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中泰證券發布研究報告稱,光刻工藝核心材料,助力制程持續升級。光刻膠發展至今已有百年歷史,現已廣泛用于集成電路、顯示、PCB等領域。作為光刻工藝的核心材料,光刻膠幫助將掩膜版上的圖形轉移到襯底表面,其分辨率直接決定了特征尺寸的大小,其質量和性能直接影響制造產線的良率,高壁壘和高價值量是典型特征。同時也是IC、面板、PCB制造必不可少的原材料,且難度大壁壘高。建議關注有望實現國產替代的優質企業,IC光刻膠:彤程新材(603650)(603650.SH)、晶瑞電材(300655.SZ)等,面板光刻膠:雅克科技(002409)(002409.SZ)、飛凱材料(300398)(300398.SZ)等,PBC光刻膠:容大感光(300576)(300576.SZ)等。
中泰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全球百億美金市場,大陸增速遠高于全球。
根據Reportlinker數據,全球光刻膠市場預計2019-2026年CAGR有望達到6.3%,至2023年突破100億美金,到2026年超過120億美元。大陸市場增速高于全球,2022年規模有望超過百億人民幣,占全球光刻膠市場比例也將持續提升,到2026年占比有望從2019年15%左右提升到19.3%。從下游領域看,顯示、PCB、IC是三大應用領域,半導體光刻膠技術難度最高,增速最快。SEMI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IC光刻膠市場規模達24.7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9.49%,大陸增速超全球兩倍。LCD光刻膠市場穩健增長,2020年全球規模近14億美金,2021-2026年CAGR為2%,大陸受益產業轉移和本土面板廠崛起,2019-2023年CAGR達14.6%,高于全球水平。
大陸光刻膠自給率較低,國產替代空間廣闊。
就IC光刻膠而言,2020年我國IC光刻膠自給率低,其中g/i線光刻膠自給率小于10%,KrF光刻膠約5%,更高端的ArF及EUV光刻膠幾乎空白。面板膠方面,LCD光刻膠的全球供應集中在日本、韓國、中國臺灣等地區,我國彩色和黑色光刻膠市場國產化率僅為5%左右。PCB光刻膠方面,感光油墨及濕膜光刻膠合計自給率約46%,但相對高端的干膜光刻自給率較低。我國光刻膠整體自給率偏低,大陸供應商替代空間廣闊。
需求旺盛疊加龍頭減產,大陸公司有望加速替代。
全球光刻膠市場主要由美日企業主導,CR4約70%。近年來,隨著光刻膠的需求攀升,疊加日本龍頭減產,光刻膠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部分中小晶圓廠甚至出現了“斷供”現象。目前大陸企業在g/i線光刻膠已形成一定規模的銷售,中高端光刻膠方面,彤程新材的KrF光刻膠產品已批量供應國內主要12英寸、8英寸晶圓廠,晶瑞電材KrF光刻膠加緊建設中,另有多家企業ArF光刻膠研發順利進行,其中南大光電(300346)(300346.SZ)ArF產品已通過下游客戶驗證,有望在未來形成銷售,光刻膠國產替代趨勢顯著。
風險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預期、新產品研發不及預期、下游晶圓廠認證不及預期、報告中所使用的數據更新不及時風險。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