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穩住宏觀經濟大盤,工業要擔負起更重要的責任。20日,記者從工信部官網了解到,為加強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分析研判,高質量做好上半年工業和信息化經濟運行分析工作,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辛國斌主持召開專家座談會,提到了制造業上下游利潤分化嚴重、需求收縮等問題。專家建議出臺一系列超常規政策,促進工業經濟的穩增長。
工業經濟呈現恢復性增長
6月17日,工信部專家座談會上,來自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等單位的工業經濟分析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圍繞當前工業經濟的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趨勢以及需要關注的重大問題等進行了深入交流和討論。
專家們一致認為,各地區各部門在增加政策供給、推動復工達產、加強要素保障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舉措,取得了積極成效,工業經濟在經歷了4月份觸底之后,5月份工業增幅實現由負轉正,呈現恢復性增長。
根據國家統計局6月15日發布的數據,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0.7%,從環比看,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月增長5.61%,較4月有明顯增長。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同比漲幅回落至6.4%,漲幅比上月收窄1.6個百分點,連續7個月回落。
中鋼經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胡麒牧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此前因為疫情的影響,國內需求端驅動不足,產業鏈供應鏈的運轉不夠通暢,導致整個工業經濟的景氣度不高,從3、4月的PPI來看,連續兩個月都處于下降狀態。在國務院出臺一系列“穩增長”措施,強調疫情防控和經濟增長的高效協同后,從5月開始,PPI和工業增加值均有所反彈,經濟的活躍程度以及供給和需求都出現了明顯的回升。
不過,胡麒牧表示,工業增加值的回升是觸底反彈,要讓回升具有可持續性,讓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還需要解決大宗商品市場價格居高不下和企業擴大生產難的問題。目前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依然處于高位,消費終端遠沒恢復到疫情之前的狀態,制造業面臨的需求并不旺盛,無法將成本向下游消費者去轉移,只能通過產業鏈內部消化,壓制了盈利能力。
另一方面,企業需要從盈利中拿出一部分資金來進行下一輪投資和擴大生產,使企業越做越大,經濟不斷增長。企業盈利空間受限,就會進一步的壓制制造業的投資,不利于擴大再生產的循環,會影響經濟的增長。
制造業上下游利潤分化過大
與會代表還提到了制造業投資面臨的風險,制造業上下游利潤分化已經比較嚴重。專家表示,要進一步認識當前經濟形勢的嚴峻性,防范制造業上下游利潤分化過大導致的投資內生動力不足問題。
數據顯示,4月上游行業利潤總額占比達到47.4%,處于歷史高位,而中下游尤其是下游行業,利潤占比處于持續壓縮狀態。
以新能源汽車鏈為例,上游主營鋰礦相關業務的天齊鋰業(002466)、贛鋒鋰業(002460)、盛新鋰能、融捷股份(002192)和西藏礦業(000762)在2022年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大幅增長,主要原因是期內鋰鹽產品需求旺盛導致價格上漲。一季度,電池級碳酸鋰和氫氧化鋰均價分別上漲了467%和492%。
而與上游企業利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下游整車企業一季度出現大面積虧損。蔚來汽車財報顯示,2022年一季度凈虧損達到17.83億元,同比擴大295.56%;小鵬汽車一季度凈虧損為17.01億元,去年同期虧損為7.87億元,同比擴大116.20%。
胡麒牧表示,一方面,下游面對的終端需求不旺盛,受就業和收入等因素制約,消費需求不足,制約下游企業盈利。另一方面,從產業鏈來看,上游的市場集中度更高,下游的集中度相對較低,意味著上游比下游有更強的定價權,上游原料端更容易往下游制造端去轉移成本。而下游只能通過壓縮利潤空間,或其他降本增效方式,來保障利潤,沒有充足資金用于下一輪的投資。如果企業需要降低成本,可能會采取裁員降薪的方式,就業形勢嚴峻,更不利于消費,形成惡性循環。
超常規穩增長政策將出臺
據了解,工信部正研究出臺超常規穩增長政策。座談會上,專家們就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拉動消費需求、加大技術改造投資、穩定市場預期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體的政策建議。
對于超常規穩增長政策,胡麒牧認為,核心的政策應當聚焦產業端。供給側改革要涉及供給側優化組織結構,提升產業的組織架構,提升產業的運營效率,達到降成本的效果。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也表示,新一輪穩經濟政策要聚焦供給側,尤其是要穩住中下游制造業企業的信心,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解決上下游企業之間的賬款逾期、補貼拖欠等遺留問題,提高資金周轉率。
在加大技術改造投資方面,胡麒牧表示,如果廠家生產的產品市場替代性都比較弱,需求萎靡時,廠家之間就會產生價格競爭,不利于企業盈利。加大技術改造投資,進行技術升級,可以研發生產處市場替代性較強的產品,廠家具有更強的定價權可以能夠保障利潤空間。還可以提供信貸和紓困資金的支持,支持資金應該更多投入到技術研發和技術改造的環節,幫助企業生產附加值更高的產品。
“1至5月份,制造業企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15.7%,是制造業投資增長的重要動力。下半年,技改投資的力度還可以進一步擴大。”劉向東建議,要著眼長遠,以升級空間大、市場潛力足的傳統產業為重點,鼓勵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力度,引導企業圍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擴大有效投資。
穩市場主體才能穩就業穩民生。市場主體能夠盈利,就業者才能有穩定工作,有工資消費。從需求端來看,要刺激消費,比如已經出臺的新能源汽車這種補貼、對燃油購置稅的減免、新能源購車限購牌照的放開等舉措,達到促進消費的作用。
綠色消費潛力巨大。為進一步釋放綠色節能消費潛力,此前北京市還發放綠色節能消費券,,參與企業自有的線上平臺,發放綠色節能消費券,線上線下均可使用。
近日,國務院出臺了穩經濟一攬子措施,包括6方面33項;工信部持續開展保鏈穩鏈、對中小企業紓困幫扶、擴投資促消費等一系列有力措施;許多地方也出臺促消費穩投資等政策。“隨著各項助企政策逐項落地,惠企成效正在逐步顯現。” 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何亞瓊介紹。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實習記者 袁澤睿
最新評論