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復呼吁多次,查詢核酸排隊時長的功能,終于落地了。建議全國其他城市跟進,提高檢測效率的同時,減少大規模人員排隊聚集,減輕疫情防控壓力。”
2022年6月15日,我在朋友圈發了這樣一條信息。
如果你生活在北京的中關村(000931)、望京等地區,可能已經發現這些區域陸陸續續上線了“核酸排隊信息”服務。通過微信小程序,一鍵查詢附近核酸檢測點的位置、窗口數量、排隊人數、預估等待時間等信息,非常便捷。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此前我多次呼吁有關部門聯合擁有技術能力的互聯網企業,推出核酸排隊查詢服務,方便群眾的同時提升疫情防控效率。
就此,我還在今年春節期間,發表《互聯網平臺,能否推出核酸機構排隊時長查詢服務?》一文,分析了幾種可能的實施方案。
方案一:構建統一平臺 核酸機構打通排隊數據
截止去年10月底,我國可開展核酸檢測的機構數量已經達到11581家,國家衛健委也組織形成了全國核酸檢測機構數據庫。如果這些數據可以連接起來,就可以形成統一的核酸排隊信息數據。
經過多次的練兵實踐,大致的排隊時間,各大核酸機構自己可以預估出來。如果衛健委牽頭,微信小程序提供技術支撐,就可以構建一個統一的服務平臺,各大核酸機構只需向平臺實時提交排隊時長數據(不一定非得人工頻繁輸入,用技術也可以實現),排隊數據自然就打通了,方便用戶實時查詢。
方案二:地圖平臺采集周邊 預估排隊時間
百度和高德都有地圖測繪資質,擁有大量實時地面數據信息,現在已經做到了查詢某一路段的實時擁堵狀況、預估通過時間,還可以讓用戶便捷地獲取停車場車位剩余數據,在多個場景已經完成了數字化改造,大大便捷了我們的出行。
核酸機構或者核酸檢測點位,也都是一個個地理坐標,也可以用數字化的方式來管理、重構。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也能參與進來,比如通過核酸機構周圍人和車的數據實時動態變化,來預估排隊時間,或者讓地面采集大軍直接出動,進行精準化采集。
方案三:用戶參與 上報數據給統一平臺
可以讓用戶(群眾)參與進來,給用戶獎勵,讓用戶進行上報,上報給統一的互聯網信息平臺。再通過數據模型計算排除一些干擾因素,也可以得出一個大致的排隊時間。
當時,在文章發表后,有不少朋友支持、期待這項功能推出,也有一些朋友認為不現實,“核酸排隊查詢”服務不可能推出。
現在,等了幾個月后,我們呼吁多次的“核酸排隊查詢”終于推出了。
目前具體的落地方案,還是采用了人工輸入的笨辦法。據北青網報道,小程序的主要開發者、中科院自動化所副研究員溫大勇介紹稱,排隊信息每15分鐘更新一次,主要由各檢測點的工作人員根據現場情況,錄入排隊人數、窗口數量等數據,系統按照每個檢測窗口每小時150人的檢測速度,估算等待時間,給市民提供參考。
經過多位朋友測試,核酸排隊數據還不是很準確,且只有個別地區擁有這項服務。對此,我們沒必要灰心,任何服務總得先有了,才能逐步變好。是不?
同時,我們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伴隨著多地展開常態化核酸檢測,其他地區也有望盡快上線類似服務。廣大群眾的寶貴時間不能再浪費了!
PS:本文作者丁道師,現已在蜻蜓FM開通《丁道師雜談》頻道,歡迎大家點擊原文鏈接,收聽音頻版的內容。
丁道師
2005年首次提出“自由媒體人”概念,隨后簡稱為自媒體,影響至今。
2011年,丁道師加盟速途網絡,先后擔任速途專欄主編,速途執行總編輯兼速途研究院院長等職。
2014年丁道師作為自媒體代表,牽頭起草《中國自媒體的自律規范》,并在網信辦座談會上分享,引發廣泛關注。
現在是企鵝號、一點資訊、百度百家、今日頭條、艾瑞專欄、雪球財經等主流科技媒體和新聞客戶端的專欄作家。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丁道師。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