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堅持有效投資,實現基建項目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安全效益相統一,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支持經濟社會發展。
由于各種超預期的意外因素影響,中國經濟下行壓力陡增,給宏觀經濟大盤穩定帶來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必須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扎實穩住經濟,在全力擴大國內需求方面,要發揮有效投資的關鍵作用。
過去的宏觀調控手段往往是以基建為主,多處發力。但是,若不做好部署和安排,容易出現一哄而上的效應,基建項目有效性參差不齊,融資無序也容易形成和積累地方債務。這樣的模式較易形成巨大的債務壓力,并導致經濟不平衡、不協調與不可持續的問題進一步加重。
當前,我們面臨穩定經濟的壓力,因此,落實基建項目具有迫切性。但是,必須把控好整個過程,避免一哄而上的無序化建設,而是要遵循新發展理念,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發揮有效投資的關鍵作用。
必須堅持有效投資,實現基建項目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安全效益相統一,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支持經濟社會發展。在不久前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研究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問題,會議強調,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要統籌發展和安全,優化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發展模式,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打下堅實基礎。
因此,必須系統謀劃、整體協同,精準補短板、強弱項,優化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發展模式。比如加強交通、能源、水利等網絡型基礎設施建設,把聯網、補網、強鏈作為建設的重點,提升網絡效益,這需要加強整體協同。針對中國能源結構的調整戰略,發展分布式智能電網,更多建設新型綠色低碳能源基地,完善油氣管網。水利基礎設施更是需要補短板,構建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推進重點水源、灌區、蓄滯洪區建設和現代化改造。
此外,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布局建設、綜合交通樞紐及集疏運體系建設、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國家安全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都有大量需要補短板、強弱項的工作要做。這些必須在黨中央統一領導下,建立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協調機制,統籌協調各領域、各地區基礎設施規劃和建設,強化用地、用海、用能等資源要素保障。
要適應基礎設施建設融資需求,拓寬長期資金籌措渠道,加大財政投入,更好集中保障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需求。在發行專項債的基礎上,基礎設施建設融資應該推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規范發展、陽光運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市政設施投資運營,而不是依靠政府舉債的單一模式。而吸引社會資本的參與,也會強化基建項目的效益優先原則,否則,就會失去對社會資金的吸引力。由于民間投資重視收益與風險,在目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背景下,民間投資主體可能會更加謹慎,因此,需要給予一定的政策鼓勵和支持。
日前,國務院也發文支持通過不動產信托基金(REITs)、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結合改擴建等方式盤活基礎設施等存量資產,將回收資金用于新項目建設。這種方式可以降低政府債務風險,尤其是相當多的地方政府債務壓力已經較大,融資有難度,通過盤活存量既可以擴大有效投資,又避免了過去無序舉債的現象。
堅持有效投資與有序融資結合,有利于防范風險的同時支持高質量發展,避免傳統的“擴張陷阱”。也只有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既能在短期內平穩市場情緒,長期也會增強預期和信心,因為這些投資具有效益并且有存量資產作支撐,而非大量透支型的無效投資。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