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沖擊、俄烏沖突等超預期因素影響下,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企業困難增多,相應地稅費支持政策力度加碼。
第一財經記者根據官方數據統計發現,今年一攬子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力度空前,退稅、減稅降費、緩稅費規模約3.36萬億元。這一規模明顯高于前些年,甚至超過疫情暴發的2020年(減稅降費約2.6萬億元)。
與往年稅費支持政策聚焦減稅降費相比,今年增值稅留抵退稅占據“半壁江山”,是一大亮點。
6月7日,財政部、稅務總局發文,擴大了增值稅留抵退稅行業范圍,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等七大行業被納入退稅范圍,這將今年全年增值稅留抵退稅規模提高至1.64萬億元,以緩解企業資金壓力,穩定市場預期,穩就業保民生。
根據國金證券(600109)研報測算,近些年每年全國增值稅留抵稅額規模接近2萬億元。今年留抵退稅規模高達1.64萬億元,遠高于前些年,可見力度之大。同時,留抵退稅新政聚焦小微企業、制造業、批發零售等11個重點行業。
多位財稅專家告訴第一財經,相比于減稅降費,留抵退稅直接把資金退還給企業,這改善了企業現金流,一定程度上緩解企業資金壓力,紓困效果較好。
“在稅務部門的遠程輔導下,我們申請了留抵退稅173萬元,盤活了進項稅額沉淀的資金。”興安盟新川熱力有限責任公司的負責人朱文匯表示,企業準備將退稅款用于購買鍋爐和技術升級,完善硬件設備。
目前,增值稅留抵退稅進度加快。稅務部門數據顯示,今年4月至5月底,實際已退還留抵稅額約1.34萬億元。按照國務院部署,7月底前全年1.64萬億元留抵退稅基本退還給相關企業。
除了超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外,今年新增減稅降費規模也超過1萬億元,在近些年處于較高規模。
今年減稅降費針對性強,聚焦小微企業、個體戶、制造業、創新性企業及受疫情沖擊較大的困難行業,注重精準紓困。比如,對小微企業減免企業所得稅及延長和擴大“六稅兩費”政策范圍等。
除了退稅減稅降費政策外,今年緩稅費政策力度也很大。一方面,社保費緩繳力度不斷加大,今年底緩繳養老等三項社保費擴至22個困難行業和受疫情影響較大、生產經營困難的中小微企業。國務院預計,今年將緩繳3200億元。另一方面,對制造業中小微企業延緩繳納自去年第四季度至今年第二季度部分稅費。稅務總局數據顯示,今年3月份,辦理制造業中小微企業緩繳稅費2567億元。
多位財稅專家表示,緩稅費相當于一筆短期無息貸款,可以緩解當期企業資金壓力,與此同時又不會造成財政減收,兼顧了財政可持續性。
今年力度空前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在支持企業紓困的同時,也客觀上造成財政減收。比如受增值稅留抵退稅、疫情沖擊等影響,今年前4個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少見同比下降4.8%。
為了支持地方不折不扣落實退稅減稅降費政策,保障民生,今年中央財政加大對地方轉移支付規模。今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總規模近10萬億元,創歷史新高,而且增幅創近年新高,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地方因退稅減稅降費政策導致的收入減少。
比如,今年1.64萬億元增值稅留抵退稅金額中,中央財政實際承擔比重高達91%。近期,中央財政1.2萬億元支持基層落實減稅降費和重點民生的特殊性轉移支付已經全部下達至各地,支持各地落實退稅減稅降費政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