個區和經開區。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海淀區、豐臺區、房山區、通州區、昌平區、大興區共9個區近7日均有社會面篩查感染者報告。
劉曉峰介紹,當前北京疫情防控仍處于膠著狀態,聚集性疫情和零星散發病例交織。提醒市民,請與官方公布的病例活動軌跡及東方廣場、友誼社區、復興路32號院、新民菜市場等風險點位有時空交集人員,接到健康寶彈窗提示人員立即向社區報告,配合落實各項防控措施。
北京市衛健委黨委委員王小娥介紹,5月23日,本市開展的區域核酸篩查,共采樣檢測1521萬人,初篩4管混采陽性,其中西城區、豐臺區各1管,石景山區2管。
王小娥介紹,為全力做好首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進一步提高全市核酸檢測采樣能力,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發布公告,自5月24日起,面向社會招募核酸采樣志愿者。
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和建介紹,當前首都疫情形勢嚴峻復雜,在已發現的病例中,涉及多名單位內部保安、食堂、運維等服務保障人員。為全面加強單位內部人員管理,堵塞風險漏洞,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首都嚴格進京管理聯防聯控協調機制經研究,提出六條措施。
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社區防控組專家組組長吳浩對市民前往超市、菜市場等場所購物進行了防疫提示。他表示,超市、菜市場等公共場所相對封閉,人群容易聚集,存在較大疫情傳播風險,是社區疫情防控的重點、難點,以往多起疫情都是在這些場所傳播、感染的。閱讀全文>>>
按照《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風險分級標準》,朝陽區3地、海淀區1地、房山區1地、通州區1地調整風險等級,截至目前,北京共有高風險地區9個,中風險地區23個。一圖了解北京疫情最新變化>>>
拍拍照就能免費拿到商品,還能賺錢?許多人被“寄拍”吸引,卻身陷“局中局”。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在“寄拍模特”這個產業鏈當中,有不法分子以此引導網友繳納會費、發展下線、充值刷單,騙取錢財。
想起曇花一現的“寄拍模特”夢,楊文只覺得自己當時“魔怔了,就像被控制了一樣把錢轉了過去”。
“寄拍模特”是近些年在網絡上出現的一種電商“灰產”,商家郵寄衣服、日用品等商品,模特扮演買家拍一組買家秀提交至指定電商平臺,就能獲得40元至200元不等的傭金,還能免費得到商品。
在各大社交平臺,搜索“寄拍”,會發現大量帖子下面有人留言“接不接寄拍”。“只需要拍拍照就能免費穿好看的衣服,免費拿到產品,還能賺錢,時間地點自由,一周工作兩天,月收入4000元上下。”這樣的兼職讓不少人心動。
想要做“寄拍”的年輕人,大多都喜歡拍照、熱衷于在社交平臺上分享照片,他們都希望通過做“寄拍”賺點錢。
跟楊文一樣,李靜和牛牛等都被“寄拍模特”所吸引。但她們沒有想到,自己遇到的其實是不法分子打著“寄拍”的名義,以不同的“套路”準備掏空她們的錢包。
今年以來,江蘇等地警方發布警示,提醒防范以“寄拍模特”為名義的另類兼職詐騙,并指出,要認清這種“寄拍兼職”的本質和“刷單兼職”的本質是一樣的。
根據公安部刑偵局最近發布的數據,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已成為發案最多、上升最快、涉及面最廣、人民群眾反映最強烈的犯罪類型,其中刷單返利類詐騙發案率最高,占發案總數的三分之一左右。閱讀全文>>>
沈慶意外離世,勾起無數人的青春回憶。世事無常,“總有些事,是聰明如你也不能預言”。
“青春的花開花謝,讓我疲憊卻不后悔”,上世紀九十年代,沈慶的一首《青春》成為一代人成長中不可磨滅的音符。1993年大學畢業后,沈慶加入“大地”唱片,擔任企劃,后來大名鼎鼎的《校園民謠1》里,多數的文案都是出自他筆下。
校園民謠風起云涌之際,恰值市場經濟發展初期,那時的音樂還未脫離上世紀80年代文學和理想情懷,清新詩意的人文氣息,成功的商業運作,促使校園民謠迅速風靡了整個社會,并產生了極大反響。代表人物郁冬、老狼、葉蓓、小柯、沈慶等,《同桌的你》、《青春》、《青春無悔》、《冬季校園》等經典歌曲至今依然被反復吟唱。
1997年,沈慶正式以歌手身份發行了首張專輯《這么多年以來》,而之后他卻從音樂界消失了,轉行去做了廣告。再之后,就是沈慶加入“民謠在路上”巡演,2013年發布新專輯《歲月如今》,2014年新單曲《最后的電臺情歌》問世,2018年為家鄉樂山寫了首《樂山往事》,2020年發行《守護》……沈慶始終沒有放棄用音樂的視角觀察世界。
再看到沈慶,就是在音樂劇行業或一首首悄悄溫暖著某個角落歌迷的歌中。正如梁龍在微博上的發文,沈慶突然離開,但他留下了許多人“沒有之一的‘青春’”。閱讀全文>>>
“畢業兩年后備戰考研,忙于復習,沒有時間讀書。”收到25歲網友分享的煩惱,新京報夢想分享官、書評周刊編輯、羅東時間主播羅東也談起他的閱讀困難。
羅東說,把買來的書翻了不知多少次也沒有看完。他認為,讀,其實才是閱讀最需要的那個動作,哪怕“半途而廢”,也好過去等待一個可能永遠也等不到的整塊時間。視頻>>>
編輯 賈聰聰 校對 李立軍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